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知识就是力量》:3条干货,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第九期的主题是《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期有几个想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1,

什么是孩子?除了年龄和身体明显之外,他们还具备哪些我们并没有注意到的特征?2,孩子厌恶学习的真正障碍在哪里?其真实原因,其实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那样。3,家长惩罚孩子的方式背后出了大问题。

节目一开始,罗振宇就借一位教授的话否定了这个问题:即,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狮子在大草原上,不爱学习它怎么抓羊,它活得下来吗?”

那么,什么是孩子?什么又是童年?

罗振宇《知识就是力量》:3条干货,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孩子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研发部门,也就是提出前瞻性想法的理论家或者献策者,成人则是制造与营销部门。孩童提出发现,成人负责落实这些创见。他们想出百万个新点子,绝大多数毫无用处,我们则负责将其中三四个好点子实现成真。”——《木匠与园丁》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中讲到“童年期,是整个文明,整个社会,对于人生一个阶段的赦免,赦免你进入一种规定性的轨道,你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力去做那些奇思妙想的自由探索。”

把“赦免”这个词与童年放在一起,我一时半会没有理解是什么意思,直到听了本书的解读后,才大概理解了。

漫长的童年,暂时不用进入成年人已经成型的各种既定人生轨道,他们大可以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烂漫。

重要的是:“孩子和童年,跟我们想象的真的不一样。”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我们成人不应该用自己的视角去想象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视角”

罗振宇《知识就是力量》:3条干货,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小学生在上生物课

再来说学习。

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好奇和模仿,在他们的眼里,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新的。

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加点思考和行动,就是学习。

换句话说,最大的真相是,孩子其实才是这个宇宙中,最具学习力的超强宝宝。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天生的学习机器。”

但还是有大部分的孩子不爱学习,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观察,有人发现,有这样的两个客观事实是主要障碍:

1, 人类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

2, 文字的出现,增加了孩子的学习难度。

那这个该怎么破?

在节目,罗振宇从游戏中“批判性”地总结了三大法宝:

1,建立迅捷的反馈机制;

2,设置有边界的奖励,不给惩罚性的限制;

3,保持在线状态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的操作系统。

为什么要从游戏中总结呢?

这个太明显了,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了,而学习却被冷落。

这三大法宝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们来一个热情大转移。让他们把热情、时间和精力统统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上来。

罗振宇《知识就是力量》:3条干货,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别样的暑假生活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个惯性思维,孩子正常按时学习做功课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而一旦孩子做错事,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这当中就存在非常恶劣的问题。

“任何聪明人的大脑都是糊涂虫,他用一连串打包后的感知来感知这个世界。

所有和学习有关的行为,你都不应该去惩罚他

家长们太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你以为你惩罚的是某个错误的点,实际上你惩罚的是整个行为’”

关于学习,我们不仅不能给予惩罚,还应给与即时的奖励型反馈。

“有边界的奖励是对一众良好行为的反馈”

多了大量的基层即时型反馈,孩子会学到很多新东西,多到超乎你的想象。

罗振宇《知识就是力量》:3条干货,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保持在线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作为家长,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不能成天让孩子学习、希望孩子爱上学习,自己却跑一边打麻将、玩游戏、看电视以及各种酒局。

游戏中的在线状态,就是玩家之间的合作。

“合作不是纯粹的分工,不是分开走。一起打,不是家长只负责赚钱,孩子只负责认真学习”家长只有也保持着学习状态,并做到前两点,孩子作为天生强大的玩家,是不会掉队、掉线的。

他们的热情、时间和精力都转移过来了,也会和你保持队形,不会再掉线,那只有去生猛地去学习了。

恭喜你。

加油!

罗振宇《知识就是力量》:3条干货,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