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找到阿歷克斯》,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動機

深不可測的殺人動機、詭計連連的手法、抽絲剝繭的解謎、激盪人心的拷問

,構成了懸疑小說、影視劇的巨大吸引力。

這一篇迴歸到“懸疑”類型小說的推薦,深刻表露“動機”的作品如何吸引人?

《必須找到阿歷克斯》,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動機

評價一部懸疑作品的質量,其中的“動機”在其揭示部分如果顯得過於老套、簡單、粗糙,就會極大降低整個作品的可信度。


大多數經典的懸疑推理作品,重點都是放在“詭計”和“解謎”兩部分

前面往往是案子的發生經過,受害者被詭計接連傷害,然後是破案解謎經過,直至找到真正的兇手、解釋殺人的動機。讀者和觀眾在結局中嘆息、回味。

先說阿加莎的作品,比如《無人生還》。

阿加莎的作品最吸引人的是神乎其神的詭計。《無人生還》中的十個人都來到一座孤島,來此的理由各不相同,而死法也各有花樣,讓每一個死者都有獨一無二的待遇。

這部小說開創了“孤島殺人”、“童謠殺人”模式。

阿加莎在自述中就提到:“故事中有十個人要接連死去,但情節不能過於荒誕,兇手也不能過去明顯。經過深思熟慮,我終於創作出這部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個故事清晰、直接,雖然謎團重重但是解釋起來合情合理。”

再說東野圭吾的作品,比如《假面飯店》。

東野圭吾的作品,善用層層迷霧,在解謎過程中通過處處伏筆,隱喻和暗示很多。結尾時揭示人兇手以及動機往往讓人瞠目結舌。對社會現實和人物命運的感慨,表現出作者強大的感知力。

《假面飯店》中,女主角最終意識到,不僅僅是客人帶著假面,店內的員工、領導也都是帶著假面的。案件抽絲剝繭慢慢展開,四個案件從有聯繫、沒有聯繫,再回到有聯繫,最後兇手才漸漸浮出水面,是一個帶著假面的女人。

這個兇手的動機不過是為了復仇,被揭穿之後,這個假面的意義卻引人深思。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信息完整度不同,都可能帶著假面。我們阻止不了別人帶著假面,但是我們可以磨練自己的眼睛。


以上的經典作品,動機在最終揭示的時候是為了完成一個故事的閉環。那麼完全以彰顯“動機”的作品,又是什麼效果?

《必須找到阿歷克斯》,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動機

紫金陳的《壞小孩》。

從楔子開始,案子的經過都明白地坦誠在讀者面前,你能清楚地看見兇手、受害人,你能看到每個人的心理活動,尤其是兇手的動機、佈局思路。

作者就是這樣站在兇手旁邊、站在受害人旁邊,觀察著一切經過。

一個少年經歷了心酸的成長曆程,在原本優秀的外表下隱藏濃濃的惡意,繼而經過多年的佈局完成一連串謀殺。

他是殘忍生活的最後的生存者,也是被黑暗吞噬的、走向瘋狂的靈魂。

如果懸疑推理小說,一定要隱藏些什麼讓讀者去挖掘,那麼這本書呢,兇手、動機、手法都一目瞭然,沒有敘述性詭計,沒有離奇手法,沒有未知的殺人動機,那麼為什麼在結局會產生大逆轉,帶來讓人震驚的感受呢?

也許是細細密密的伏筆下,這個少年一顆被黑暗的惡意侵蝕的千瘡百孔的心靈。這在開放式結局中也讓讀者難以評判,少年犯罪,是本性殘忍,按律嚴懲,還是環境所迫,給與他做一個全新的人的機會?

可以說,小說冷靜地描述他心中的“動機”,直白描述他內心的轉變,讀者隨著他的心思已不再關心這個案子會怎麼破解,而是會關心他的動機是否合情合理,無可選擇。

《必須找到阿歷克斯》,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動機

最後,《必須找到阿歷克斯》。

詭計曲折,動機深沉,可以說是這本書的兩大特點,它很好地結合了吸引讀者這兩大因素。

前面是引人捧讀的案件起因,漂亮姑娘被綁架,卻查不到任何消息。可後來,一系列案子發生,證據矛頭竟然全部指向阿歷克斯。不停曲折反轉之後,讓人極其想明白的就是她為什麼要復仇,她的動機是什麼?

剝洋蔥一般的手法很精妙,不停拋出新的事實,不停反轉觀點,卻全都為了圍繞她有著獨特動機,一步步接近她的動機。

必須找到阿歷克斯,找到她的過去,找到殺人動機,然後找到她。

這個巨大而且黑暗的殺人動機震撼人心靈、無法釋懷。所有一些傷害是不可治癒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痛。來自家庭的傷害,來自人性的黑暗。她的靈魂離開身體,她以牙還牙。

動機如此合理,所以——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正義。這正是作者借警察所要表達的深意。

這幾部懸疑推理作品,無論是講究詭計、講究結局,還是講究動機、兇手心理變化,都各自精彩,能夠吸引你連續捧讀的懸疑作品是哪一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