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


朋友圈的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鄙视链早有注解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前阵子有一篇十万加的文章,大意是把朋友圈里晒的内容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列,也就是说,朋友圈鄙视链分八档:

第一档冷漠看戏呵呵哒;第二档咖啡看书性冷淡;第三档日常晒娃秀恩爱;第四档自拍美颜九张图;第五档晒包晒吃爱炫富;第六档求赞求投票求转发;第七档微商代购晒转账;第八档谣言鸡汤震惊了。

说实话,看到这篇文章,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因为我天天发文,要么是毒鸡汤,要么是相当于鸡洗过澡的清水汤,要么是倒卖的二手浓缩鸡汤。说实话,是有点倒胃口,但没有办法,强迫症一旦形成,是很难治愈的。


朋友圈的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也就是说,在朋友圈里,你发布的每一条动态,似乎都可以反映你的格调。一旦你的格调不够,就面临乖乖接受别人鄙视的命运。

其实,从短期来看,鄙视他人,确实有一种很奇妙的酸爽感,那是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快意。也就是说,好像可以帮人获得短暂的优越感。但长期来看,现实往往是:你以为你鄙视了别人,其实别人毫发无伤,你却害了自己。

有时候,你明明很想对某人发的朋友圈翻白眼,可又不好意思,反而会特意点进他的朋友圈去看看他最近又搞什么妖蛾子。好比看到一部烂电视剧,看了开头,你不一定会立马置之一旁,反而会好奇地略带强迫症地看完它,为的就是看它,到底可以烂到什么程度。这种心理,犹如忍不住去闻一双臭袜子的心态。

话说通过鄙视链建立起的自尊,很脆弱。

至于那短暂的幸福感,不要也罢。


朋友圈的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里说: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我们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在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于是,我们在朋友圈里轮番出场,上演大戏。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卖力表演,展现幸福。我们晒自拍、晒娃娃、晒工作、晒心情、晒旅游、晒美食、晒包包、晒正能量。然而,朋友圈就像一个剧场,有人鼓掌,有人喝彩,有人瞌睡,有人早退,有人怨怼。

最后一种人,应该是最不幸福的一群人了。无论别人晒什么,他们都有话说。你自拍晒娃,他说你自恋有什么了不起。你旅游晒包,他说你装逼有什么了不起。你晒正能量,他说你毒鸡汤有什么了不起。

也就是说,他觉得你,比他了不起。


朋友圈的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作家木心说: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其实说到底,我们都一人分饰三角儿。既为导演,也是演员,兼作观众。

人嘛,说到底还是群居动物。那些做着“逃离朋友圈”这种行为艺术的人,很多默默地回来了,只不过,他们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叫“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他们傲立于朋友圈鄙视链的顶端,叉着双手,化身为王,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你们在装逼。

总之,无论你如果规避,朋友圈鄙视链中的那些表征,总有一款适合你。

话说本来朋友圈就是一个通过分享寻求认同的地方,正所谓人生如戏,都是戏子,何必互相拆台,看着热闹,开心就好


朋友圈的鄙视链中,一定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