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國爲什麼會在宋國有一個陶郡?

瑄趙


陶邑就是在現在定陶,戰國時是秦國的一塊飛地,與秦本土並不相連。秦國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塊孤懸東方的領土呢?我試著收羅史料,把來龍去脈理清楚。

陶邑原本是宋國的一塊土地,據《戰國策》所記,齊湣王在伐宋之前,為了爭取諸侯們的支持,派公孫衍前往趙國,遊說趙國權臣李兌(殺害趙武靈王的兇手),承諾在伐宋成功後,把陶邑送給李兌。

齊湣王沒有食言,在滅掉宋國後,把陶邑送給了李兌。然而,後來這塊地盤竟然成為秦國權臣魏冉的封邑。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查了許多史料,也沒有查到陶邑易手的情況。只能做一個合理的推斷。齊滅宋後不久,樂毅組織五國(燕、秦、趙、魏、韓)五國伐齊。在伐齊之戰中,秦軍攻陷齊國的河東九城。這座城,是與趙國相接壤的。我估計,李兌死後,趙國政府以陶邑交換秦國佔據的河東九城,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從此之後,陶邑成為秦國的孤懸東方的土地,也是秦相魏冉的封邑。為什麼魏冉偏偏要選擇這塊離秦國很遠的飛地呢?陶邑位於齊、魏、韓之間,面積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土地肥沃。魏冉頗有野心,不滿足於當一個宰相,他渴望成為萬乘之王,把陶邑建設成為戰國七雄之外的第八個強國。

當時有人就跟魏冉說:“您應該攻打齊國,這事要成功就話,陶就能成為萬乘之國,而您就是萬乘之君了。到時您帶著一幫小諸侯,朝拜周天子,這可是春秋五霸的事業呢,到時哪個國家能不聽您的呢?”

魏冉聽得心花怒放,他假公濟私,率領秦軍越過韓、魏兩國,攻打齊國,奪取剛、壽兩城,併入陶邑。不過,魏冉小九九被范雎給看穿了,范雎初見秦昭王,便對他說:“穰侯(魏冉)派使節出使各國,打著大王的名號以號令天下,同各諸侯國剖符締約,挾武力四處征伐,沒有誰敢不聽從。如果打了勝仗,那麼好處統統歸陶邑所有;倘若打了敗仗,災難就要由國家來承擔。”為了遏制魏冉,范雎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遠交近攻並不單純是為了對付東方六國,更是要防止魏冉濫用權力,假公濟私。

後來,魏冉被范雎整下臺了,他被勒令回到封地陶邑,遠離秦國。魏冉長達四十年的權臣生涯宣告結束,但他還是生活得不錯。他把所有的家當都運往陶邑,運輸的車輛竟然有一千多輛,後來經調查,他的財富比王室還要多。

魏冉死後,陶邑由於孤懸東方,終於被魏國吞併。由於信陵君竊符救趙,秦國在邯鄲之戰中大敗,白起又被逼死,東方六國顯然喘了一口大氣。在此背景下,魏安釐王於公元前254年(邯鄲解圍後三年)出兵,進攻秦國孤懸於東方的陶邑。

此時魏冉已經去世,陶邑業已衰落,又不能得到秦國本土的支援,很快被魏軍攻陷。對魏國來說,這乃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太歲頭上動土,在秦軍橫掃天下之時,魏安釐王竟然敢虎口拔牙,吞併秦國的地盤,實在可拍掌叫好。


君山話史


因為內心膨脹。

多少年來,秦軍未嘗一敗,秦國軍民難免自信爆棚。

跟TM一群手下敗將費什麼勁啊,還一個山頭一個城的打什麼呀,直接一勺燴了吧。

於是想要越地而攻,直接佔領中原。

那裡的土地多肥美啊。

步子這麼大,就把蛋扯到了。

後來就閼與之戰大敗,形勢大變,韓國脫離連橫,重歸三晉戰線,秦國沒了借道東出中原的門戶,大方向也轉向了遠交近攻,開始圖謀上黨。

面子上交好了齊國,陶地這個蛋就更用不上了。

而後就是長平大戰,魏無忌竊符救趙,稀里嘩啦的。

魏無忌從關中回來的時候,就順便把這個蛋徹底扯碎,炒西紅柿下飯了。

————————————

上一個敢這麼膨脹的,就是繼承了老晉國核心家底兒,並擁有武卒的魏國了。

膨脹到什麼程度了呢?

要隔著趙國,北上奔襲滅中山國。

估計還想假途滅虢,回軍的時候順手拿下邯鄲,一統整個河內平原。

結果呢,自然是給他人做嫁衣咯。

老趙一看,正好借老魏的手消耗一下中山狼們,等差不多了,我再一石二鳥,嘿嘿嘿。

老魏等於白忙活了唄,於是也改了戰略,開始遠交近攻。

先是打老趙,結果被圍魏救趙,死了一大批人,心疼哦。

然後打老韓,又被圍魏救韓,馬陵之戰又死一大批人,好慘好慘。

————————————

要是遠交近攻吃下去了呢?

還有兩個例子,秦並蜀,齊吞宋。

老齊把宋吃了,引來五國伐齊,吃下去的都吐出來了,而且連帶著把以前吃的也吐出來了,老慘老慘了。

ps.

陶地,也就是老秦這時候搞到手的。

是搞垮老齊後,分到的戰利品。

老秦把蜀吃了,動靜不是太大,頂住了,而且消化了,營養豐富,把自己養得更白白胖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