北方取暖季:523萬戶散煤替代如何兼顧「經濟性」?

根據兩大地區的行動方案,本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汾渭平原要完成散煤替代161萬戶,合計替代523萬戶。

任彥波的老家是一個位於晉中市的平原鄉村。在國慶長假期間,她按慣例開車回到了山西老家。

在家鄉她觀察了老家的廚具炊具及採暖設備,發現這裡的取暖非常分散。“不僅是每家分散,而且家庭內也很分散,沒有采暖系統,每間零散解決。”擔任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副秘書長的任彥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做飯偶爾用燒柴爐,取暖用蜂窩煤、燒廢料和果樹枝的“地暖”等等,是當地的習慣。大部分人家沒有用上環保爐具,燒煤炭的採暖爐都被視為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現,更別提用氣或電的採暖設備。

不過,這一局面在今年有望得到改善。《晉中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018年市城區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縣建成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以上,其他縣建成區達到50%以上;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30%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一場“清潔取暖”的攻堅行動正在各地陸續展開。其中,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是523萬戶民用散煤如何更合理地進行替代。

大氣汙染治理攻堅

進入10月,北方開始了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根據此前設定的目標,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3%,汾渭平原要同比下降6%左右。

“2018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風強度弱,不利於冷空氣擴散南下,大氣汙染擴散條件較去年冬季偏差。”9月29日,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氣象條件不利,治霾更需努力。9月29日,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席在西安召開的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李幹傑在會議上指出,今年1月1日至9月27日,汾渭平原1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7%,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

但是,汾渭平原人口密度大,重化產業聚集,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運輸結構偏公路的問題尤為突出,汙染物排放總量居高難下,再加上地形條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大氣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李幹傑要求,紮實有序推進《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落地見效。一要穩妥推進冬季清潔取暖。二要全面開展“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三要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四要不斷強化揚塵綜合管理。五要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六要落實黨政主體責任。

根據《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左右。

據瞭解,散煤替代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的估算,2017年散煤消費量減少約6500噸,散煤清潔化替代,對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貢獻了21%。散煤治理對北京冬季PM2.5濃度降低的貢獻率達40%左右。

根據兩大地區的行動方案,本月底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汾渭平原要完成散煤替代161萬戶,合計替代523萬戶。其中,山西省替代38.5萬戶;河南省替代8.8萬戶;陝西省替代113.8萬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薛志鋼表示,民用散煤汙染治理應以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採取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多措並舉、分步推進的步驟實施。具體措施包括煤改電、煤改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優質煤替換,使用節能環保爐具,推進集中供熱,推廣建築節能等。

不過,“氣代煤”或“電代煤”的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成本、運營成本、維護成本等因素,讓部分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有一定壓力。為此,今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擴圍,試點申報範圍在去年提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基礎上,新增張家口市和汾渭平原城市。比如,晉中市今年被納入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範圍,每年將獲得獎補3億元。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項目核心專家組成員楊富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汾渭平原11市1區中,西安是唯一的省會城市,散煤佔比相對較低,可作出表率。整個區域,考慮到能源結構和價格、經濟水平、生活習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佔比將較高。

放寬清潔煤使用

與汾渭平原相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煤替代已取得一些成效。

2017年,“2+26”城市完成電代煤、氣代煤394萬戶,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薛志鋼向記者表示,2017年散煤削減量主要分佈在北京南部、廊坊、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太原等城市禁煤區。

而今年10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其中,北京市替代15萬戶,天津市替代19萬戶,河北省替代174萬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鑑於去年冬天今年春天的散煤替代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今冬明春的工作做出了一系列調整,包括地方目標謹慎,保障氣源,因地制宜,多種清潔能源互補等。

以河北為例,《河北省2018年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提出,城鎮新增集中供熱能力0.64億平米,清潔取暖率達到98.8%;農村擬定安排180.2萬戶,其中電代煤31.9萬戶,氣代煤145.1萬戶,新型取暖約3.2萬戶。

山東當地一名研究學者則告訴記者,山東2016年實行好煤配好爐、蘭炭等補貼政策,2017年聚焦“宜氣則氣”、“宜電則電”。遇到缺氣問題後,後期放松管制。“好在有些氣代煤後家裡有老人的家庭,還在單獨房間用燃煤爐,否則這些需要全天暖和的農村家庭,好多用不起氣代煤採暖。”

山東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在10月10日的“泰山科技論壇”上表示,據其入戶調查,農村村中住戶普遍低於全省人均農民收入,距離氣代煤的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根據統計年鑑提供的農村居民收入數據來制定補貼政策,脫離實際。

2018年,山東散煤替代調整為“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熱則熱”,有的地方還加上“宜生物質則生物質”。據悉,今年山東將繼續推廣370萬噸潔淨型煤和38萬臺節能環保爐具。

除了集中供熱、氣代煤、電代煤外,不少地區還根據當地能源稟賦和經濟條件,提出了不同的清潔能源互補方案。

河北計劃今冬安排3.2萬戶新型取暖,包括在邯鄲、石家莊、張家口等市試點石墨烯和聚能電暖,在邯鄲市試點生物質取暖,在邢臺市試點醇基燃料,在全省試點“光伏+”、“光熱+”,在保定市等試點地熱。

此外,晉中則將加快推進生物質清潔取暖、太陽能+生物質能清潔取暖、太陽能+輔助熱源清潔取暖這3個類型的30個多功能互補清潔取暖示範項目建設。

總的來說,根據《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2018》,民用散煤治理應在充分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規劃,更好的貫徹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的策略,高度重視建築節能和農村用能安全,從成本分攤機制、清潔能源價格改革、供熱體制、技術進步、市場良性競爭等多維度破解清潔能源取暖的經濟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