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對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研究

【摘要】通過對運用BIM技術和傳統的造價管理的對比,以及其在造價管理應用中的特徵分析,探究BIM對工程造價管理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工程造價;BIM技術;影響研究

引言 BIM的英文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國內較為一致的中文翻譯為:建築信息模型。國內《建築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還在編制階段,暫時引用美國國家BIM標準(NBIMS) 對BIM的定義: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表達;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是一個分享有關這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施從建設到拆除的全生命週期中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過程;在項目的不同階段,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職責的協同作業。

BIM技術對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研究

一、運用BIM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與傳統造價管理的不同 1、信息糅合更加完整詳細,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優化 傳統的工程造價過程分為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合同造價、施工預算、竣工結算和竣工決算等階段。在以往3D模型基礎上,通過BIM應用施工模擬,將進度、預算、資源、施工組織等關鍵信息集成進來,讓項目管理人員在施工之前提前預測項目建造過程中每個關鍵節點的施工現場佈置、大型機械及措施佈置方案,還可以預測每個月、每一週所需的資金、材料、勞動力情況,提前發現問題並進行優化。 2、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面化 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往往是一開始做預算,結束後做結算。最終結算完成後才能瞭解到整個工程的確切造價,經常到最後才會發現項目虧損,或者出現因為工程量變更或合同問題與業主糾纏不清的情況。因此,建立全過程造價管理必將成為今後造價管理的主流。要想實現全過程管控,必須通過BIM技術的應用,解決數據難積累、協同共享難,並且促進工作造價管理各方主體設立必要的制度、流程進行配套,才能實現工程造價管理進入到全過程管控的新時代。 BIM技術對支撐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可以起到顯著效果。比如:提高工程量計算準確性、更好地控制設計變更、提高項目策劃的準確性和可行性、造價數據的積累與共享、提高項目造價數據的時效性、使造價過程模擬成為可能、支撐不同維度多算對比分析。在具體應用中,“模型導入、高效便捷”、“BIM審圖、減少返工”、“精確算量、預算可控”、“可視化變更、及時可追溯”、“結算對量、高效審核”等方面的優勢,也實證了BIM在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中的效果。 3、促進工程造價管理達到更為精細化的模式 BIM在建築領域是繼CAD 後的變革性技術,它為建築業“施工控制”、“工程設計”、“企業管理”等作業節點、過程與工序在信息共享傳輸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這種全過程的信息溝通及輸送也為實現工程造價的精細化管理提供強大支撐與保障。通過“BIM、互聯網及雲技術”等相結合,擁有和項目部相對稱的信息,能“精準、及時”下達指令,溝通成本壓縮,實現了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精細化管理”的同時,提升了項目參與者控制成本的能力,達成了項目利益的最大化。

二、BIM技術在造價管理中的主要特徵 1、設計協調性 工程項目可能涉及多個專業,設計階段由於各個專業只繪製各自的施工圖紙,真正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專業間的碰撞問題。使用有效BIM協調流程進行協調綜合,可減少不合理變更方案或者問題變更方案。 2、施工模擬性 利用四維施工模擬相關軟件,根據施工組織安排進度計劃安排,在已經搭建好的模擬的基礎上加上時間維度,分專業製作可視化進度計劃,即四維施工模擬。BIM 具可視性及參數化的特徵,對BIM 模型的搭建,可依類似的項目進行改造或是建設新的項目,達到空間的高精準可視設計,且可虛擬施工的全過程。 3、造價精確性 利用已經搭建完成的模型,直接統計生成主要材料的工程量,輔助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的概預算,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BIM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施工預算的準確性,對預製加工提供支持,能有效地提高設備參數的準確性和施工協調管理水平。 4、數據即時性 BIM數據庫可以實現任一時點上工程基礎信息的快速獲取,通過合同、計劃與實際施工的消耗量、分項單價、分項合價等數據的多算對比,可以有效瞭解項目運營是盈是虧,消耗量有無超標,進貨分包單價有無失控等等問題,實現對項目成本風險的有效管控。

三、工程造價管理中運用BIM技術產生的積極影響 1、提高工程量計算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工程量計算是編制工程預算的基礎,與傳統方法的手工計算、軟件計算相比,BIM的自動算量功能可以使工程量計算工作擺脫人為因素的影響,得到更加客觀的數據。利用建立的三維模型進行實體扣減計算,對於規則或是不規則的構件都可以同樣準確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