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早就知道儒家煽動六國殘餘勢力推翻秦國的計劃,為什麼秦始皇沒有鎮壓?

15812847699


六國復辟時間表:

1、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起義,建立張楚。

2、8月,武臣席捲趙地,首當趙王,王位幾經波折,次年張耳、陳餘立原趙王后裔趙歇為王,復趙。

3、9月,項梁和項羽殺會稽太守,號召楚國遺民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立熊心為楚懷王,復楚。張良向項梁自薦入韓,準備復韓。

4、9月,齊國王族田儋、田榮,率家奴殺縣令,擊退周巿,席捲齊地,復齊。

5、9月,趙王武臣派遣戰將韓廣入燕,韓廣自立燕王。復燕。

6、11月,周市席捲魏地,從陳勝處迎回魏咎為王,周巿任相國,復魏。

7、11月,張良找到韓成,立為韓王,張良任司徒,復韓。

至此,秦二世元年,秦國曆七代,經135年努力滅掉的關東六國,5個月內,全部復國。

所以,回到正題,

始皇帝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除掉這些復辟力

量,但是他自信自己有能力來駕馭萬民,攻心之

術不是一時之工,可惜留給始皇帝的時間太短

了,沒能完成這些事情,焚書坑儒其實就是對這

種復辟思想沉重的打擊,至於這件事到底是否在

歷史上真實的發生過,沒有人知道。總之,始皇

帝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而是沒留給始皇帝足夠

的時間。


大秦鐵鷹銳士


秦始皇雄才大略,他在當時推行的一些改革和政策可以說是具有歷史意義,對後世影響巨大,可以說以後百代多用秦政法。秦始皇在後世往往被描寫成一個荒淫無道,殘暴不仁的形象,這是當時統治者和儒家思想所致,試問一個暴虐無道的帝王怎麼能一統六國,推行車同軌,書同文,擊匈奴,這其中哪一件事不是登天之難,秦始皇多次巡遊有遊山玩水,訪仙求道的原因,但是更多還是出於國家的安全考慮,他心裡很清楚六國雖平,但人心未降。焚書坑儒這事到底有多少水分沒有擠乾淨?秦朝二世而亡,難道都怪秦始皇,秦始皇是有一定責任,難道就全怪他?隋朝也二世而亡怎麼就沒人罵隋文帝?


歷史中的酒囊飯袋


這個六國復辟,是一定要提防的,而且始皇帝就算知道六國復辟勢力蠢蠢欲動,但是他能夠做的也不是趕盡殺絕。始皇帝為了能夠維護自己的統治,他立一世為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延續千秋萬代,自己的後人為二世,三世……一直延續下去。

始皇帝為的是實現天下統一的格局。而不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的皇位有寄予,就對這些人趕盡殺絕。統一天下後,始皇帝做了一件事,把全國各地的富豪都遷移到國都,始皇帝以為富豪在國家的中心,那麼人們的心就會安穩。接著他又開始了自己的巡遊,在全國各地普及自己的思想,刻石碑,宣揚一統的文字。

因為他是統一天下的君主,他有能力也相信自己能夠駕馭萬民,防止六國復辟勢力,但他信不過其他人,所以他希望國家能夠由自己統治,他才去尋找不老藥,始皇帝意外死亡,治國理念也沒有很好的傳遞到下一代。所以六國復辟勢力才能得手。


PEI大人講歷史


心有餘而力不足!





火星人云淡風輕


秦始皇是華夏民族的噩夢,秦統一六國,相當於日本侵華,除非你是陝西人,你就是六國亡國奴,嬴政家族15年後被滅族。中華民族被集權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奴役的開始。感謝秦始皇猶如盛讚天皇“王道樂土,天皇萬歲”,日精份子,顛倒是非,黑白不分。



人工智能評論系統PLUS


秦始皇做為一代雄主,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有著雄才大略,他非常清楚儒家學說的宗旨和影響,小不忍則亂大謀。


秋光柔風灑金玉


焚書坑儒算的上是對儒家思想的打壓了。秦朝所處時代是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相互兼併。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和文化,這不符合秦國大一統思想,相反更有利於秦國發展的是法家,所以秦朝所用的重臣如李斯韓非子等都是法家出身。在當時由於戰爭使得人口流離,在這個時候發家思想更能有利於國家的管控。儒家思想是穩社會強調和天下,和天下的思想不利於當然統一全國,要結束當時的戰亂唯有戰爭兼併再統一。所以秦滅六國後為統一人思想,加強管理便開始了對儒家思想的打擊,出現了焚書坑儒。


戀上你唇上的口紅


秦始皇並沒有把六國復國圖謀與儒家聯繫起來,如果真聯繫一起,儒家必遭滅頂之災。一句"亡秦者胡"就讓秦始皇發動幾十大軍攻打匈奴,如果儒家鼓動六國復國反秦,秦始皇就不是鎮壓的問題,而是連根拔除。


羽書遲


因為秦始皇是徹頭徹尾的法家。法治不誅心,誅心非法治。法家不查人心善惡,只看言行是否合法。六國貴族在秦始皇時代沒有造反,秦始皇又怎麼可能去殺了他們呢


Vincent2059470


給扶蘇公子,留的練手的,好讓他明白管理國家不是靠他的那一套儒家思想就行的!另外陛下也不怕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