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少年被送去夏令營猝死,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

Serena丶Du


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原因在於:

1.父母的孩子關注點、焦點過分集中在孩子身上,導致孩子身上的一些正常的問題被過分放大,甚至成為“從小看到大”的一種典型。正是以為如此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問題比較多,出於望子成龍的心態,自然會想要試圖改變孩子的這些問題。

2.完美主義。父母在步入社會之後總會因為這些或者那些問題吃過虧,上過當。容易以過來人的身份來指導自己的孩子,但是客觀的說成年人的世界不應過分沾染孩子的童年,孩子是一張白紙,出現的任何問題在父母有能力解決的情況下,不應當將孩子直接送入“問題學校”。

3.時間成本。孩子的父母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因為時間成本的問題,索性將孩子送入學校進行“人格重塑”。

整治問題兒童的學校,本身自己存在很多問題

司法鑑定書:23處損傷 多部位鈍性外物打擊形成

司法鑑定書顯示,男孩在2型糖尿病基礎上因繼發酸中毒及高鉀血癥致猝死,身上23處損傷,多部位為鈍性外物打擊形成。

類似的案件曝光過,但是這些學校究竟有沒有辦學資格?我想應該是沒有的,誰會給魔鬼訓練營頒發辦學資格?而且大多此類學校都實行軍事化管理,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不服就體罰,很容易在整治的過程中給未成年人造成心理陰影,同時激化父母與孩子間的矛盾。誠然這裡面確實有成功改造的案例,但是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個性,一味的簡單粗暴並不適合所有人。

本案當中該學校作為管理人在民事上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同時對於案涉相關人員使用暴力導致小凱死亡後果的人應當追究其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在行政方面應當徹查該類學校有無辦學資格,對其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求整改才是!


麋鹿說法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談談我的看法。

事件所提該問題少年13歲,據法醫鑑定:在2型糖尿病基礎上因繼發酸中毒及高鉀血癥致猝死,身上23處損傷,多部位為鈍性外物打擊形成。

夏令營負責人稱,傷痕系糖尿症併發症所致,校方和同學均未有毆打行為。

讓人懷疑的是身上的損傷,法醫無法判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只有警察調查才能清楚。

惠州啟德青少年行為輔導中心,以教育問題少年著稱。

按照常識,教育問題少年,肯定有非常之手段,至於是否使用體罰甚至暴力,這需要有關部門的權威調查。

關鍵是該少年本身患嚴重的糖尿病,為猝死埋下隱患。

很明顯,父母不應該把患病的兒子送去夏令營。

什麼是問題少年?指因為社會轉型、家庭教育失職或學校教育缺失導致在心理和學業等方面出現問題的青少年。

主要表現為:厭學,逃學,網癮,偷竊,打架,欺凌,憂鬱,自殘,精神疾病等等。

每一個問題少年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問題少年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比如父母溺愛,隔代撫養,家庭暴力,夫妻離異等等。

其實,孩子有問題,父母應該在自身找原因,不能把希望寄託矯正和輔導培訓機構。

問題少年並不遙遠,通常就在我們身邊。但是,有問題的少年畢竟是少數。

問題來了,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

原因有幾點:

1,父母以成人的思維和行為標準要求孩子。

孩子的世界,大人永遠不懂。

很多父母不顧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以自我為中心,強加給孩子。

2,父母喜歡把孩子與別人孩子做對比。

孩子千差萬別,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很普通的,不可能都優秀。

有的父母只盯著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

最要命的是,還把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作比較。

人比人氣死人,這樣的話,父母看孩子總是不順眼了。

3,父母和孩子缺少平等溝通。

有的父母對孩子犯錯,簡單粗暴,除了痛罵,就是毆打。

孩子和父母打不開心門,感受不到家庭溫情。

4,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有的父母自身優秀,就期盼孩子也一樣出色。

然而,成才壓力太大,也會適得其反。

總之,覺得孩子有問題的父母,從來不會自我反思,只有抱怨和斥責。

問題少年的糾正要趁早,要在家庭問題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把問題少年的解決問題丟給培訓機構,不是最好的辦法。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你的關注。


小李滔滔


這個孩子被貼上了“問題少年”的標籤,就和被貼上“網癮少年”標籤的孩子一樣,被簡單粗暴地送去夏令營或者治療中心,結果一去不返。其實有問題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



前幾天才有一個孩子因為被送進網癮治療中心,被所謂的電擊治療而死。才隔幾天,相似的悲劇再次發生。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本身對孩子就不公平。

在這種悲劇中,我認為最有問題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孩子出了問題,首先就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真出了問題,父母繼續當甩手掌櫃,把孩子丟給所謂的專業機構,父母出點錢就完事了。父母才是導致這些事項的罪魁禍首。


回到題目上,父母為什麼會老認為孩子出了問題?那自然是父母拿自己的價值觀測量孩子,覺得孩子偏離了自己的路徑。另一方面,父母缺乏去孩子的陪伴和交流,自然只剩下覺得孩子處處逆反。


律師獨角獸


看到問題少年這個詞,心裡總是感到十分沉重。是孩子的問題嗎?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孩子叛逆的原因出在哪?很多家長不來反思自己,一味的怪罪孩子,最終釀成一出出悲劇。可悲可嘆!

真的是孩子有問題嗎?孩子表現出種種叛逆現象,表面上看不可思議,其實根源還在父母。所謂的“問題少年”其實都有一個共性問題,平時缺少父母的關心、關注和交流。在孩子的成長期,就像一棵小樹苗,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引導下,不斷的修修剪剪,孩子才能不走彎路,茁壯成長。如果任其自由成長、亂生枝椏。再想往正路上引,就要傷筋動骨。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本應該在家長的培養下,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而家長卻以要掙錢養家為藉口,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揮霍青春,胡亂塗鴉。等到想管孩子時,才發現一切已不可挽回。孩子的問題追根到底是家長的問題,該陪伴、引導孩子的時候就要在孩子身邊,身心健康的孩子很少是問題少年。




微萍文化


問題少年被送到有問題的輔導中心進行問題矯正,最終猝死。問題出在哪?首先問題少年的父母有問題,問題還不輕,至少是腦部有問題。想想問題少年,終於躺在冰冷的床上,再也不會出問題了,這是家長需要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我想,家長至少還沒愚蠢到如此地“一勞永逸”地來解決問題。

孩子出現了問題,卻不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異想天開地想著靠一個外部的為了賺錢而開設的輔導中心就想改變,未免太異想天開了吧?難道這家長就不看新聞?就不讀報紙?就不會有丁點地鑑別判斷之心?

問題少年沒了問題,固然是昧心的輔導機構犯下的罪行,但家長自然難辭其咎。希望這血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學公文


人說代溝代溝,其實也有可能代溝無法溝通填平而導致的後果。

因為父母啊,總是以為自己是對的,哪怕明知是錯的,為了保持父母的威嚴性,就情願將錯就錯,卻不知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也不是傻瓜,他們無法反抗父母的威嚴,那就會有逆反心理,就會行為反著來。

再著,就是這些父母被某些披著羊皮的機構欺騙了。唉,可能是愚昧,也可能是腦殘,因為在我們旁觀者看來,這些父母的行為與腦殘何異?

明明就是人生和教育上的失敗者,然後還繼續以錯誤的觀念來激發與後代之間的矛盾,以前被世俗洗腦過了,現在又被某些謀私利者洗腦,你說這還不是腦殘啊?

簡單一句話,被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你說可悲不可悲!


琴詩煮肉


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因為,1. 父母的關注點只在孩子的行為問題上,而不去找造成問題的根源。

2. 父母自己不接納自己的缺點,希望孩子不要有和自己一樣的缺點,一旦發現就會想辦法去糾正。

3. 父母自己童年某方面的缺失,希望從孩子身上找回。

4. 父母教育觀念的問題,不懂得區分,盲目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

5. 父母自己本身的性格問題,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永遠都對。

6. 父母不愛學習,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


樺姐談養育


為什麼會有“問題孩子”呢?孩子就是孩子,這麼點點大,可愛又調皮很正常的事,

小雙魚的表妹就特別調皮,很是討人厭,可是姑媽好好寵著,也沒見送去“夏令營”吖。孩子只是一張白紙,又沒有什麼大過錯,為何要這麼“折磨”。孩子也是一個獨立個體,是需要尊重和愛的。看到這個現象,不由得為很多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的老人慶幸,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另一面的供給現在還少。

對於家長的行為,雙魚覺得可悲又可笑,幾十年學校教育都不一定能解決的問題,企圖用幾個月來達到效果。好在我們這代人大都上過學,知道讀書辛苦難受,以後這種夏令營就辦不下去了吧。

幾個月固然可以讓怕事一點的孩子服服帖帖,懂得“規矩”,不過這娃是親生的並不是撿來的,這麼小就開始察言觀色、諂媚討好,雙魚都不敢往下想,這位母親是不是古裝劇看的有點多。

孩子性子執拗,有自己的想法,為何不讓他自己試試。相對於越來越長的壽命,十幾歲的年齡可以說什麼都不懂什麼都還沒接觸,這個時候的很多問題都會隨著時間慢慢解決。急於求成、鋼極一著。在家裡能有一個好的作息,懂得責任,就已經足夠了。如果知道怎麼做事情、怎麼學習,那就更棒了,不會也沒關係,學校、社會自然會教會他。

家庭教育是要給孩子溫暖與愛,能夠獨立自主,對生命有敬畏和熱愛,便足矣。


雙魚小學長


專門針對孩子網癮、叛逆、早戀、厭學等問題而設立的輔導中心,被送進該機構的孩子,將會在機構裡接受計劃訓練,類似普通的軍訓,問題少年被送去夏令營猝死,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

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

沒有真正的問題兒童,孩子逐漸長大,會有自己的獨立思維,這時候如果與父母缺乏必要的溝通,很容易與父母產生矛盾,這時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實則是缺乏對孩子的瞭解。

孩子的行為是教育的影子

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認是孩子不聽話,是孩子本身除了問題,而這是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家長教得好不好,孩子的行為上完全可以體現。當孩子出現叛逆、網癮、厭學等情況時,家長認為是孩子自己不聽話,可是家長從來不會反省自己的教育是否到位。

任何機構並不能改變你的孩子

進這種培訓營的孩子很多,沒有相關需求就不會有這樣的產業鏈,家長在教育上無能為力,就把希望寄託在所謂的矯正機構上,企圖讓他人代替自己教育好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十分不負責的。任何家長都不應期待任何機構能改變你的孩子,能改變孩子的是父母的愛及耐心。

這個可憐的孩子猝死了,他再也不會有“問題了”,為什麼總有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

你是怎麼認為的,歡迎大家評論。


劉輝律師


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改變孩子從改變家長自己開始!別把問題推給孩子!看看那些所謂的問題孩子,父母自己不該容忍的事他們忍,該心平氣和的跟孩子交流的事家長就像尾巴被人踩了火冒三丈,該節制孩子的某些行為家長反到聽之任之!更甚的是家長不以身做則,讓孩子沒有效仿的榜樣!等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左右不了時就是送這些沒人性的機構,希望這些機構很短時間把孩子矯正過來,可能嗎?孩子的問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想辦法,只用粗暴的手段能改好嗎?百年樹木千年樹人!教育孩子是點點滴滴的來,以微小之處做!我是老師,接觸的學生形形色色,共性的問題就是家庭對孩子沒原則,該管不管,不該管的亂管!這個孩子真不該死,可他走了!家庭將在悔恨中度過後半生!孩子,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