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感嘆“生兒別生三,生三沒有家”,難道兒子多了不好嗎?你怎麼看?

只是個笨蛋


一個和尚有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個孩子的時候,沒有推脫老人贍養義務的原由,就應該由他來贍養。

兩個孩子的時候,即便是有什麼問題,一個孩子不行還有另外一個,實在不行兩個孩子可以輪換贍養。

三個孩子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現象,你推我,我推你,為什麼不是你,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在贍養義務的問題上就很難解決。

但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還是都應該一孝當先,贍養自己的父母本來就是作為子女應該做的,隨著國家政策的完善,在養老這塊到60歲包括60歲就可以領取養老保險,問題中的這種現象已經基本不存在,只是在舊社會階段傳下來口頭諺語罷了。


鬼谷子智謀


在我們傳統印象中農村人跟孩子特別親,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家裡人丁興旺。其實這主要是受了儒家思想學說的教化!孟子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就是不留子嗣就是對父母宗親最大的不孝,因為在自己這輩子上斷送了香火,讓祖宗的血脈沒有得到延續是罪孽的。農村老輩人十分重視延續香火,家裡子孫繁多證明家族龐大枝繁葉茂,日子蒸蒸日上。但是兒子多真的就一定是好事兒嗎?事實上證明最後老人遭大罪的人家往往是兒子多的人家!老輩人認為兒子多家裡的勞動力就多,總有人幹活!而且說不定哪個兒子就會有出息,指不定哪朵雲上就會有雨。其實這是典型的本位主義思想,農村老人這樣想就過於樂觀了,完全忽視了人性的自私。老人想無論多少兒子都是自己的,可是每個兒子都會想老人是別人的!所以越是兒子多的人家,每個兒子之間都互相猜忌,都不願意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誰要是贍養了老人,誰就會感覺到自己吃了很大的虧!就算是自己認了,可是家裡的媳婦兒可不是省油的燈,誰若是把老爹孃接到自己家裡贍養,恐怕家裡的內人一定會把家裡鬧得雞飛狗跳。


駿景農業



人到中年風青


靠一輩子第一次聽說這句話,小編能告訴大家出自哪各區域嗎?


見閒思齊2


三個和尚沒水喝


夢中蘿


和生幾個沒啥關係!還是要家長教育 做榜樣


81老梁哥


為什麼一定要叫農村生三,難到城裡人條件又好,生三不行嗎?


誠成168364392


在農村,大多數家長在兒子結婚的時候都要蓋房子或者買房子,一個兒子和三個兒子壓力可想而知

兒子多了有多的好處,也有多的難處


鄉村佩佩


是“生兒別生仨,生仨沒有家”,這才合轍押韻


越來越有味道的老湯


不管多與少,只要孝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