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最著名的武式太极拳家的拳架特点

姚继祖先生,永年广府人,是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师承李亦畲先生次子李逊之先生。先生上承武李一派太极拳之嫡脉;下开武氏太极拳永年老架广传之先河。无论从拳学实践上还是拳学理论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功夫。先生所传拳架保持武李一派太极拳本色,未做增删改动,原色原貌,可谓武氏太极拳老架子的“活化石。”但先生拳架虽得传正宗而功夫上却绝不故步自封,在拳学实践和教学上与时俱进,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即以“中庸为体,以无为为用,以养气为旨圭”,节略归纳如下:

近三十年来最著名的武式太极拳家的拳架特点

(姚继祖先生拳式)

一, 以中庸为体表现在姚继祖先生所传拳架上的特点

1,以守中为核心

姚老师强调武氏太极拳首重身法,从初学拳者到拳场老手,身法是永远必须重视的。有了身法的正确,才能由劲粗到劲精,由气粗到气精,最终登堂入室,否则,练拳终生也难窥太极堂奥。在诸身法中,姚师最强调尾闾正中,这是身法的核心。强调要把脊骨竖起来,姚老师曾引逊之先生的话说“脊不坚,艺无成日。”就是说,如果腰脊竖不起来,一遇外力出现挺胸凸肚或罗锅弓背,则身法全无,功夫永远上不了康庄大道。姚师解释拳论上“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这句话时说,纛是军队帅帐前的大旗,帅旗一倒,则军队必败,练太极拳也如此,腰脊一倒就是军中大纛倒了,故必败,所以拳论上说“腰为纛”。姚老师总是随时随地地强调竖腰的重要,平时说拳就竖起食指比喻,吃饭时就竖起筷子演示,务要弟子明白腰脊的重要。姚老师说武氏太极拳守中用中,尾闾正中就是身法守中最重要的体现。随着拳架功夫的练习,慢慢能做到尾闾正中,表明拳架初步有了功夫。但当推手时受到外力侵袭,对方破坏我的平衡时,往往不能走化开对方的粘逼而保持尾闾正中,这是就要整身弹跳而出,这就是老拳论说的“被打欲跌须雀跃”,宁愿蹦出去,也不能前倾后仰或左右支绌丢失身法。等到以尾闾正中为核心的“周身一家”做到了,就可以随时得机得势。

2,走架时以腰腿支配手臂

姚老师说:会腰腿打人了,就会太极拳了。练太极拳要会腰腿换劲,否则终是手慢让手快,有力打无力,因为在推手中,你手上一妄动人家就知道。只有腰腿支配手,手才能不妄动,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所以必须腰腿支配手臂,腰腿怎么动手臂怎么动,腰腿进手进,腰腿退手退,故五行步法的灵活运用是关键。底下的劲增一分,手上的劲增一分,底下的劲减一分,手上的劲减一分,绝对不是依仗手上的招法而是靠腰腿的换劲赢人。上身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的运用完全是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支配和变化,姚老师说“八卦变化源五行”即是此意。因为变化全在腰腿上,所以与对方相接触的地方变化十分微小,而且这种变化是完全随着对方,所以对方无从感知。这样才能“拳打不知”,才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才能“英雄所向无敌。”

二, 以无为为用表现在姚继祖先生推手上的特点:

1, 随人所动,毫不由己

姚老师教导我们,推手中一定要跟着人家走,随着人家动,手臂上只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就够了。初学推手就要把由己的用力习惯在随人中改正过来,不要争强好胜。如果一直习惯由己,就永远不会借力打人。所以,我刚给姚老师学拳时他老人家不让给别人说是跟他学的,更不允许到外面跟别人推手。就是怕在没有养成从人习惯时对外推手就难免有意气之争,结果就会由己乱动,身法乱挪,刚练出一点儿功夫就又丢了。所以姚老师主张初学推手最好在师兄弟之间进行,这样可互相喂劲,不因争胜负而由己乱动、丢失身法。

太极拳的妙处在因敌变化示神奇,能处处随人,则对方处处不得力,变化就在随人上。所以与姚老师一接手就背,身法也不灵,招法也不灵,有劲使不上,刚也不行,柔也不行。而他的手你感觉根本就没动,因为他全随着你,他劲路的变化全在腰腿上。

2, 接劲打劲

姚老师教推手要求先接好劲,两人接好劲了再变换腰腿,随人所动。腰腿后撤时看看手上接的劲断了没?旋转走化时看看劲断了没,时刻要保持接劲状态。这样才能由打招向打劲转换,慢慢习惯了就会与对方一接触即能接、化、发。接劲的分寸掌握就是皮里膜外,即皮肤里面骨膜外面的微细空间。如果接触轻了不能有效地控制对方,接触重了就吃骨头,转换不灵。所以李亦畲说“我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妙绝妙绝。”我的精神意念总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慢慢就感觉到对方的劲怎么来,我的劲怎么引,这都是打劲而不是打招,慢慢能接劲打劲,则能接触一点而控制对方全身,才能不管对方用什么招,我只控制其劲路,从而达到好的技击效果。能用劲路制人,则绝不会再去研究什么绝招,也不会再去撕袍掠带,只随对方一来即是拿,一回即是发,完全是无为之妙因敌变化。所以与老师推手,感觉他哪儿都没动,但你就是失去平衡,受他控制,有劲使不上,而且怎么挣扎都不行,越挣扎越难受,这都是制对方劲路的妙用。

3, 不丢不顶

姚老师特别强调不丢不顶,要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要求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体会不丢不顶的分寸。他说不丢不顶不只是两人手臂相连你退我进叫不丢不顶,更主要是接的力度不允许有丝毫的无故增力或减力,接触处力道的无故增减这都是丢顶。他曾用手指在桌子上带动火柴盒做比喻说:你按的劲大了,火柴盒瘪了,破坏了他的外形,不能轻灵地带着它移动旋转。你按的劲小了,只能在火柴盒上摩挲,不足以带起火柴盒,只有用力不大不小,一按下去与火柴盒反应出来的弹力相合,手指才能带着火柴盒随意移动。以此比喻牵动对方也需这样用力不丢不顶,不大不小恰到好处。所以,姚老师说之所以叫粘拳,是对方与咱手腕子一接就能让他来就来,让他去就去,让他拐弯他就拐弯,都在不丢不顶中控制。

三, 姚继祖先生练养的特点

1,太极拳是养出来的

姚继祖先生曾言,太极拳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拳论讲“气以直养而无害”,什么是直养?直就是不憋屈,就是顺畅,所以无论练拳推手时都要勿逞其力,勿暴其气。就是不要努劲,不要憋气,尤其在一些不易放松的拳势中,如更鸡独立等更要注意。姚老师说太极拳不提倡崩力、爆力,提倡拥力,因为拥力即使在发力时也能变化、能展拓,欲发就如泉涌出,欲收则疾如电掣。不练拥力,发劲就单薄,而且不能发长劲。以拥力为基础,发爆发力时就更脆更整更浑厚。如只会发猛劲,则以后发劲不易控制,不能“权彼劲之大小分毫不差”。

从内养的角度说,姚老师说养气要注意葆精。从传统医学上讲,精是人体能量的物质基础,精足则能化气,气足则神充,气到则力到。所以练拳之人要节欲,要养好肾精,这是练好功夫的物质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