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这座水库防洪标准按百年设计。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68平方公里,总库容6.7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56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10米,兴利水位111.5米。

无疑,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一项标志性的项目,以防洪、供水、灌溉、水产养殖和水力发电、旅游造福一方。

然而,历史上这里曾经还有苏俄援建、支持的一座水库。它垮了,留下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背景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1949年夏,淮河流域发生水灾,河堤多处决口,受灾面积2500万亩;1950年夏,淮河流域再次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水灾,27个县受灾,受灾人口990万,受灾面积31000万亩,被冲毁和破坏的房屋达80余万间,死亡人数489人。

1951年4月,石漫滩、板桥和白沙三座水库正式动工;7月石漫滩水库建成,1952年6月板桥水库建成,1953年6月白沙水库建成;三座水库均在洪、汝河上游。

1952年,薄山与南湾水库动工;1954年5月薄山水库在淮河南岸支流浉河上建成,1955年11月南湾水库在颍河上游建成。其中,南湾水库总库容16.3亿立方米,是淮河上游的最大水库。

板桥、石漫滩等系列水库是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治淮”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批设计建设的大型水库;当时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尚无大型水库设计建设经验,完全由苏联水利专家提供勘测设计和施工指导。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板桥水库比规定蓄水量超蓄3200万立方米,且疏于维护,在溃坝前,板桥水库的17个泄洪闸只有5座能开启。

事件经过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正在被密切监控的三号台风的“7503号台风”突然失踪。

受当时监视科技和监视方式落后的限制,三号台风的“7503号台风”,脱离了北京和其他多地的相关气象部门的监视。

等到人们再次发现时,这股已经完成了北渡长江,抵近了淮河上游区域。

8月5日,晚,受台风影响,板桥水库地区出现大暴雨。

根查河南气象台汇总资料,相关气象部门在这天发现了台风行踪诡异转向,挟带雨水的云团停滞在河南省境内板桥水库所在的广大地区。

是夜,板桥水库,暴雨倾盆而下。

大雨持续了10个小时,降雨量达到了448.1毫米,据当地经历者诉说,当时,把洗脸盆伸出房檐接雨水,瞬间,水盆就满了。

三号台风的“7503号台风”犹如魔鬼,凶险地觊觎着饱经24年沧桑和隐患的板桥水库。

暴雨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板桥水库蓄水迅速冲破警戒线。

水库当地县革委、公社、大队和水库管理局基层头头举行联席会议,紧急讨论应对措施。

然而,会议并没有更高的长官决策,参会者因为职务原因,虽然各抒己见,最后却是会而无果。

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势下,革委会一纸蓄水抗旱的命令,把他们捆成了木偶。会上,无人敢拍板对水库进行常规的开闸泄洪。

历史说明,很多小角色,也会酿成大悲剧。

这次会议,既是空谈无果,更是在灾难进逼的千钧一发时刻,耽误了抢险应对的最后机会。

8月6日,驻马店,地革委会。

午后,接到当地情况报告,地革委会头头苏华,召集了地革委会与驻军进行较高规格的应急联席会议。

会议期间,虽然暴雨没有停止现象,水库水位更是不断飙升,但大雨倾盆情况稍微减缓。

毫无台风概念的当地头头们自然也没有台风灾难的意识,他们把这场怪异的暴雨当做了一次普通的暴雨。

会议并没有想到上报这次怪异的暴雨情况,当然也没有及时提高应对措施,杜绝洪灾发生。

会议按照应对常规暴雨的惯例,成立抗洪抢险的指挥部,派出应急抢险部队,地方派出民兵,进驻板桥水库区域进行抢险。

当天晚上,少量徒手的军队、民兵出现在板桥水库和周边地区。

然而,这些勇敢的人们却非常匮缺麻袋、草袋等等抗洪资材,他们徒劳无功地在板桥水库及周边忙碌。

驻军干部心急火燎四处联系抗洪资材,最后,在已经下班的水利局防汛负责人那得知,驻马店地区的防汛仓库形同虚设,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应急库存。

8月6日,入夜,第二场大暴雨袭来。

这场暴雨持续达16小时。到次日黎明前,板桥水库的通讯线路全部中断。

是夜,雷电交加,军队步话机无法拉伸天线进行联系。于是,在板桥水库现场的当地水库管理局、公社、部队、民兵被动处于失联状态。

驻马店地革委会疏忽间也没有主动往板桥水库现场联系。

特大型的板桥水库于当时正处于危险的自生自灭状态。

情况在继续恶化。

现场的板桥水库管理局和公社负责人在商议中,多次有人提出炸堤泄洪。然而,此刻失去通联,无法请示,事关重大,人们犹豫不决还是无法决策。

吵吵嚷嚷和焦急万端间,驻马店地区的确山、泌阳、遂平等广大地区大雨不断,各地不断出现险情。

当时,确山、泌阳等地,甚至出现7座小型水库接连出现溃坝事件。

然而,处于失联状态的困守在板桥水库的人们,却没有得到这些险恶的消息。

8月7日,19时30分,板桥水库。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板桥水库

这时,板桥水库抢险军队通过柴油发电机,得以使用军用电讯设备,向地、省发出了一份特特加急电报:

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

然而,后来记载,据说这份电报没有被人收到。

情况危急之下,水库管理局、公社和军队徒劳无功奔劳在板桥水库大坝,诸多无法拍板的负责人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万分焦急却又束手无策。

7日入夜,板桥水库下游的广大区域的人们结束奔波的一天,大多在家休息。

此刻,困守板桥水库的人们,却眼睁睁看着水位持续上升,几临坝顶。

8日,12时,8分。板桥水库大坝。

此刻,水库管理局负责人和军队联名,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了特特加急电报。

这份电报简单阐述了危急的灾情,明确请求,请军队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

然而,现在资料记载,这份电报据说还是无人收到。这份关系千万民生的电报,失踪在黑漆漆的1975年8月8日的子夜。

三号台风的“7503号台风”终于寻找到板桥水库的破绽,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40分钟之后,8月8日1时,暴雨、闪电、雷鸣,水位终于漫过坝顶。

悲剧,终于铸成事实。

受灾情况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据统计,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灾难原因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1、水库是大跃进时代产物,质量低劣

“治淮大战”中,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据介绍,当时水文资料很少,设计洪水及工程标准很低。工程运用中,板桥水库被发现输水洞洞身裂缝和土坝纵横向裂缝,于是,1955—1956年分别对板桥、石漫滩两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

2、以蓄为主、重蓄轻排的设计是主因

1958年,河南总结了漭河流域地区兴建山区水利的经验:“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在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地下积水过多,易成渍灾,地下水位被人为地维持过高,则利于盐分聚积,易成碱灾。涝、渍、碱三灾并生结果不堪设想。然而“以蓄为主”的经验被大范围推广,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内,不仅丘陵地区涌现大批小水库,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水坝”分割闸起,造成淮河流域在后来数十年间致命的“肠梗阻”。到1960年代末,驻马店地区新增水库100多座,与此相对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一年年递减。

3、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引发水库溃决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此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像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突然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祸由此引发。

“停滞少动”的具体区域是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并在其他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也是造成水库溃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只在该地区划了100毫米的降雨量,无论是从中央气象台到河南省气象台再到驻马店地区气象台,均没有预报特大暴雨。

4、爆破泄洪,下游民众毫无准备,导致大量死亡

垮坝引起的冲击性灾害给洪汝河流域迅雷不及掩耳的毁灭性一击,河道宣泄不畅、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灾害,更加重了这场灾难的损失。当时,由于宿鸭湖水库尚未脱险,水利专家陈惺提出,用爆破手段炸开阻水部位,加速行洪。建议获得相关领导的批准后,8月14日,爆破正式开始,全部工作完成共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爆破之后,河南境内的大量洪水向下游倾泄,致使淮河中、下游形势紧张。

官方总结

197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水电部在郑州召开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钱正英部长说:“……责任在水电部,首先我应负主要责任。由于过去没有发生过大型水库垮坝,产生麻痹思想,认为大型水库问题不大,对大型水库的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二是水库安全标准和洪水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对水库安全标准和洪水计算方法,主要套用苏联的规程,虽然作过一些改进,但没有突破框框,没有研究世界各国的经验,更没有及时地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做出符合我国情况的规定。三是对水库管理工作抓得不紧。在防汛中的指挥调度、通讯联络、备用电源、警报系统和必要的物资准备,也缺乏明确的规定。板桥、石漫滩水库,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电讯中断,失去联系,指挥不灵,造成极大被动。”

钱正英还说:“板桥、石漫滩水库工程质量比较好,建成后发挥很大效益。但因兴建时水文资料很少,洪水设计成果很不可靠。板桥水库在1972年发生大暴雨后,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曾进行洪水复核,但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和提出相应的措施,所以防洪标准实际上很低。”

钱认为,“75.8”暴雨对治淮工作是一次严格的检验,对全国的水利工作也提出了警告。因此,必须认真地总结正反面的经验,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水平。总结治淮25年的教训,对洪水做出充分估计,从气象、历史等特点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死亡人数

此次灾情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9年由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书中记载,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此数字成为后来被沿用的一个“官方数字”。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大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教训。”

关于1975年河南水库垮坝死亡人数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

孟昭华和彭传荣编的《中国灾荒史中载录》,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失事,约有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蔡则怡和赵思雄说,死亡近10万人;

中国科学院著名的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

板桥水库重新修建碑文中刻有,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水利词典》记载: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垮坝,死亡2.6万人;

在由水利部组织和委托编写的《中国水灾史》一书中,有一章节是关于1975年淮河洪水的,书中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2.6万人。但是同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执笔者:南京水文研究所骆承政)写道:1975年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为85600人;

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和陆钦侃在文章中披露,死亡人数达23万人。

2005年5月28日,美国《Discovery》栏目播放一期名为《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TOP10》的专题节目,中国河南省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堤排名第一。该节目称:1975年8月,河南板桥水库因暴雨发生垮坝,9县1镇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现场打捞起尸体10万多具,后期因缺粮、感染、瘟疫又致14万人死亡。24万的死亡人数,包括垮坝当晚熟睡中的直接受难者,也包括几天后爆破泄洪、分洪的受难者,以及灾后瘟疫、饥饿等致死者。

灾后重建

河南75·8溃坝事件,堪称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

板桥水库溃坝后,河床赤裸了11年,驻马店地区遭受过几次重大的洪水灾害。经过反复论证后,1986年,新板桥水库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工程项目,淮河水利委员会为建设单位;在全国首次使用招投标方式,选出葛洲坝工程局为施工单位;1986年年底开工复建,1993年6月5日通过国家验收。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总库容6.7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57亿立方米。

当板桥水库重新建造完工后,水利部淮河委员会和河南省水利厅立了一块石碑,碑文上写道:“板桥水库原建成于一九五二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库之一,一九五六年经扩建加固,一九七五年八月八日毁于特大洪水。三天进库洪水量6.97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3万立方米每秒,均超过原设计值的一倍左右,溃坝瞬时流量高达7.81万立方米每秒。时值十年动乱,救护不力,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祸惨烈。一九八七年元月开始复建,历五载建成。除水害,兴水利,必须对人民负责,确保安全。树此以志不忘。”

1993年9月,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开工,1996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1998年7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56亿元,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水位110.65米,相应库容1.03亿立方米,校核水位112.05米,相应库容1.2亿立方米。大坝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12.50米,坝长645米,最大坝高40.5米,坝顶宽7米。最大泄量3927立方米每秒。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工业供水及旅游的大型水库。库区全赔高程108.53米,移民高程110.0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