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今天說一下第一方。

許多名醫成名方---烏梅丸。

中國國務學位委員醫學科學評議組成員,北京中醫學院教授任應秋的老師劉有餘以善用烏梅丸治雜病蜚聲一時,任老在一旁待診時,曾見劉有餘老師半日曾四次疏用烏梅丸,一用於膚厥,二用於消渴,一用於腹瀉,一用於吐逆。畢診後問難於老師,他說,凡陽衰於下,火盛於上,氣逆於中諸證都可以隨證施用。

《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這此,記得有一位名醫學的話,《傷寒論》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來說的一點也不假,上面的劉有餘可謂是持一方烏梅丸即可蜚聲一時。

一、從木土理論看待理肝重劑烏梅丸。

肝屬木,脾屬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達之,木能疏土脾滯以行,風肝之病,知肝傳脾,風木一動必乘脾胃。

厥陰提綱之症多屬肝風內擾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飢而不欲食乃是肝風內擾中消脾胃之症,食則吐蛔乃是肝風內擾,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風內擾下揎脾土之症,提綱六症屬肝風乘土則四。

《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厥陰主方烏梅丸,有洩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藥烏梅酸斂肝瀉風,佐苦辛甘之黃連,乾薑之類。

辛開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氣,調和中焦。以參歸補虛安中,總體構成洩風木之有餘,安中土之不足。使風木得靜,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則扶土抑木,達到源流並治,治已防變之效果,確有見肝之病,各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此乃洩肝安胃一大法也。

烏梅丸的應用木土不和是治驗的主要類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為主。辨證要緊扣肝風同夾寒熱,乘虛內擾脾胃,治療勿忘重用酸收和調理寒熱比例,此乃臨證取效的關鍵。

二、從調理陰陽說烏梅丸。

烏梅丸本來是治療蛔蟲症、藥物 既有酸甘化陰配伍,又有辛甘溫陽、酸苦洩熱、苦辛順其升降等方法。這可謂寒熱並用,剛柔共濟,氣血兼顧,扶正祛邪集於一身。

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粘膜脫垂、胃腸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等疾病時,如果病程綿長,有形體消瘦、精神鬱悶、體倦乏力、四肢發涼、心煩口苦、食慾差、頭暈耳鳴、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可以抓住其陰陽錯雜的病機,用烏梅丸加吳茱萸、煅瓦楞子、橘絡等來治療,來針對病症的寒熱虛實俱存、上下內外均病等具體情況。

《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治療高血壓病,對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長期精神緊張、多愁善感,除了常見的頭暈耳鳴症狀外,還出現顏面潮紅、口乾、舌紅的上熱症狀,以及四肢發涼、畏寒、脈沉遲等下寒症狀,兩者互相交錯,此時可用烏梅丸,去掉乾薑、川椒、而加用吳茱萸、生薑,取吳茱萸湯 (由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組成)之意,治療胃中虛寒,胸膈滿悶,手足逆冷。

如果失眠多夢,則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黃連、肉桂組成)之意,交通心腎,治療失眠。治療竇性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等心率緩慢症狀時,如果病程長,有精神憂鬱、頭暈、胸悶、頭面烘熱、出汗口苦等上熱症狀,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陽虛的症狀,此時可用烏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藥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療,如果出現陰陽錯雜的徵象,例如出現精神抑鬱、頭暈、顴紅盜汗、心悸、尿少水腫、畏寒等症狀時,可以用烏梅丸、生脈飲(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藥物,將原方中川椒改為椒目,以增強利水功效。

更年期綜合徵,有煩躁、頭暈、心悸、五心煩熱、便溏、畏寒肢冷等寒熱錯雜的表現時,也可以選用烏梅丸,能夠調理陰陽,補益氣血,達到異病同治的效果。

《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三、烏梅丸與厥症

烏梅丸是仲景治厥陰病厥熱勝復,寒熱錯雜之主方。蓋厥陰為陰盡陽生之髒,陽氣不復時則熱。陰氣內盛時則厥,故發熱厥逆是厥陰病的特點之一,因此,投用烏梅丸必見寒熱錯雜的虛證肢厥。辨肢厥一證,是烏梅丸應用關鍵。臨床所見,寒熱虛實均可引起肢厥,而肢厥一證的機理,根據《靈樞?逆順肥瘦》篇所說:“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可見,陰陽十二經脈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陰陽氣相順接,則四肢溫和;若“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用心良苦,在用烏梅丸方證時,諄諄告誡後輩臨證當辨清髒厥、蛔厥,用藥才會準確無誤。髒厥者,乃下焦命門火衰,虛陽上越的少陰虛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應以脈微而厥,躁無暫安時為主證,此即仲景所謂“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髒厥,非蛔厥也”。

《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蛔厥之證,亦有肢冷脈微,以“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的上熱證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證互看,更要注意顯而易見的“吐蛔”一症,此為厥陰髒寒吐蛔而厥,與髒厥的獨陰無陽相悖,臨證當細辨之。

臨床應用烏梅丸。當以氣機的升降失調為依據,其病機特點必以寒熱錯雜的虛證肢厥為見證,臨證方可用之。 因烏梅丸寒熱互用能和其陰陽,苦辛並進能調其升降,補瀉兼施能固其虛實。故用之則顯其效,

《傷寒論》五個經典名方:救人無數,凡陽衰火盛,氣逆諸證皆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