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號?

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是我國以及東亞部分國家歷史上記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誌。自漢武帝採用建元年號開始,差不多每個皇帝登基之時,都要根據自己的思想,定立年號。到了1912年宣統帝退位,中國結束用年號紀年為止,期間一共有約500多個年號。除了我們朗朗上口的康熙、雍正、乾隆外,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年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號?

年號一般是皇帝才採用,但一些還沒稱帝,但已不受中央控制的諸侯王也在自己統治的範圍內推行自己的年號。三國時期東吳的建立者孫權便是第一個還沒稱帝就定年號的人。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此時三國的另外兩國魏的曹丕和蜀漢的劉備都已經稱帝,而且在自己統治的地區推行自己的年號。曹丕的年號是黃初,劉備的年號是章武。孫權在自己統治的境內自然不能使用曹魏或者蜀漢的年號,但自己又沒稱帝,為了表示自己的謙卑,孫權在曹丕和劉備的年號中各取一個字組成自己的年號:黃武。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后,與曹魏蜀漢地位平等,於是下令改元,年號由黃武改為黃龍。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號?

(三國當中,東吳最開始只是王國,地位相對於蜀漢和曹魏低一等)

印象中的年號一般是兩個字,但有些皇帝就喜歡特立獨行,弄出四個字的年號。漢哀帝的太初元將年號便是第一個四個字的年號。女皇帝武則天為了宣揚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其在為期間,一連使用了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三個四個字的年號。北宋時期,宋太宗為了表示自己勵精圖治,也採用了太平興國這樣的四個字的年號。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微宗在即為之初也用過建中靖國這樣一個四個字的年號表示出自己要做一副中興之主的態勢。四個字並不是中國帝王年號中字數最多的。西夏景宗元昊的天授禮法延祚年號和西夏惠宗秉常的天賜禮盛國慶年號以六個字並列中國帝王年號字數之最。

歷史上還有些年號看上去給人的第一印象難以和年號相聯繫起來。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年號,給人一種這是某個道教得道高人的感覺。還有看上去像是動物名字的年號,如北周靜帝的大象年號,北魏孝明帝的神龜年號,東吳末帝孫皓的鳳凰年號。當然還有些今天我們看起來很土的年號,如晉安帝的大亨年號,梁簡文帝的大寶年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號?

(寇謙之,北魏時期著名的道士,曾為太武帝謀士,曾向太武帝進言,稱太武帝為太平真君轉世。後太武帝龍心大悅,將太平真君定位年號)

到了明朝之後,皇帝一般只訂一個年號,而且相對於前代來說,明朝以後的年號大多都比較好聽,朗朗上口,字數也基本定在了兩個字。中華民國建立後,開始採用民國紀年。當然民國時期也出現過幾個帝王年號,如袁世凱復闢之時採用的洪憲年號,偽滿洲國採用過大同和康德兩個年號,這三個年號因為時間短以及是偽政權的原因,並未被主流史學界所認同。新中國成立後,改民國紀年為國際通用的公元紀年,與世界接軌。今天的日本,由於保持天皇制度,仍然採用年號紀元,成為今天世界上唯一一個仍採用帝王年號紀年的國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號?

(今年是日本平成2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