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磨合期500公里不到,上高速了速度120可以嗎?

心絃指間


汽車對一般家庭來說也算是個大件,買來以後很多人都很愛惜,說的誇張點,有的人把車當成了祖宗一樣供著。喝最貴的汽油,住最貴的地下車庫,每天都洗澡做SPA,恨不得每天三柱香供著。其實,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嬌貴,車買來就是用的,如果總是顧慮這顧慮那的,乾脆放家裡不開好了。



關於新車磨合的問題,就連汽車說明書上都很少提了。我的汽車使用手冊中,只是簡單的提了幾句:您的車並不需要特別的“磨合”程序。但在最初的1000km(注:該距離不同廠家會略有所不同)內,遵守幾項簡單預防措施,有利於增強汽車性能和經濟性並延長使用壽命。這幾項簡單預防措施是什麼呢?下面我簡單總結一下,供大家參考。

1.不要高速空轉發動機。2.儘可能保持發動機轉速在2000~4000轉之間。3.不論車速快慢,不要維持同一車速太久,最好能經歷各種發動機轉速,以便充分“磨合”發動機。4.儘量避免緊急制動。5.不要超載。

很明顯,在這幾條措施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控制發動機的轉速,不要超過規定範圍,根本就沒提車速的事兒。問題中描述的新車,雖然還在所謂的“磨合期”內,上高速了速度120,只要你能保證轉速不超,就沒有多大的問題。再說了,高速路況也不會允許你一直是120的時速吧?你更應該注意的是,對路面狀況提前作好預判,避免出現緊急制動的情況。


我個人認為,現在新車不必太在意“磨合”,因為在我們拿到車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幫我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磨合”。新車裝配完成,冷磨合是少不了的,工廠試車員用何種激烈方式試車;4S店員工把車從庫房開到銷售的地方,他又會以何種激烈駕駛方式蹂躪車,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反正車又不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是怎麼開舒服怎麼開。出現問題了,只能說這輛汽車是輛不良品,返廠維修就好了。

我們眼中的“新車”,嚴格地說,已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新車了。買車就像娶媳婦兒,從外表看確實挺新的,其實吧,說不定已經過了好幾手啦。所以,我們買車以後,沒必要小心翼翼的不敢用,擔心這樣對車不好,那樣對車不好的。新車沒必要糾結於怎麼磨合更好,我認為正常使用就是最好的“磨合”!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對新車磨合這個問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說說自己的觀點。回答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也希望大家留言一併指出。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支持一下,舉手之勞十分感謝!想看更多,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我的農村日常


我的農村日常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新車磨合期500公里不到能不能跑高速,跑到120公里會不會對車有影響。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新車過了幾千公里磨合期才能上高速,否則會對車造成磨損。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車沒那麼嬌氣,新車跑高速照樣沒問題,不會對車有什麼影響。

糾結點其實就是一個磨合期的問題,什麼是磨合期。



磨合期是指器械部件在初期接觸、摩擦、咬合的過程,磨合里程數一般在 4000-5000公里之間。這個過程可以磨掉汽車部件之間的凸起,顆粒,使之充分適應,從而保證汽車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有利於延長車輛使用壽命和安全性。

磨合期這個詞是代代老司機口口相傳而來,傳到今天還能否適用?在汽車生產初期,汽車製造工藝還頗為粗糙,零部件的精細化程度不夠,經常會有一些小的稜角和凸起,這種情況下確實非常有必要對車輛進行一個充分磨合。不過現如今的製造技術如此進步,部件的細節處理也更加到位,是不是就沒有磨合的必要了呢?



李老貓認為還是有一定必要的,提車磨合也不僅僅是對汽車部件的打磨,還是對氣缸,活塞環的預熱過程,新車出廠前期活塞環和氣缸壁存在一定縫隙,會造成一部分油氣混合氣的流失,經過幾千公里的吻合後逐漸達到一個很好的密封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新車的油耗都比較高,在開一段時間就會降低的原因。

新買的鞋子剛開始穿還總覺得不舒服呢,就更別說擁有上萬個部件的汽車了,一般在說明書上都會要求新車車速不能超過多少,其實限速也正是限制發動機轉速,更好的起到保護作用。雖然在工藝上有了明顯提升但畢竟都還是機械物件,也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嚴絲合縫,所以磨合還是有必要的。

磨合期還要注意幾點:儘量避免急踩剎車,急加速,儘量不要長時間超速行駛。

總結

新車適當磨合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不比過於死板,只要和說明書上的要求不要有太明顯的偏頗就可以了。


李老貓說車


新車磨合期500公里不到,上高速120可以嗎?

新車磨合我是這樣看的,對國產車,大車,麵包車之類,前3000公里,還是很重要的,不應高速行駛,不應過大負重,對合資車,前1500公里,應控制在120以下,在高速100公里為最佳,偶爾開到120公里,也問題不大,但是,120的速度不適合,長時間,長距離使用。如果長距離使用新車,應多休息,百公里應進服務區,讓車回性半小時,而不適合幾百公里連續作戰,當然,你幾百公里連續作戰,也不會立即感到車輛有毛病,但隱性的損失還是有的,比如發動機的磨損,減震器的漏油,橡膠管的耐化,等等都會提高概率,一般新車出廠,廠家都會加註高粘度機油,就是以防過高速,首保換油,應比廠家規定提前為好,(約三千五,到四千五之間),以後,換油週期應加長,三次之後,就根據機油質量來換油了。


無名車牌


關於新車磨合的問題,老司機都講了好多了,我再補充一下吧。

上高速可以,但是速度不能過高,時速120不可以!

剛跑了不到500公里,就想去拉個高速,而且速度還飈那麼高。這對發動機和變速箱傷害挺大的。

新車的齒輪和部件,在速度提高時因為工藝誤差存在的毛刺,會磨損下來,被機油給包裹,機油裡蘊含了金屬碎屑,速度過高時,金屬碎屑會對部件造成傷害。


新車磨合一定要穩,車速不要超過100。

起步要平穩,加速要緩慢而勻速,不要一腳猛踹油門,猛踩剎車,這些都不是好習慣。

有些車主朋友,為了買車時能找個便宜的地區,就跨市跨省去買車,想回家就得跑高速,新車也可以跑高速,建議速度維持在60——80千米,不能超過一百,不然傷害的就是你的車子。

新車磨合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的,不要衝動,練好技術,安全第一,更不要跟別人飆車。


丞相說車


60秒懂車回答你的汽車問題。

現在,經常有一些人買了新車之後不知道如何磨合,像你這種情況也非常正常

新車磨合期間,不建議高速行駛,以及,行駛之後有什麼問題?

現在車輛了,發動機在出廠前做過冷磨合,而且設計精度已經比較好,所以磨合期了,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但是呢,還是會有少量金屬碎屑脫落,有時候是肉眼無法看到的,有時候肉眼看起來非常明顯的碎屑,都有可能。

如果磨合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發動機未來的費油,而且動力下降。

我給他講解一下,新車,磨合期主要注重幾點,

第一不要超重行駛,比如說你的車設計,坐五個人,不要做太胖的人,以德做人,因為,超重行駛了會造成,這個發動機在容量過高會增加,磨合期的負荷加重磨損。

第二,在磨合期內,不建議老是爬坡,造成負荷過大增加磨損。

第三就是冷車一定熱車。


第四就是高速行駛,不建議超過100-110公里,如果,一般的車型大於100-110公里,也會,加速,它的磨損。

祝你建120公里的長途行駛,所以對發動機的磨合是不會有太大的好處的,建議你做一個發動機的修復,尤其是納米級的,把你的磨損的做一個修復,會使你的油耗降低,改善磨合期的磨損。


60秒懂車


在過去新車需要有 2000 公里左右不等的磨合期,而且買到新車在油門(節氣門)處都裝有限速片,待磨合期到了才能拆除,並且發動機潤滑機油也要趁熱放掉換新,放出的機油也確實是夠髒汙的。

為什麼要磨合期,新車磨合通常是指發動機變速箱(過去包括後橋差速器)和剎車的磨合,而磨合的目的就是使得車輛各零件的加工痕跡互相磨得更加配合,使配合面更順滑,相互的配合更符合要求。

如果新車沒有經過磨合,長時間的高負荷行駛會使得車輛相互高速滑動零配件的表面過度磨損出現磨損麻點,嚴重的甚至剝落,最後導致影響車輛的壽命。

現在新車已不需要磨合期了也不限速。因為隨著現在機械加工工藝的提高,零部件的設計水平和加工精度都遠遠超越以前。更何況現在的汽車從工序到出廠,每一步都有嚴格質檢把關,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1,根據現在的汽車質量測試標準,在汽車在取得合格證前,必須完成16萬公里耐久認證試驗,除了正常的保養之外,這個測試過程不得更換汽車的絕大部分的部件。

在測試的過程中,車輛由剛下線到完成測試這個過程,每天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激烈駕駛,高轉速、急剎、長時間行駛等這些測試項目。還沒有完善的測試車都可以這樣超負荷駕駛,更何況是到消費者手中的合格車輛了。

2,在汽車生產的過程中,汽車的質檢標準也比之前嚴格,發動機下線前就就要經過嚴格的測試,確保發動機的整機合格。

而且這個測試本身也是對發動機算是一個磨合。除了對發動機測試,還有一些是對整車測試。其實這個測試過程也是讓汽車模擬一個較高負荷的工作。

  隨著汽車製造工藝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車廠都已經對新車磨合沒有明顯的要求了。最多就是要求車主在這段時間內溫柔地行駛,例如在非情況下不要突然加速和急剎等等。不過對於很多車主,就算平時在非磨合期內,也不會這樣做。


手機用戶3477297930


其實新車磨合期這個東西,最早是聽我老爸給我說的,當年我還在讀小學,家裡買了一臺嘉陵的大白鯊,因為是家裡的第一個“大件”,所以老爸異常珍愛。有一次他載我到縣城裡,路上沒有什麼車,但是他開得一直很慢,我就問他說為什麼開這麼慢,然後他就給我講了摩托車的磨合期,這就是我第一次聽到磨合期這個詞了。

後來稍稍年長,老爸就給我說汽車其實也有磨合期,他開過好幾年的大貨車,對於汽車機械類還是熟悉的,然後我才知道新的汽車也要慢點開,因為有磨合期。

但是,現在已經2018年了,新出廠的汽車還需要磨合期嗎?我們其實細心一點就能發現,現在很多新出的車型在使用說明手冊上已經沒有說明需要磨合期了。所以,新車的磨合期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避免急加速這種激烈駕駛的操作。

既然說到磨合期,那麼我說一下為什麼車輛需要磨合期吧。因為車子在出廠的時候,由於過往的技術精度不夠,所以零部件的瑕疵會比較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這些零件才能達到一個最佳的工作狀態和配合默契。

就像你們經常說的“煲耳機”其實是同理,耳機需要用一段時間後,才能的顯出耳機的最佳性能。而車子也是一樣。

但是現代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對於汽車生產的零部件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所以一些零部件在裝配後,幾乎是不需要磨合就能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的。於是很多廠家已經把磨合期給去掉了。

但是我在這裡還是建議,新車落地,還是要溫柔一點開。畢竟像耳機一樣,不能一下子就開盡音量,車子也是,不要經常性的急加速,慢起慢停,一段時間後,工況自然會達到最佳。


她在開啥車


新車買回來自然是要小心呵護的,捧在手裡怕涼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它會出一點點毛病。但是車畢竟買來是用的,如果在新車時期(里程不到500公里)要上高速,這可行嗎?會對車造成影響嗎?相信這是很多新手司機存在的問題。

這樣的疑問從何而來?網上說的和朋友說的,但新車不能上高速可真的是老黃曆了。以前的發動機可能由於材質和技術原因,再加上廠商也沒有“磨合”這個步驟,所以有人說新車在磨合時期會有金屬屑產生,如果上高速速度過快會讓金屬屑卡在發動機裡面,導致發動機存在問題。

但是現在,發動機材質有了明顯的變化,基本上就是鑄鐵和全鋁材質,再加上做工的提升,而且廠商在出廠前都會進行“磨合”,金屬屑的產生已經可以忽略不見。因此新車上高速完全沒問題,不但沒問題,稍微保持高轉速行駛,讓發動機徹底跑開,對於車輛反倒是有幫助的。

話說回來,新車上高速沒有問題,但是新手司機上高速可要注意了。交通法規規定,如果不滿一年的駕駛員上高速,身邊必須要有一個持同類車型駕照三年以上的老司機陪同。不然的話可是會罰分、罰款的哦。

另外,新手上高速還要注意不要超低速,也就是不要在80公里以下行駛,不然也被罰。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大家可以查閱汽車觀察家往期的的文章,很多文章裡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不一一解答了。


汽車觀察家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沒問題,我是03年買的車,當時提車時看里程錶顯示兩公里,辦理完以後直接上的高速,120公里的速度跑到老家,跑了兩個小時,現在車也開五六年了,什麼問題都沒有。

早些年,是因為汽車工藝還不太成熟,各個零部件間的配合還有一定的誤差,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使各個零部件能夠完全接觸配合,才有了磨合期,現在技術這麼發達,競爭也非常激烈,很多廠商對工藝把關也非常嚴格,各個零部件也能完美配合,所以磨合不磨合都一樣,自己開車注意點,儘量少踩急剎車,急加速就可以了,不用擔心磨合問題。

都說汽車跑兩三千公里後過了磨合期到高速上拉一圈,省的以後提速慢,個人感覺沒有必要,駕駛技術和習慣在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排量,小排量的汽車再怎麼提速快還能快到哪去。


安全始於足下


現在的汽車無需刻意磨合!特別是豐田和本田發動機用戶手冊都沒有磨合期的介紹,所以日系車對自己的工藝精度非常自信。

只有德系車或者美系車用戶手冊有磨合期的介紹,不過都沒有介紹需要刻意要磨合,一般都是前1500公里轉速不超過4000以上,按照高速120的時速,120也用不著上4000轉以上。

現在的車不想以前那樣工藝精度不夠,需要稍加磨合,現在的車無需刻意磨合,正常開就好,又不是開賽車那麼激烈!

具體按照廠家用戶手冊(官方)駕駛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