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贸易线路加强,但双赢需要合作而非竞争

亚欧贸易线路加强,但双赢需要合作而非竞争

文 | 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一些西方媒体将最近的欧盟战略“亚欧互联互通——对欧盟战略的设想”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比较,因为这一战略借力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热度,引起了对中欧关系的广泛关注。

不过,只要欧盟真诚地、以平等互利的态度对待亚洲伙伴,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很乐于看到欧盟在亚洲地区发挥积极作用。

欧盟看到了亚洲的经济前景和互联互通的发展潜力。这是欧盟推出该战略的主要原因。

欧盟已经认识到,从长远来看,全球90%以上的经济增长将来自非欧洲地区,主要是亚洲地区。亚洲市场对欧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欧盟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潜在增长

未来亚洲经济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亚欧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会加深。 欧盟需要加强亚欧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开拓和巩固其亚洲市场。

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欧洲内部互联互通建设来挖掘欧盟经济复苏潜力,是近年来欧盟的既定目标。这一目标在欧盟的亚欧互联互通战略中进一步体现。

在欧盟委员会于2014年11月提出的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计划》[Juncker Plan])中,欧盟表示将优先考虑能源、电信、数字、运输等行业作为投资重点。

基础设施需求

这一战略还促进了全欧交通网络(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 TEN-T)的实施。在这项战略中,欧盟表示:“据估计,亚洲每年将需要超过1.3万亿欧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全欧交通网络“在2021至2030年期间所需要的投资额将达到1.5万亿欧元。”

欧盟希望通过联通欧亚来发掘贸易和投资潜力、服务于其经济的复苏,并减少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造成的伤害。这是欧盟推出该战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局势一度紧张,后因欧盟妥协得以暂时缓解,但双方之间的争议尚未解决。由于美国的政策不确定,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然反复无常,随时可能再度引发欧盟和美国之间的争端。因此,联通欧亚以寻求稳定合作,符合欧盟的长远利益。

但是,在强调联通欧亚的方式时,欧盟需要保持谨慎客观。欧盟已将促进亚欧互联互通的政策作为优先事项。欧洲曾经在亚欧会议(Asia-Europe Meeting, ASEM)中促进连通性,但它侧重于单方面输出,包括将西方价值观及其社会体系输出到亚洲,而忽视了基础设施的联通。

只有了解亚欧大陆的真正需求所在并给予积极响应,而不是一味单方面地输出制度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亚欧互联互通的正当性。

近年来,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努力下,互联互通成为了亚欧会议的“政策优先”,欧盟也开始关注基础设施。

欧盟应该从这样的政策变化中了解到:只有了解亚欧大陆的真正需求所在并给予积极响应,而不是一味单方面地输出制度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亚欧联通的正当性。欧盟的方式能否成为战略顺利推进的保证,取决于欧盟能否适应多样化的欧亚大陆。

真正将欧盟的战略转变为合作的不仅仅是采取欧洲的方式,而是寻求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共同点。最新的欧盟战略将欧洲的方式描述为“可持续、全面、基于规则的互联互通”。但是,欧盟需要与合作伙伴讨论寻求合作的原则立场。

无论欧盟战略是否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只要中国和欧洲坚持既有共识,在亚欧互联互通上共同努力,将提升和扩大双方现有合作,而且进一步增进管控分歧、风险的能力。

经过五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倡议将进一步促进与合作伙伴在政策、贸易、金融、文化方面的全方位联通,也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规则对接。

欧盟借提出欧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或许想展现出对亚洲的热情。但只要其倡议具有建设性,并符合“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和欧洲就可以深化当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和亚欧会议上的合作,携手实现互联互通。

本文选自《寻求互联互通,欧洲应该寻求与亚洲“共同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