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很多教師都放棄評職評級了呢?

大愛太美


眾所周知,教師職稱的級別越高,崗位設置的層次越靠前,教師的工資收入越豐厚。在我們這邊,正高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在工資收入上相差兩倍以上毫無問題。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忍痛放棄評職評級。這到底是為什麼?是他們心甘情願的嗎?非也!

就拿我自己來說,在評職稱的路上,我蹉跎了十年光陰卻毫無寸進。到現在為止,我距離評上中級職稱還差“0.01公分”。這“0.01公分”的“結界”如何打破?就目前來講基本上是無解的。原因很簡單,在很多地區,評上中級職稱是有名額限制的。在我們上頭,還有一些油膩中年教師已經評上中級職稱了,而還沒聘上(十幾年前在評職稱方面流行的是“評聘分開”原則)。這些老師還沒能聘上中級職稱,我們這下一批人就只能耐心觀望。只有等到那些聘上中級職稱的老教師退休得差不多的時候,那些“追加”對象職稱上去了,我們才有一絲晉級中級職稱的可能。

當前,那些已評未聘的“半中級教師”可以說是很多學校戰鬥力最強的存在:在我們地區,職稱評聘方面獨具特色——已評未聘的中級教師,如果教學業績突出,考核分靠前,就有被“追加”一年享受中級職稱工資的權益。說到“追加”,很多老師都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被“追加”榮譽的人一般是作古的英雄人物,而被“追加”職稱工資的教師……當然,這個“追加”是一年“追”一次,要是你哪一年在考核分上掉鏈子,就不再成為被“追加”的對象。

這些被“追加”的教師,並非一個學校的主流,而中級職稱評都還還沒評上的教師,在一個學校當中卻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就拿我們學校來說,一個學校16個老師,有四分之一的老師和我一樣,連續10年時間沒能評上中級職稱。在我們地區,欲要評中級職稱得參加全省統一的考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級職稱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考試”。但這樣的考試就算考過了,也並不意味著你就能馬上評上中級職稱,你還要等到有中級職稱的“職數”下放到你頭上之後才行。如果你們地區的中級職稱每年都是“零職數”的話,就算你“中級職稱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考試”一直滿分、年度量化考核一直滿分也無濟於事。

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農村,真正能“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教師除了“追加”對象,其他的幾乎寥寥無幾。在長年沒有中級職稱“職數”的情況下,還沒評上職稱的老師,教育教學的熱情正逐漸被澆滅;而評上中級職稱的老師如同進入了“保險箱”,就算他們的教學業績極其糟糕,其工資收入也會秒殺一大片低職稱的教師。所以,在我們學校,別說年紀大了的老教師,就是年輕的教師都暮氣沉沉,在他們的思維定勢中,無論自己再拼命也無濟於事,何不省點力氣?

而那些還沒評上職稱的老教師,則很乾脆地掐斷所有晉升職稱的念想: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了,讓他們寫出高質量的職稱論文無異於一種折磨。況且,就算是他們搞出相應的論文來,其中蘊含的“水份”有多少,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我們農村,很多老教師連電腦都不會用,你如何讓他製作課件並顫顫巍巍走上講臺開一節公開課?你如何讓他利用信息技術積極主動參與課題研究?

老師放棄職稱評審,並非自願,而是被迫無奈。如果你是教師,你同意取消職稱評聘嗎?


微雨潤苗


我是一線教師,來說說身邊那些放棄職稱的人的情況。

我有一個同事與我同齡,各種條件總是差,今年差這個,明年差那個。按照工齡教齡學歷,95年可以中級申報,但差了一點班主任工作經歷。第二年趕快做班主任。等到這個條件符合了,結果第二年差一篇經驗總結文章。趕快弄文章。然後又差普通話級別證書。再考普通話。等到這個到手,又發現高中需要本科學歷,於是進修學歷。等到三年後拿到本科,又要求計算機、外語……他就每年疲於奔命忙材料,結果越忙越不行,因為和他競爭的換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後起之秀拎出來的材料一大堆,後來又增加了教科研等等內容。這個同事後來乾脆放棄職評了,至今仍是初級。

其實我這個同事當初要是隨大流,跟著我們一起行動,不會落到今天的結局。比如普通話證書,我們學校曾經集體考普通話,還免費培訓,可他就是不考,說我上課學生又不是聽不懂。學歷也是,人家大專學歷的都開始進修本科,他說自己大專學歷夠吃夠用了。這就是典型的不思進取造成的結局。

那些吐槽職稱靠各種關係與金錢的,心理未免變態。關係與金錢固然能起一點作用,但再多的錢再硬的關係,條件有一個不符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揚州微笑的草


我從教將近二十年,幾年前評了小學高級教師,本以為職業生涯到了盡頭,現在又可以晉升副高職了,於是又是一輪拼殺,在單位兢兢業業,班級成績在年級前茅,每年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去年為準備縣公開課消耗兩個多月時間,加班做課件,教學設計等。邀請同事評課,晚自習後,睡覺前,都要進行反思改進 ,背一背教學設計,以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身體和思想壓力好大,付出總算沒有白費,我執教的公開課同仁評價很高,最終收穫縣優質課證書一枚。

但這離評職稱條件甚遠,有些省市級證書只是需要提供材料就可以的,可是這些含金量很高又不費精力的好事與我無緣。所以只做老黃牛是不會晉升職稱的,這職稱的背後有很多無奈。

有時候真想放棄,可是職稱又像一個紅通通的大蘋果🍎誘惑著我😁


燕兒fly


我38年教齡,199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評小學高級(現在合併為中小學一級了)也有27年了。以前想過評副高,但以前全縣給小學教師評副高的名額只有二個,根本是想都不敢想。這二年開始評副高的名額多一些了,而且連自己的學生都有好幾個副高,但我不敢去申報。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評?老實說我也想評,但身體不允許。前幾年開始胃痛,胃痛最怕麻煩,心情不好時、心情緊張時、天氣不好時都更厲害,經常要按著肚子上課(我基本都是上五六年級語文,今年上四年級語文)。先別說申報,一看到申報目錄,胃就開始抗議了,還敢去做那些申報材料嗎?只能被迫放棄啊。對我來說,真的是多活二年什麼都有了,寧可每月少領一千八百。


小學語文老教師—老李


筆者發現,現在放棄評職稱的教師特別多,幾乎成了一種普通現象。其中有年青教師,也有年齡大的教師,有中小學教師,也有高校教師。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評職稱大難了,太折磨人了。先說亂七八糟的條件,論文,證書,學歷,教齡,科研成果,一個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還有指標限制,辛苦達到了條件,一個單位部門,每年給你一個指標,幾個,十幾個老師去爭,融洽的同事關係傷害了。職稱還沒評上,友誼沒有了。

其次,評職稱太黑了,裡面的水太深。職稱指標,因為少而緊俏,多為領導把持。和領導關係不好,根本就沒有你的份。還有一種現象叫要指標。某個教師,如果能量夠大,可以從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給自己單位要一個晉級指標,誰要的就給定誰!


再次,評職稱成為領導拿壓下屬教師的工具。領導說,這事,要這樣做,誰不這樣,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那事,按我說的,沒有理由,不做,不準參加職稱評定。比如,開會,教案,加班,培訓,少一樣,領導不高興,職稱不能評。

教師,做為中小知識分子,許多人骨子裡有一點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結,鄙視一些人的胡作非為,更不願為權貴所拘束,所以,索性放棄職稱,放棄評職評級的機會。

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和職稱評定製度設計的初衷不相符,嚴重挫傷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評上的教師得不到尊重,評不上的教師怨聲載道。


如何改變,筆者有兩個方法,擇一職稱之病可治:

第一種,職稱和工資不再掛鉤。讓職稱和工資無關。

第二種,取消職稱。

同意,請舉手!


小桔燈



確實有很多老師都放棄評職稱了。要評職稱,就是很多老師心中那種痛,職稱,職稱,想說愛你真不容易呢。



我去年評審了高級職稱,現在回想起來,就是一個黑色的8月,讓我難忘,讓我不堪回想。首先是要評高級,我們這裡一定要在一級職稱後做滿三年的班主任,當時我們這裡有17個人符合高級職稱年齡,但是班主任這一條,就刷下了8個人,我還好,沒有被刷下來。得益於我咬牙坐下來的毅力。當時剛生完孩子,孩子還小,還堅持當班主任的。後來對比文件,又有兩個同事沒有在一級職稱後參加課題,又被刷下來了。她們那個恨呀,但沒辦法,只能無奈的放棄了,我能夠參加評審,說是幸運也不是幸運,是我工作努力的結果吧。



評職稱裡面的條件有很多,我數了數要30項多,能夠符合的人應該不是很多,一般人都要什麼承諾書呀身份證呀,學籍檔案,教師資格證,,,,,很多最大區別是要有指導青年教師培訓證明,還要論文發表,說到論文發表,我心那個痛喲,那時工資只有400多,但要拿去公開發表就要了我450元,心痛的呀,那時咬牙就發表了,因為評職稱要用呀,沒有這個嘛,硬件不夠呢,還要參加課題,我是積極上進的人,凡是有課題的,我都認真參加,所以當我條件具備了評審職稱就不難了。



所以現在評審職稱條件太多了,很多老師不是這個條件缺就是那個不符合,所以就放棄了很是可惜了。


雲10657


因為太累了。我是已經工作二十二年的教師,二級職稱,學校還有二十多人跟我一樣需要進一級,每年只有一個名額,需要各種證書:優質課,教學能手,先進個人,優秀教師,論文,課題等等。每一個榮譽都要費盡千辛萬苦得來。所以直接放棄。


晴天


不是想要放棄,是欲求不得的無可奈何,是心如死灰的徹底絕望!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誰不渴望自己的人生能越來越好。但對於中小學教師們來說,或許只有評職稱,才是唯一的職業發展通道。然而這條路,卻又是那麼的坎坷艱難,令人心傷。

首先是指標數少。絕大多數學校每年副高職稱名額僅1%—2%左右,假設按部就班地論資排輩,評上副高需要等待50—100年。這意味著,就算排除後來者插隊的情況,也有超過50%的教師整個職業生涯評副高職稱無望。

其次是職稱評聘黑幕重重。前面說到的插隊現象,可謂天怒人怨。當然,論資排輩是不行的,應該以德能勤績為標準。但現實是,職稱指標就像小溪裡的水,一路經市→縣→學校校委會,再到一線教師這兒,就成了鏽死的水龍頭,只剩涓滴了。

市裡卡掉一部分指標給關係戶,縣教育局再瓜分一次,然後剩飯殘菜分配到學校。校委會成員輪流坐莊,間或漏出一些給特別優秀的教師以及有後臺的教師。至於普通教師,要評上副高,難於上青天。年輕女老師或許可以靠顏值(但年輕的硬條件不夠格),男老師就只能靠人品了。

再次就是職評方案不合理。以前論文和計算機是必要條件,成為職評路上兩隻最恐怖的攔路虎,由此衍生出一條買賣論文的灰色產業鏈。代寫論文、賣版面的生意十分興隆,其目標用戶主要是教師群體。有的人寫個請假條都要憋半天,卻能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文章。有的雜誌社徵文,不給稿費反要收三五百元版面費,還有人趨之若鶩。

現在不把論文和計算機作為前置條件,但仍然在評分時計算分值,改革尚不夠徹底。

最可惡的是各種榮譽表彰,所佔分值極高,幾乎可以決定校內職稱的歸屬,但誰能得到,卻全憑校長一張嘴。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清一色是學校領導。不敢說全國皆如此,至少相當普遍。

有人說了,既然職評如此黑暗,為什麼不向上級舉報?

講個真人真事:

有位五十歲左右教師老A,衝擊副高很多年了,各種材料也準備得很充分。那年學校只有一個指標,打分結果出來,老A排在第二。沒有希望了,老A很喪氣,但又有些不甘心。後來不知從哪個渠道得到消息,學校本來分到兩個指標,其中一個被縣人事局“戴帽”指定給了老L。老L的女婿是人事局幹部,事先走通了關係。

老A感到很憋屈,向上面舉報了此事。有關部門查實後,取消了老L的指標。老L知情後大怒,手提菜刀滿操場追著老A砍。

自此,老A成了學校的異類,直到退休也沒提過評職稱的事。

再說我吧,今年也參與了副高競逐——真的只不過是參與而已,一個名額,九個人競爭,我排位第八。不廢話,上圖:

這些年我寫了近700篇文章,但論文只有省級二等獎。別人都是國家級一等獎,有些人寫個總結都要網上抄,寫論文卻恁厲害,想不通。

我2004年便能組裝個人電腦,會簡單編程,但沒有去考計算機等級證。而他們幾乎人人標配。

有效年限段中,我曾連續六次獲評校級優秀(每學期成績排名前三)。但別人一個市級榮譽,評得的分數甩我幾條街。

……

我不知道,正當盛年的我已竭盡全力,但職評時卻只能忝居末位,我該如何努力進取,才能得償所願。

或許,唯有放棄,另尋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才是正確的選擇。

老子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聊以此自慰吧!


毫米


評定職稱不是老師想放棄,而是受不了那折騰!說個我校發生的實事吧!一名一線教師兼班主任,符合所有評定職稱的條件。第一次申請,一個名額,兩位申報、一個是這位教師一位是德育主任(沒交流過,不符合條件)結果是那位一線教師被淘汰!第二次兩個名額:結果還是那位符合條件的老師淘汰!三位申報:一位是校長(沒交流過,不符合條件),一位美術老師(從沒當過班主任,交流沒滿一年,不符合條件)這位老師鍥而不捨,第三次又報名了,恭喜她沒人跟她爭,終於如願以償的入圍了,入圍後填很多表格,交各種材料,這些都弄完了,準備考試,那些天一直再複習悲催的事考試那關沒過!對於50歲的小學教師考中學甚至高中的知識確實有難度。因此很多人放棄申報職稱,其中就包括本人!雖然符合所有的條件(班主任年限、交流兩年等)!再次呼籲下既然職稱評定是傾向一線教師的,希望職稱評定取消考試水太深!以當班主任年限為標準,夠年線自動定職稱,這樣的話才能調動起大家當班主任的熱情!傾向一線教師不會只是一句口號了!


用戶1250794146988


嗯,我準備放棄了!

雖然我是考試招聘進來了,雖然經過層層筆試面試打敗了越多競爭者進來了!可我依舊是非科班出身!

出身山村的我無知選擇了師範大學的非師範專業,就決定了找工作的道路曲折!畢業後又考了教師證,說來心酸啊!本來說本科自動晉級中二也不給晉級了,因為專業不符合。教學四年了還是沒評上箇中二。

學校裡50多歲的老中一天天自嘲。我想終有一天我將會是個50多歲的老中二吧😄

人啊,生下來就是要活下去,不能悲觀,要樂觀,所以我應該會選擇要麼再考個在職研究生,要麼辭職去私立學校。或者乾點別的,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你們說是不是?!

加油吧親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