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福建检察机关立足职能介入调查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执行碳九装船时发生泄漏,致使油气逸散至空气,相关区域的群众反映事发时空气存在严重的异味。

检察日报福州11月11日电(记者张仁平) 福建省泉州市政府新闻办9日就该市泉港区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码头化学品泄漏事件的事故调查、油污清理、环境监测、严格肖厝村海域水产品管控、水产养殖损失理赔、住院诊疗、群众工作方面最新进展及处置情况进行通报。

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检察院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批示;分管领导当即进行具体部署。省、市两级检察院随即派员赶赴泉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当地环保、海洋与渔业部门开展相关调查,重点就污染监测鉴定、海域污染修复等问题作了了解,并就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相关程序完善以及下一步工作等方面与公安、环保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据悉,在事故调查方面,泉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安监局、公安局、环保局、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总工会、监察委、检察院等单位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勘察现场,将油轮上的监控设备做司法鉴定,对事故发生原因开展调查。公安机关已对事件发生时涉事4名企业人员进行依法调查取证。目前,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延伸阅读

【关注】福建泉州碳九泄漏初步认定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内附当地政府通报全文)

泉州碳九泄漏初步认定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专家:对近海影响至少持续1到2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执行碳九装船时发生泄漏,致使油气逸散至空气,相关区域的群众反映事发时空气存在严重的异味。

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指导下,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目前,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正在持续对大气、水质、水产品、职业健康等进行检测,定损理赔和事故调查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为确保食品安全,泉港区已于4日暂缓受影响海域网箱养殖水产品起捕、销售、食用。

清理油污工作仍在继续 养殖户:“油碰到泡沫烧起来”


昨天下午,记者实地走访污染海域,空气中依旧散发着轻微的气味,渔排养殖区内渔排的清污、加固等工作还在进行中,在受损较严重的渔排区,现场工作人员正把网箱内的污染物进行清理,由于海水流动造成残留的油污继续漂浮扩散,工作人员持续不断地更换吸油毡,现场也有货车陆续运进吸油毡。肖厝村村支部书记肖宗金讲述了这几天的处理情况:“11月4日漏油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区镇村马上组织部队、当地镇村干部、还有这区现场领导现场指挥把这油渍怎么清掉,然后我们还叫了兴通过来还有专业队伍派人员过来指导,引导我们要怎么做,那天整体就清得差不多。”

截至昨天下午3点,当地共出动400多艘船舶、2500多名人员、732袋吸油毡、70桶清油剂,开展油污吸附,泄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在4日下午6点基本完成;之后继续出动船舶和人员对岸边、渔排等随潮水起落的残留油污进行吸附,目前这项工作仍在继续。

据了解,距离事发海域最近的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有8000多人口,大多以出海捕鱼、渔排养殖为生,此次碳九泄漏事件造成渔排网箱被腐蚀,部分渔排沉入海底,养殖户损失严重,肖厝村村民肖良珍说:“油碰到那个泡沫都燃烧起来了,好好的一个泡沫都是燃烧起来了。面积差不多有400多网箱,一家人得损失了几十万,那个大的一百万两百万都有。”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事发当天,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了关于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辖区肖厝村海域水产品的紧急通知。今年58岁的肖车明望着自家受损的渔排心痛不已,如今也为生计发了愁:“我们这里人口有8000多,全部在海边靠海打鱼的,现在情况很糟糕啊,鱼不能上市没人要,碳九影响很大。”

而村民肖美英自家虽然没有渔排,但是这几天停止了出海捕鱼,家里捞的海蛎也无法进行正常销售。据肖女士描述,事发当天气味比较重,这几天已有所好转,但是涨潮时还是能闻到:“4日晚上,半夜在睡觉的时候,我们闻到这种臭味,以为家里面呢煤气罐漏气什么之类,自来水的话这边是没什么影响,就是有臭味这样子。一涨潮味道就开始重了,然后退潮会好一点。”

据泉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的消息称,此次事件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养殖受损集中在肖厝网箱养殖区约300亩,涉及养殖户152户、养殖面积99单元,其中20单元为空箱,在养的79单元中有20单元下沉较严重,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损,6日开始着手修复,7日开始进入养殖户开展受损情况调查评估,为下一步理赔做好准备。

泉港区环保局局长:环保局主要负责空气质量检测

事件发生,泉港区环保部门连日来持续加强涉事周边环境监测等应急工作,泉港区环保局局长郑明炎说:11月4日发生这个事情以后,我们就请求我们泉州市环保局的监测站支持我们,增加了对这个厂界周边的临近村庄的VOC有机性挥发气体的这个监测,肖厝村那边没有这个自动监测站,但是我们有在那边增加了三个点,11时它是0.4220 mg/m3,下午转为西南风,肖厝村14点数据为0.1490 mg/m3(VOCs厂界限值为不超过4.0 mg/m3)。这几天都有监测,一个是进行水质检测,一个是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郑明炎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加强涉事周边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医院院长:ICU患者不确定跟毒物有关 大部分患者明显好转


根据泉州市政府通报,截至昨天下午5点,泉港医院共接诊南埔、后龙沿海一带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其中门诊42人,10人住院留观。昨天晚上,记者也来到了泉港医院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据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执行院长、泉港区医院院长赖繁彩介绍,10名住院留观患者中,其中一名在事发水域溺水,出现吸入性肺炎,第一时间收住ICU(重症监护病房),经过专家组会诊后,进行抗感染等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赖繁彩介绍说,溺水的这个人第一诊断就是溺水,经过两三天的处理,病人一天比一天好,两三天出了ICU,现在在普通病房,但是患者说的他在这个水域和有毒物接触。但是否有中毒还要进一步地请专业的人,职业病防治的人来判断。

而其余9名住院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症状,收治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其他九个病人都是接触性反应。闻到这个味道了,喉咙有痛,有一些咳嗽,有些人想吐,有这样的一些症状,就是在留观进行对症处理,那绝大部分病人现在症状都明显好转了,其中一个已经出院了。

目前,当地政府已进村入户对受损养殖渔排和禁售海产品进行核实登记,对于此次泄漏事件对附近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涉事化工企业承诺将配合调查,按调查结果承担赔偿义务。下一步,当地还将继续做好海产品和周边海水检测、事件调查责任认定、第三方损失评估等工作,确保事件依法依规得到稳妥处置。

碳九泄漏对近海水体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到2个月

据了解,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目前由德和集团独资经营。公司拥有3万吨级(兼靠5万吨)泊位一座,2000吨级(兼靠3000吨)泊位两座,是年设计吞吐量95万吨的液体化工品码头。

此次泄漏物质碳九是石油提炼时获得的一系列含碳数量在9左右的碳氢化合物。根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获得的官方消息,从目前状态判断,此次泄漏物质属 裂解碳九。裂解碳九是什么?它会造成什么危害?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孙亚飞介绍称,石油经过裂解之后,处理得到的一个馏分,从低到高先出来液化石油气,然后汽油,接下来是碳九,然后是柴油。碳九实际上就是介于汽油和柴油之间的一种油类。跟它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叫重整碳九,就是从裂解碳九再经过一个重整芳构化之后,得到的另外一类的碳九。

裂解碳九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周边的渔场很快就出现了大面积的海产品死亡。另外就是,在通过几天挥发之后,会导致局部空气质量的问题,可能会造成部分居民出现头晕等现象。还有就是会导致海面上的渔网、浮子等物品被腐蚀。最后一点,一些海产品会残留一些有机物的蓄积,但这个问题可能会被忽视。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目前,清理残留油污的工作还在继续。据当地相关部门通报,裂解碳九有三个特性:一是沸点略高于汽油,挥发性大,难溶于水;二是良溶剂,会腐蚀泡沫、浮子等有机物;三是毒性相对不大,较重整碳九轻,没有已知致癌风险。那么,对于这种挥发性强、有腐蚀性的泄漏物质来说,清理油污能彻底消除影响吗?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虽然大部分油污已经被清理,但是碳九泄漏对近海水体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到2个月。有一些溶入水的苯溴芳香类的,会对这个水域的水体环境造成一些污染物质的超标,然后这些物质会造成一些污染和累积的影响,会进而影响到水域的动物安全。对于近海的水质也会造成污染,而且这个污染短期不会消除。这种污染在这个海域,特别是近海,应该会持续至少1到2个月。

网传“致癌”说靠谱吗?专家:对人体不会造成长期累积伤害

除了水体和水中生物受到碳九泄漏的影响,还有不少当地居民也疑似因碳九而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有一名在事发水域溺水的患者被送入了ICU病房。裂解碳九虽然毒性不大,但会不会累积在人体中?碳九对人体的影响会延续吗?中国科普协会会员 孙亚飞认为,裂解碳九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有限的,不会特别严重。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彭应登介绍说,人体的伤害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水体里面,这个污染物对人的皮肤的影响,还有最重要的是,它在海域水面的这个挥发的这种苯溴物吸入以后,可能会对人造成一些急性的一些伤害。从目前来看,应该来说它是一种急性的短期的这种伤害,应该不会造成非常长期的那种累积性的长期的损害。

专家:石化作业区和养殖区分布不合理 应做好风险预防

海面原油泄漏事件屡见不鲜,今年9月,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发生燃油泄露事故,大约有25至30吨燃油流出;今年10月,古巴一条油轮在港口卸油时发生原油泄漏。而对于此次泉港碳九泄漏,彭应登认为,这次事件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化工企业从业者和其他民众,要做好风险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演练可以避免泄漏事件发生,或者将影响降低。


碳九泄漏事件4名涉事企业人员被调查



彭应登说:“首先在规划的层面,目前看这个港区的石化船舶和码头这种作业区和养殖区的这种空间分布上,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要对这个地区的石化基地和港口周边的这个敏感的对象之间的,是否符合我们说的一些环境防护距离,我们要做一个重新的筛查,然后进行调整,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话呢,要对于石化企业,特别是船舶的这个装卸作业区的这个突发环境的应急预案,是否考虑我们这种风险预防的措施,或者我们这个事故发生后的这个应急预案是否得当,或者说我们应急预案制定完了以后,是否定期开展我们的应急的演练方面,我们应该要做一些筛查。实际上如果我们的预防措施做到位的话,其实完全可以避免的。”

延伸阅读


泉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

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码头化学品泄漏事件及处置情况

现就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码头化学品泄漏事件及处置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发经过

2018年11月3日16时左右,“天桐1”油轮靠泊泉州市泉港区东港石化公司码头;11月3日19时20分,开始从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工业用裂解碳九的装船作业;11月4日凌晨0时51分,输油管出现跳管现象;凌晨1时13分,东港石化码头作业人员发现装船过程中发生工业用裂解碳九化学品泄漏。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停泵关阀措施,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迅速到码头进行污油回收。凌晨1时23分油品停止泄漏;凌晨2时许,处置单位赶到码头进行污油回收;凌晨4时30分,围油栏内清污作业基本结束。但部分污油向邻近的肖厝海域移动,泉港部分区域空气出现刺鼻性气味。初步认定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二、处置情况

事件发生后,泉州市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指派分管市领导一线调度指挥,要求泉港区马上成立现场处置、群众工作、海洋影响和评估处置、事件调查等工作小组,分头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用最快速度做好油污清理、环境恢复等工作,请专业人员参与指导处置工作;

(2)做好大气、水质、水产品的动态监测,以及对群众健康影响的医学观测,及时真实发布信息,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

(3)启动养殖户受损情况评估,依法协调解决损失赔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着手查明事件原因,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5)进一步健全防范检查、应急处置等长效机制,组织石化企业大排查,做到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目前,事件处置各项工作积极有序。

截至8日15时,共出动船舶400多艘次、人员2500多人次、吸油毡732袋、清油剂70桶开展油污吸附,受影响海域漂浮的油污已基本完成清理;继续出动船舶和人员对岸边、渔排等随潮水起落的残留油污进行吸附,此项工作仍在继续。

截至8日17时,泉港区医院陆续接诊来自南埔镇、后龙镇沿海一带的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此类患者的主诉为“接触刺激性气体后身体不适”,其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其中门诊就诊42名,留院观察10名。目前,9名患者症状较入院前有明显好转;另1名患者在事发水域溺水,出现吸入性肺炎,已从ICU(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病情稳定。

三、环境监测情况

省、市环保、海洋渔业、安监等部门从4日当天即启动对受影响区域的大气、海洋环境、水产品监测监视。大气方面,11月4日12时,VOCs监测结果分别为上西村(泄漏点最近村庄)14.9mg/m3,峰前村0.4934mg/m3,肖厝村0.9756mg/m3。11月4日下午3时上西村VOCs监测结果下降为4.929mg/m3,下午4时上西村监测结果下降为0.429mg/m3。11月5日上午10时VOCs监测结果为上西村0.0574mg/m3,峰前村为0.5200mg/m3,肖厝村为0.7740mg/m3。6日至7日保持在0.018 mg/m3至0.239 mg/m3间,8日当天截止11时保持在0.102mg/m3至0.422mg/m3间。经同步分析VOCs组分,11月4日12时空气中的有机物萘、苯乙烯的浓度分别为12.07mg/m3、1.77 mg/m3,分别占空气中VOCs的81%、11.88%,其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中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限值(即8小时平均容许浓度限值),其中: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限值为50mg/m3,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限值为50mg/m3。此后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也均小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限值化学有害因素》限值(上述限值是指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目前,福建省泉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仍在持续开展大气环境质量跟踪监测。水质方面,经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检测,6日10时左右,肖厝网箱养殖区海域监测点石油类含量154.6ug/L,化学需氧量含量0.86mg/L,石油类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东港石化码头区海域监测点石油类含量363.5ug/L,化学需氧量含量0.79mg/L,石油类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至7日,9个监测点化学需氧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达到第一至第三类水质标准。8日,11个监测点化学需氧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除肖厝码头监测点处于第三类海水水质范围外,其他10个监测点均达到第一(二)类水质标准。水产品方面,省海洋与渔业监测中心于4日9时在养殖区抽取3个样品进行初检,根据检测规程需连续两周检测无裂解碳九残留物,方可解除管制。为确保食品安全,泉港区已于4日暂缓受影响海域网箱养殖水产品起捕、销售、食用。此次事件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养殖受损集中在肖厝网箱养殖区约300亩,涉及养殖户152户、养殖面积99单元,其中20单元为空箱,在养的79单元中有20单元下沉较严重,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损,6日开始着手修复,7日开始进入养殖户开展受损情况调查评估,为下一步理赔做好准备。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做好大气、海洋环境、水产品监测监视、损失评估和理赔、事件调查与责任认定等工作;密切关注相关患者的病情变化,全力积极做好后续治疗;并继续组织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确保事件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后续情况将陆续发布。

2018年11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