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和中子,是怎樣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

強核力(Strong nuclear force)是原子核內把質子和質子,質子與中子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力。沒有這種力,質子和中子就會像一盤散沙。我們知道,質子之間是相斥的,而電中性的中子之間不存在電力。強力超過了質子之間的斥力。質子和中子在強相互作用下,表現出相似的特性。所以質子和中子也被稱為核子。

質子和中子,是怎樣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

中子的質量要比質子大,因為一個自由中子會衰變成一個質子加一個電子和反中微子。強力雖然能把核子結合在一起,但是它們的彼此的距離應靠的非常非常地近。實驗證明,核子之間強力的“範圍”是10∧—15/M(一根頭髮絲的直徑為6×10∧-5/M) 多一點,超過這一範圍,強力馬上銳減為零。

1935年,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1907年—1981年)提出了核子之間的強力來自“介子場”的交換。根據強力的作用範圍,他推斷出介子沒有質量,像光子一樣服從1/r∧2的無窮大的作用範圍。

質子和中子,是怎樣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

質子和中子通過介子交換

然而,如果量子有質量,那麼量子之間的作用力,根據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必須是有限的。被釋放的粒子的質量越大,其存在的時間也就越短,作用力的範圍也就越小。1941年介子被發現,其測量的質量與湯川秀樹所測的十分接近。

質子和中子,是怎樣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

強子間的相互作用

下面小編就以一個質子和一箇中子的結合為例,描述一下倆個核子的結合過程:當質子和中子緊靠在一起,其距離小於力的作用範圍(10∧—15/M)時,它們就能相互聯接,形成一種叫“氚核”的原子核,並在這一過程中釋放一個光子。氚核的靜止能量要小於自由質子和中子的靜止能量之和,兩者的能量差即為“結合能”。此能量也成為了質子和中子結合與分開的臨界值。而質子和中子結合成氚核的部分過程被認為發生了介子的交換,交換不同的介子,它們的身份會隨之改變。

隨著不斷有新的核子加入結合,原子核的結合能也越來越大。但是核力的範圍是有限的,當原子核的核子越來越多時,它的體積也在擴大。結果位於原子核外端的核子因為無法接受到另一端核子的作用力,這時質子之間的庫侖斥力起作用,終結了核子之間的結合。

核子之間結合的頂點是鐵的一個同位素(56Fe),是目前發現的核子數最多的物質了。

質子和中子,是怎樣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

核聚變過程

核子這一結合的過程也稱核聚變,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能量的最主要的來源。在太陽的核心,大部分的氫原子與它們的電子是分離的,以質子的狀態遊離,在一定的條件下,4個質子能經過多步驟融合成一個氦原子核,這一過程中之前的四個質子會損失不到1%的質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轉化公式Emc^2,這一小部分質量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質子和中子,是怎樣通過強核力結合在一起的

夸克

當然,強核力不止作用於質子和中子,自1947年發現與核子作用的π介子以後,實驗陸續發現包括夸克在內的幾百種有強相互作用的粒子,這些粒子統稱為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