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之前小编给大家讲到朱元璋的16年暗淡的童年,也是他最“懦弱”的十六年,不过上一节所讲的朱元璋还没有彻底的醒悟,到结尾时朱元璋还没有认识到当时的世界需要他去拯救,接下来上天将会给他致命一击,这时候朱元璋将会彻底醒悟,站起来,开始他创建大明朝之路。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在道家,形容上天降临的灾难叫做“天劫”,最初的说法是指:道家在修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上天将会降临一个考验,当时的方式一般都是天打雷轰,所以称为“天劫”,如果能够度过天劫,那么就会一步登天,飞身成仙,如果要是失败了,那么将万劫不复,魂飞魄散,这就表示成功是艰难的,而且成功和失败还有机遇是同时存在的,如果你把握好机遇,那么你可能一步成功,如果你没有把握好,那么你将永远失败,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是面临现在的选择,可以说上天给他降下苦难,一是为了考验他,二也是为了给他一个机遇,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灾难,可能朱元璋还是会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最后他可能一辈子在寺庙中当和尚,然后度过一生。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那历史上也就不知道会不会有大明王朝存在,也可能也会有,但一定不叫大明王朝,可能就是另一个王朝了。朱元璋已经十七岁了,在历代皇帝中,十七岁的时候,其余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点想法了,有那些出生尊贵的说不定已经是太子或者皇上了,但此时的朱元璋还在一个破败不堪的乡下,还在悠哉悠哉的过着自己那无趣的生活,此时的他对未来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想法和希望,更没有想过自己会创建一个帝国,不过他命中注定就是当皇帝的命,上天迟早会来让他觉醒,很快就时机到了。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在1344年的春天,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朱元璋所生活的地方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据《明史》记载:旱蝗,大饥疫。意思就是在今年出现了旱灾,蝗灾,疫病,三灾同时出现,当地的老百姓可谓是倒了大霉,当然朱元璋一家也不例外,在当时朱元璋家里的人口数是这样的,大姐和二姐已经出嫁,三哥是个倒插门,家里只剩下了他和二哥,因为饥荒,家里此时也是穷的叮当响,然后父母双亲又得了疫病,此时他们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看病了,所以兄弟俩只能看着父母双双离去,当时可谓是非常凄惨,兄弟两只能抱着父母的尸体大声痛苦,然后又狠狠的捶自己没用。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在后来朱元璋成为皇帝时,他修建了皇帝,当时还说了一段话“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葬”,当时朱元璋一家的情况可谓是非常的惨,所以才会使得他每次回忆起来都忍不住感叹,历史上也确实没有像他这么悲惨的皇帝,在之前真是吃了太多苦了,说到这里,不免想要说说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上皇。当然第一位太上皇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了,虽然他生前和皇位一点不沾边,但是因为儿子的出息,最后他还被封为了太上皇,说起来这位太上皇也是非常独特的,当时去世的时候别说什么风光下葬了,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据后来《明史》对他的描述是“穷不克葬”,其中的意思就是非常穷,都没有地方下葬,朱元璋的父亲就是一个佃农出生,在生前一辈子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去世后却没有一点点黄土是属于他,想想都悲哀。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在父母亲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了给父母找一块安葬的地方,可谓是吃了很多的苦头,流了很多的眼泪,可谓当时是他流泪最多的时候,他放弃了属于男人的尊严,在邻里之间一直祈求别人,然后“表演”着一场场痛哭流涕的戏码,他还可笑的以为能够用这痛哭流涕,楚楚可怜的戏码打动他们,可是依然无用,因为当时普通人家几乎和他家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都属于是自身难保,最后走投无路,他不得不去敲当初他做工的地主刘德的家门,祈求他,一次次的求他,可是刘德可谓是真正的铁石心肠,即使当时的朱元璋那么真诚的求他,他也无动于衷,最后还是果断的拒绝了朱元璋的哀求,还不止如此,他还不忘对朱元璋多家讽刺,然后把他痛打出门,想到这里,朱元璋当时凄惨的样子都有点让人心痛,谁能想到在之后至高无上的皇帝,在之前还受到过如此的羞辱。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当时十七岁的朱元璋还天真的以为眼泪可以换来别人的同情和可怜,可以还来安葬双亲的土地,可是现实告诉他,当时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眼泪,他的付出是无用的,此时的朱元璋应该也清醒了不少,应该也领悟到了时间所谓的人情冷暖,不过上天还是眷顾他的,不会让他这么可怜下去,最后一个叫做刘继祖的邻居是个老实人,虽然他家也不富裕,但是他看家朱家兄弟可怜,于是就答应将朱元璋的父母葬到自己家的地中了,当时朱家兄弟赶紧找来几件破衣服,将父母的身体包住草草下葬了,也许大家会说,当时没有棺材吗?有的,只是朱家兄弟用不起,所以我们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上皇最后就这样被安葬了,连个棺材都没有,应该是史上最穷酸的太上皇了。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特别是记得地主刘德对他的冷酷无情,邻居刘继祖对他的帮助,在当时修建皇陵的时候,朱元璋还说道: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慷慨,惠此黄壤。这件事使得他认识到了富人的无情,穷人的慷慨。这对他之后治理大明王朝的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也是这件事终于终结了他浑浑噩噩的童年,他开始了一个属于他的新生活,在之后朱元璋成就了之后,他一直记得刘继祖对他的帮助,对已经死去的刘继祖和他的夫人大家追封,还对刘氏后人颇为照顾,总是会召他们进京,然后封赏一番,之后修建皇陵的时候也不用他们将祖坟迁出,还让他们可以随时出入皇陵,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可谓是莫大的荣耀。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后来朱元璋在统治期间,大肆的打压一些富人,然后将政策无条件的倾斜给穷人,这也是当时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的后遗症,这个故事是血淋淋的教训,也是一个让人很心痛的教训,很多人都表示这个事情很痛心。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下一节将讲述朱元璋的初露锋芒。大家对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还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朱元璋


朱元璋治国期间对富人坚决打击,对穷人大力扶持,背后故事很痛心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