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金融的“紅海”走向“藍海”——訪亨元金融CEO劉韜

從消費金融的“紅海”走向“藍海”——訪亨元金融CEO劉韜

近幾年來,消費金融業務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發展,以小額信用借款為代表的消費信貸業務更是實現了爆炸式增長。宏觀層面上,中國仍處於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之中,從長期來看,消費金融業務仍然處於藍海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上海亨元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亨元金融”),2013年11月註冊成立於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金融創新試驗區,是一家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科技公司。作為消費金融行業的先行者之一,亨元金融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融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舉措,不斷豐富互聯網消費金融精神內核,依託自身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系統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構築的核心競爭力,以優異的業績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

值此消費金融蓬勃發展之際,本刊對亨元金融CEO劉韜先生進行了一次深度採訪,以期深入挖掘亨元金融的創新源泉,以及亨元金融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動消費金融發展的寶貴經驗。

《銀行家》:自2013年成立以來,亨元金融在短短的四年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在眾多互聯網及金融機構爭相“逐鹿中原”的形勢下,亨元金融是如何找準市場定位,成功“突圍”的?

劉韜: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消費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與此同時,眾多的相對富裕、更依賴於互聯網的年輕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已成為時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力軍。

當前我國的消費金融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的商戶入駐模式。該模式大約起步於5年前,發展到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例如汽車消費金融,主要採取入駐“線下”門店形式。二是電商模式。這類模式往往自帶場景,例如京東白條。

亨元金融自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地堅持深耕消費金融細分領域,定位於滿足年輕群體的信貸需求和消費需求。亨元金融成立之初,我國的互聯網應用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摸索才剛剛開始,因此亨元金融最初採取的主要是傳統的商戶入駐模式。近年來,“線上”消費發展十分迅猛,傳統實體店受電商衝擊非常大,傳統模式遭遇了發展瓶頸。可以預見,在電商的“擠壓”下,傳統消費金融機構未來將面臨著需求萎縮,這將導致傳統消費金融機構進一步向四五線城市下沉以獲取生存空間,但該模式需求萎縮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因此,亨元金融當前採取以互聯網為主的形式,從“線下”向“線上”轉型。

《銀行家》:在金融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亨元金融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方面,又是如何驅動亨元金融高速發展的?

劉韜:以互聯網作為獲客的主要手段,首當其衝的就是對細分人群的把握,這在本質上還是對數據的把握。如今,人們大量的消費活動都是基於“線上”,通過移動互聯網來完成的,人們的“衣食住行娛”等消費活動事實上都是數據的載體。移動互聯網終端,即手機APP承載了大量數據,例如,人們出行時訂機票,承載的是航空公司,入口在手機APP上,數據在APP上都是可得的,預訂信息、支付信息,甚至包括GPS定位,整個後臺的數據都可以獲取。這些數據涵蓋了人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消費活動,非常的豐富和廣泛,可以說,中國現在就是“運行在互聯網上”的。

與此同時,這些海量數據是需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的。在消費的細分垂直領域中,大數據的應用已經有別於傳統金融機構,在每個垂直領域中,人們日常用到的只有幾款APP,即有頭部APP、頭部流量的存在,從消費者個人角度來說,幾款APP就能基本覆蓋其所有消費數據。因此,在大數據的應用方面,要求我們還原這些數據的金融屬性,對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要考慮這些數據如何與快捷消費、消費金融,以及信貸需求等進行結合。利用大數據,包括知識圖譜、社交關係圖譜來反映個人的消費能力和信用水平,再將之應用到特定細分領域形成獨特的模型。

亨元金融就是一家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下的金融科技公司。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例如,從數據源的使用上來說,我們自己有“磐多拉”大數據徵信系統,在發生消費信貸之前,我們會用“磐多拉”對客戶的外賣、打車、學歷、通信等行為進行分析,得到“客戶畫像”。此外,還有傳統金融機構望塵莫及的動態數據,我們是純粹從移動互聯網和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娛”的各方面挖掘整理分析我們想要的數據和信息。在人工智能方面,亨元金融已成功打造了“宙斯”風控系統,作用在反欺詐、機器學習以及精準營銷方面,這已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成本。在機器學習板塊,亨元金融已經開始細化探索,提升我們評分卡方面的功能和效用。移動互聯網的數據量非常大,我們無法對所有客戶進行營銷,所以在挑選高質量客戶方面,人工智能也體現出了非常重要的效果。總體來說,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形成了亨元金融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銀行家》: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亨元金融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的。

劉韜

:觀察當前中國的消費領域,表面上看,似乎形成了諸如京東、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一統天下”的局面。由於規模效應,這些電商巨頭具有較低的邊際成本,形成了其特有的成本優勢,並建立了對於其他企業的行業壁壘。那麼,我們消費金融從業者怎麼存活呢?我的答案是,不一定非要“龐然大物”,可以“小而美”。京東、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以場景見長,通過對消費場景的構建獲得了一個涵蓋龐大消費人群的自有數據體系,這是其他從業者所不具有的。但是,對於個人消費者而言,這個數據體系仍然只是一個數據截面,它並不能涵蓋個人的所有數據閉環。因此,我們應當深耕細分領域,建立自身的獨特優勢。

亨元金融是以用戶為中心,通過還原個人行為的方式,例如,每天的衣、食、住、行、娛,獲得用戶的全面數據,而不僅僅是消費數據。在客戶授權的前提下,獲取其多維度的行為數據,並通過立體的分析模型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入挖掘,再將從數據還原出來的客戶具體需求與不同機構進行匹配,進行有針對性地推送。例如,亨元金融會將客戶買車的分期需求推送給銀行,會將小額信貸需求推送給消費金融公司等。在細分市場的專業推送,會根據大數據和不同的需求,給出不同的風險判斷建議。亨元提供的是一套包括數據整合、客戶篩選、交叉營銷、風險評估、貸後管理模型在內的完整的解決方案,是連接消費金融用戶群與金融機構兩頭的“橋樑”。

《銀行家》: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風險防控也始終不變地居於金融的核心地位。您認為,身兼互聯網基因和金融基因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應如何做好風險防控?請您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亨元金融的有益經驗。

劉韜:應當強調的是,互聯網金融並未改變金融的本質,防控金融風險所立足的方法論在當前蓬勃發展的金融創新的語境下也沒有本質上的改變。無論數據可得性怎麼變化,或是數據的計算口徑怎麼創新,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始終需要聚焦還貸意願和還貸能力兩個方面。這個問題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討論。

風險控制的微觀機制是基於企業層面的。金融機構對於風險控制的制度、人才和方法的建設不能討巧,都應當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實現。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整個風控機制,包括IT系統、風控模型的建設,以及模型的不斷優化和迭代,都須經過時間的考驗。目前我國消費信貸需求具有“小、頻、急”等特點,不同的信貸需求間的差異非常小,例如額度上可能只相差數百元、還款期限可能只相差幾個月,這在客觀上對金融機構在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上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金融機構具有立體的多維度的數據,以及對這些數據的處理能力。互聯網是工具,從工具的角度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未來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是互聯網金融機構,不會存在完全不“觸網”的金融機構。在零售金融領域,金融機構需要對客戶按不同的地區、職業、信貸需求額度等因素進行不斷細分,這將與傳統零售信貸分析方法形成巨大反差。具體而言,未來消費金融的信貸需求分析將主要圍繞著個人的消費行為來展開,因為一個人的消費行為會展現出其真實的負債能力。即使在收入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每個信貸需求者的真實負債是不一樣的,例如,是否有房,是否已婚,家庭負擔如何等。這類隱性負債的存在將會直接影響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要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隱性負債,多維度數據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在數據分析方面得到廣泛運用,人工智能對於海量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將會很直接地反映出借款人的真實風險水平。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未來金融機構防控風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亨元金融始終將二者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風險控制的宏觀機制是基於制度層面的。近幾年來,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眾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民營機構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主流,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應當將這些機構納入通盤考慮,實現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徵信體系。當前,我國區域性的信息共享已初露端倪,但尚不夠成熟。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手機智能終端的進一步普及,將會極大地提升數據的可得性,因此,科學的信息共享機制亟待建立。在全社會範圍內,金融從業者的信息共享也將極大地改善消費金融的普惠性,使得老百姓能真正從我國的消費升級中受益。

《銀行家》:目前,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服務“場景化”已成為行業趨勢。作為深耕眾多“場景”的參與者,亨元金融有什麼新舉措?

劉韜:亨元金融的大數據運用佈局“衣食住行娛”五個方面,現階段主要聚焦於大出行,因為大出行的金融屬性很強,涵蓋出行、外賣、共享出行,包括共享單車、網約車和通訊信息等方面。亨元金融會持續不斷地推進這幾方面的研發,繼續完善對個人行為的數據收集。

在商業模式方面,亨元金融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接場景、對接機構。在垂直場景類和垂直電商的合作過程中,將挑選些質地優良的創業公司,為其提供定製化服務和量身定製的消費金融產品。亨元金融提供整個後端,從產品設計到服務,再到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這中間亨元金融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消費金融的鏈條始於消費者,終於金融機構。從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出發,垂直電商需要理解消費者及其消費需求,這是垂直電商擅長的方面,但垂直電商並不完全理解消費者的信貸需求,也無法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由於體量和數據的緣故,垂直電商無法和消費金融機構直接有效對接,這就需要專業的服務機構,例如亨元金融,來補充這缺失的一環。亨元金融會對垂直電商的消費者數據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進行定價,並提供服務。亨元金融會收集與風險相關的信息,但和電商角度不同,我們的著眼點在於如何設計好這個產品,以便讓電商用新的金融手段進行銷售。在這個過程中亨元金融可以匹配交叉設計,配合別的金融產品,並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在這個鏈條上,亨元金融一頭連接垂直電商等公司,一頭連接消費金融公司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的是溝通二者的“橋樑”作用。這也對我們提出了較高要求,我們需要對消費和金融都有深刻理解,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好服務。因此,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只是第一步,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設計是在數據之上的對消費金融更深層次的理解,需要我們結合消費場景,理解消費者的訴求。

《銀行家》:您認為,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深入發展,消費金融領域將迎來怎樣的變革,亨元金融在未來又將如何佈局?

劉韜: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的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我國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等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我國當前基本需求已得到滿足,人們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在長久發展的平衡供需關係中,中國未來消費升級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正是發展消費金融的最好時機。

亨元金融當前定位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隨著二者的深入發展,我們會進一步推進場景類合作,包括與垂直類電商和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與過去不同,時下的年輕人對產品品質要求較高,因此,我們將聚焦對特別細分的群體在場景上展開合作,通過在細分領域加大消費金融來促進消費升級。亨元金融不會只停留於直接信貸,而會對消費場景進行深入挖掘。由於涉及面廣,大型電商,如京東、阿里巴巴,只作為虛擬信用卡存在,沒有針對某些品類深入挖掘。垂直類消費金融需要設計,需要針對特定人群的需求進行深度結合,這就要求消費金融從業公司必須具備很強的產品設計能力,沒有很強的產品設計和垂直領域結合起來的能力,未來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因此,消費金融從業公司需要深度結合場景,通過對細分領域的把握與外部的橫向結合,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力。

消費金融是服務行業,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銀行、電商、消費金融公司各司其職,各有所長,而這也將重構消費金融的市場版圖,新的業態將會隨之誕生。可以預見,未來的消費金融業態將會很複雜。當前消費金融正從“紅海”走向“藍海”,我們應當如何做好B2B的“橋樑”,如何更好地服務於電商等公司與金融機構這兩端,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借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名言:“我們悄然走出了現代,進入了一個新的無名時代,充滿機遇、危險和挑戰的新領域將隨之出現。”未來的新業態將會如何發展,我們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鑑,但我認為,這也正是中國“運行在互聯網上”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