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寵愛的門生子路為什麼被砍成肉醬?

優享輕生活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想必不用為大家過多的介紹了,孔子一生之中,收了幾千個徒弟,真正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沒有幾個,子路是孔子眾多徒弟之一,同時也是死的最慘的,因為他被剁成了肉醬。

子路這個人性格豪爽,做人非常的直,耿直無比,有一說一,有趣的是,如果他覺得孔子做的不對,他也會毫不猶豫的指出來,舉個例子。有一次孔子在外周遊的時候,衛國衛靈公夫人專門邀請孔子去見一面,衛靈公夫人的名聲不好,一般她公開邀約男子,只要這個男的去了,之後人們肯定會說她和那個男的怎麼樣了。

孔子卻毫不猶豫的去了,之後子路便不高興了,質問孔子為何要去,不怕影響自己的名聲嗎?孔子告訴他自己是隔著一層紗和衛靈公夫人交流的,子路依然不相信,氣的孔子直接對他發誓,實在是好笑。子路這個人死就死在了他這個耿直的性格方面。

子路遇到衛國內亂,其實這場內亂說白了就是人家的家事,一場政變,可惜的是子路就看不下去了,他認為這是不對的,到處發表自己的言論,甚至還專門跑到發動政變的人那裡去,質問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是為人所不齒的,還專門指出此人用人不對,用的全是無恥之人。

你說這不是找死嗎?他直接被人家圍起來,在混亂之中子路的帽子掉了,他還把帽子戴好,說了一句,君子死而冠不免,之後便被剁成肉醬,某種程度上說子路的死就是自找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孔子最寵愛的門生子路為什麼被砍成肉醬。回答這個問題的先了解子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子路叫仲由,字字路。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以政事見稱,性伉直,好勇力,孔子周遊列國時的保鏢,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子路小時候,家裡很窮,靠各種勞作維持生計,甚至常吃野菜充飢。子路非常孝順,從小曾翻山越嶺負米養親。子路喜歡頭戴雞冠帽耍威風,佩帶著公豬裝飾的寶劍,彰顯無敵。

在師從孔子之前,常常欺負孔子,孔子是常常加以引導,後來子路被教化,穿著儒服,帶著禮品,通過孔子的學生要拜孔子為師。子路成了孔子的弟子後,常常批評孔子,但也勇於認錯。子路性子魯莽,守信諾,為人勇武,自從跟了孔子,子路的好勇與一般的鬥狠之徒有所區別,他一般不像之前欺負孔子一樣欺負弱小,他的勇有了一種伸張正義,為民請命的意蘊。為此常遭孔子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才,不得其死等等。但子路很尊敬孔子,在對待事物對錯時,也會持不同觀點提出來。如孔子見南子,子路就不高興,因南子美而好淫,當孔子談正名時,子路就說孔子太迂腐,他甚至認為讀書人並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徑。

孔子常與弟子談志向,每次子路都搶著發言。多數是談他如何如何勇敢,還教別人如何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孔子問他你喜歡什麼,子路對孔子說,喜歡長劍。一次子路到邵的地方做首長,當時魯國的政權掌握在季家手裡,季家命百姓在五個月內開鑿一條運河,季家這個命令對百姓而言非常苛刻,子路正好管到這件事,為了鼓勵大家做工,經費不夠,子路就自己掏腰包,貼薪水,從家裡弄來糧食供大家吃,孔子知道後,派子貢去了把子路給工人做的飯也倒掉了,把鍋也砸爛了。子路火了跑去跟孔子理論,對孔子說,天天教我們做好人好事,教我們行仁義,現在我這樣做,你就嫉妒反對我,還教子貢來搗亂。孔子說,子路你不要糊塗,你這是侵犯了別人的權威。

子路在衛國當孔俚的宰時,孔俚的母親與人謀,立孔俚的舅“蒯聵”為君,並脅迫孔俚殺了“衛出公”。衛出公聞訊而逃,子路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意思就是君子就是死也要衣冠整齊,子路在繫好帽纓過程中被人砍成了肉泥。這也是孔子教導的好,孔子平常都教導子路注意衣裝打扮,才能夠符合“士族”的地位。子路在打鬥中可能想起孔子的話了,不能掉了士族身份,所以正衣冠被砍。問子路為什麼被砍成肉泥,是因他想擋“蒯聵”成為國君的路,所以被蒯聵屬下砍成了肉泥。


夏有涼風61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

至此,孔子從此與其這位亦師亦友,既愛又懼的徒弟子路生死兩茫茫。也大概是衛忠自己一生的愛徒的死對孔子的打擊也是太大了點,孔子在第二年也相繼死去。

“由”即仲由,為子路的名,“子路”為其字。

子路的死,可謂是死得忠烈。

孔子帶七十二賢,周遊列國遊學佈道而不得,行至衛國,子路就留在了那裡經世致用輔佐孔文子,孔文子死後仍舊沒有離去繼續輔佐其子孔悝。子路初在衛國時,乃衛靈公時期。但是所謂蕭牆之禍猛於虎,衛靈公有一位愛妾南子與太子蒯聵暗通曲款,後來蒯聵深怕被靈公清算出逃去了,東宮之位空缺。


後來衛靈公死去,群臣見靈公至死不鬆口讓蒯聵回來,按照規矩便立蒯聵之子姬輒為公(衛出公)。就這樣最荒唐離譜的衛國家天下局面出現了,當爹的活蹦亂跳卻是兒子做了國君。

約摸過了十二年,蒯聵越想越憋屈,索性聯合國內的孔悝起兵造反,趕走了自己兒子,把原本屬於自己的國君之位奪了回來。

當時,怎麼說子路也還是孔悝的家臣,但是子路覺得他受的是衛國的俸祿而非他孔家,忠的是衛國而非他孔家,在國家是非大義面前,他打心眼裡瞧不起孔悝這種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的人。於是他急忙趕去找到蒯聵說“您要做國君我沒有意見,畢竟這衛國是您衛家的國,歸根到底這也僅是您衛家家事,但是您絕不能重用孔悝這種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的小人,必須殺掉他。此人絲毫沒有臣下該有的忠義,今天他能跟隨您背叛出公,明天他就能如法炮製跟隨別人背叛您,將衛國天下拱手他人,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諫言我將死諫到您同意為止!

蒯聵此時十分仰仗孔悝,還遠沒有達到能夠鳥盡弓藏的地步,十分恐懼他的言辭傳到孔悝那裡便示意讓子路離去,但是子路是一根筋的人,越發不依不饒,咄咄逼人,已經到了可能導致他和孔悝關係出現裂痕的地步。又急又氣的蒯聵便讓衛士驅逐他。但是子路性剛武猛,尋常衛士近不得身,依舊步步緊逼蒯聵進言。最終,蒯聵怒火徹底爆發,命衛士群起而攻,很快子路就招架不住,披頭散髮,渾身刀傷,十分狼狽。但是此時子路依舊不改其立場,大概也是知道他今天多半怕是要殉道於此,忽然想起了自己老師孔子昔日對他的教誨說“君子死而冠不免!”,把披頭的散發整理整齊,再端莊地把冠帽戴上對著魯國孔子方向再拜了一下,再次踏上他忠君衛國的大道,直到最後被亂刀砍死。(此事《史記》有詳細記載。)

不久,同在衛國的子貢急忙回魯國火急火燎去見孔子,孔子早聽聞了衛國的亂事,又見子貢那副慌亂的樣子,十分悲痛地說“嗟乎,由死矣!”(唉,子路死了!)


孔子太瞭解自己這個徒弟子路的性子了,為人愛憎分明,眼裡容不得沙子,忠君愛國而又未經世俗人情雕琢,為此曾經老子也曾讚賞“天然去雕琢!

子路有一萬個好,為徒愛師又不偏聽,只要覺得孔子有不對的他也會起來給孔子甩臉色看,但同時他不容許任何人哪怕有半點對他老師孔子及其思想的不敬或者別有用心。孔子曾說有了子路後,世上連汙衊小看笑話他的人都少了很多,多因為子路的緣故,再君子氣度只要涉及到他的老師不論任何人他都敢揮拳頭。

但是一萬個好終歸抵不住他那一點“壞”。孔子也怕他,最怕和他解釋世俗的事。他的世界觀很簡單隻有兩種,喜歡和不喜歡。比如我們說到南子,孔子初到衛國時,南子十分仰慕孔子才學想當面求教,回來後子路就不高興了,給孔子臉色看。南子一個違背倫理的蕩婦,老師您居然還去見他,太為老不尊有失師道,太氣人了。孔子見南子自然是因為她是衛靈公愛妾方面人情世故來考慮,但是子路讀遍天下書獨缺一門:世故!





子路的一生蓋棺定論不過四個字:大義愚忠!

他是封建儒家培養的士大夫的最典型代表,但是時至今日他那種精神的慢慢缺失,到底是我們的幸還是不幸,又該思量一番。


不書公子


 孔子最寵愛的門生子路被砍成肉醬,實際上是深受孔子影響,孔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具體原因和事情的經過如下:

子路的死亡是很戲劇性的。這件事被記載於《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之亂,太子蒯聵出亡後又回到衛國時發生的。他有個外甥名叫孔悝,統領一座城,蒯聵為了建立自己的勢力,想尋求他外甥的協助,但對方不肯,怕得罪國君,蒯聵竟然直接挾持了他。當時子路是孔悝的朝臣,得知情況後,要去找蒯聵理論。別人都警告子路:衛國情況很危險,不能再進去了,子路卻覺得自己當人家的家臣,沒有怕死的道理,所以他還是回返衛國。

  當然他就遇到了蒯聵。子路質問蒯聵,為什麼挾持孔悝?還威脅蒯聵,如果蒯聵敢殺了他的主人,他會馬上找人繼承孔悝,並且不會和蒯聵結盟。除此之外,子路還宣稱蒯聵是個膽小鬼。蒯聵是怕了,但是他採取的方式,不是釋放孔悝,而是派遣石乞和盂黶去擊殺子路。當時的場景是:子路在被攻擊之時,帽子的簪纓斷了。他謹守禮法,想整冠之後再走,然而敵人並沒有等他,瞬間即被敵人剁為肉醬了。

這簡直比唐吉訶德還唐吉訶德。由此可見,夫子的禮法之害人。“君子死而冠不免”,當非夫子教導的本意,但子路有這樣的拘執,又確實是夫子教導的結果。人不能不對自己的影響負責,但人又必然無法對自己的影響負責。極親近的弟子這樣死去,夫子沉痛之中,只怕不免還有這樣的感嘆。 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首先說一下他是如何成為孔子的門生的。據說子路從下家境貧寒,但性格豪爽,好打抱不平,穿著可以和我們當代的古惑仔有的一拼。由於沒有穩定工作,每天都是在街上游手好閒,巧的也是偏偏一天讓他和孔子兩人兩人擦肩了,這時子路不幹了,非要說法,孔子呢又是賠禮又是道歉,說了不少好聽的話,可是子路就是不幹,不僅如此還說了不少難聽的話,兩人就差沒打起來了吧!孔子想大街上的這樣可不行,我可是有身份的人,於是他就拿出他的看家本領了,別說孔子就是孔子,還真把子路說通了,不僅如此還反過來和孔子道歉了。這事發生後,子路就回家想了很多覺得自己不能這樣荒廢自己了,上天已經安排他和孔子這樣學識淵博的人相遇了,自己在不把握就真的廢了。於是幾日後,子路就穿著特意製作的儒家服飾,帶著禮物去拜師了。孔子和他談了很久,覺得他本性是善良的,而且還很有慧根就收了他。之後子路的勇和謀使他成為孔子最寵愛的門生。孔子經常輔導他為將者一定要謹慎,可惜在荊軻刺秦,不果,被秦的將士一擁而上,瞬間就把他剁為肉醬了,孔子知道為大哭!


新塘君歷史


孔子最寵愛的弟子是誰?

孔子最得意最寵愛的弟子是顏回,這是公認的事實。顏淵是孔子最理想的接班人,無論是帝王和文人墨客都是非常肯定顏回的,有著顏陋巷的美稱。那麼顏回是怎麼死的,是為著作學問勞累過度而死。這提問者這麼問要麼就是為了吸引眼球,要麼就是不知道歷史。

子路為什麼被剁成肉醬?

子路雖然是孔子的弟子,但是並不是孔子最得意寵愛的弟子。子路之死,也算是和守禮有關。子路在和人戰鬥的過程中,頭冠掉了。然後子路彎腰撿頭冠的過程中,被敵人給殺害了,子路死後敵人還不罷休,還命人把子路剁成肉醬,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經常有的事情。


至於子路因守禮而死這件事就不做評價了,只是客觀的稱述一下歷史,就如同孔子為了守禮不肯賣掉自己的馬車去換棺材一樣,這些不同的人就也不同的看法,在這裡都不做評價。只是像是這種讓人誤解的提問還是指出一下。


淡看天上月


孔子號稱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還有“孔門十哲”一說,從範圍上來說,自然是越小越好,這就好比是評獎學金,數量越少,獎金越多。

子路就是“孔門十哲”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三千弟子中特殊的一個。作為當世大聖人的徒弟,不說個個口吐蓮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總是要的,但是子路同學的專長卻是:武鬥!

作為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子路從小就有極強的自尊心,別人越是認為不能幹的事情他越是要幹,別人越是認為好的事情他就越認為不好,沒有拜師以前,還曾經打過孔子,拜入師門以後也不老實,經常和老師抬槓,認為老師做的不對的地方馬上指出,絲毫不給老師留情面,當年“孔子見南子”,就讓子路受不了,當著大傢伙的面對老師發飆,認為孔子不應該和這種女人有來往。而孔子也不生氣,還對身邊人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

正因為勇,所以子路在孔子身邊不但要端茶倒水,還必須扮演了保鏢的角色,一徒多用,孔子喜歡子路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子路的命運卻並不好,孔子任魯國司寇時,子路任季孫氏的宰相,後來又出任大夫孔俚的宰相,衛國內亂,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國君,脅迫孔俚弒君篡位,子路聽說以後,逆流而上,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哪管子路是誰的徒弟,命人把子路的帽子打掉,子路十分氣憤,大喊到:“君子死,而冠不免”,頭可斷,血可流,帽子不能掉。

子路十分從容的在亂軍之中找到帽子戴好,最後被人砍成肉醬。

在日慕君看來,子路和孔子的關係就像是李逵與宋江一般,名為師徒,實則是個小弟。小弟與弟子最大的區別在於,弟子是種傳承,師傅怎樣,他就是怎樣,而小弟是一種補充,大哥不能做的,要交給小弟去做。孔子再厲害,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需要有子路這樣一個人在身邊。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這就是子路同學帶給師傅最真切的感受。

子路的死,可以看做他性格的悲劇,如果師傅像他這個臭脾氣,七十二個門徒還沒有湊足就的死好幾回,但這也正是子路可愛的地方,真性情,不虛偽!



日慕鄉關


很不喜歡這個問題,問題的措辭對生命毫無敬意。

這裡糾正幾點:

1.子路不是孔子最寵愛的門生,孔子最看重的學生是顏淵。對子路,我覺得是一種近乎父子的比較自在的關係,所以論語中常看到他罵子路,子路也會去質疑他。孔子對子路很信任,他曾說自己如果“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時候,能追隨他的也許只有子路。



2.子路的結纓而死是一種尊嚴。當時的情況下,死亡已經不可避免。子路為自己正衣冠,坦然面對死亡,這是精神所面對的自我終結,至於肉體,他已不可主宰。



3.“肉醬”之說不知道出自哪裡?《左傳》《史記》好像都是沒有的。重申一遍,非常討厭這個說法,太無敬意,無論是對這樣的子路,還是對生命本身。


三餘書館


子路是孔子學生中的一個另類,亦是一段傳奇。

1 壞學生

孔子學生中的老大,又稱仲由,仲是姓,由是名,子路是字。名是卑稱,孔子稱他為仲由,由。

孔門十哲之一,名在七十二賢之內。

孔子最讚賞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最批評子路,“野哉,由也!”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甚至,“若由也,不得死其然。”

孔子認為他野蠻,好勇,不得善終。

《史記》記載,子路是鄉野村夫,頭上插公雞毛,身上佩公豬牙,愛打抱不平,孔子遇之,問他愛好什麼,子路反問學習有啥用,孔子說箭尾加羽毛,箭頭磨鋒利。子路便心悅誠服成為孔子學生。

2 孝子,直男

至孝,為養雙親,百里負米。

最豪爽,耿直,孔子問志中,子路第一個發言,直言不諱,自己要做國家卿大夫。

最忠心,有了他,孔子再也不受人欺負,“惡言不聞於耳。”

最善明辯,“片言可以折獄”。

重要的是,子路是孔子的學生,雖出身草莽,卻深得真傳,君子坦蕩蕩,承擔救國之責任。

3 真君子

《左傳》和《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了他的死,

衛國發生內亂,子路當時是大夫孔悝(kui一聲)的謀臣,蒯(kuai三聲)聵要弒君,取而代之,便劫持孔悝。子路當時身在國外,聽說老闆被劫持,主動回城救孔悝,“食其食者不避難”,被蒯聵手下砍死。

君子死,冠不免。

手無寸鐵的子路被砍斷了冠纓,沒有想著如何自救,而是從容地用雙手繫好冠纓,任由對方將自己砍成肉泥。

孔子聽後,號啕大哭,直呼“天咒我!”

四個月後,孔夫子與世長辭。

為了一頂帽子,值得嗎?

冠冕端正,是讀書人至高無上的形象。

君子站著死!尊嚴大於生命。

君子不能放棄責任,不能失去尊嚴。

4 子路的死不值得,精神卻可泣可歌。

衛國是春秋小國,國君昏庸,遲早被滅,發生內亂,只不過是作死而已。

子路用命去救的孔悝,結果,孔悝還是幫了蒯聵成為衛後莊公,一手葬送了國家的前途。

這樣的人,不值得救。

然而,子路是為國家之責,君臣之義,君子氣節,慷慨赴死的。

這樣的人,純潔正直。子路死在了“忠,孝,仁,義”上。

孔子忘了很重要的一點,仁義,也要分對象。

這與孔子的教育不無關係,所以子路死後,孔子才會如此痛心疾首。

蘇軾評價孔子的學生“子路之勇,子貢之辨,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子路當不朽。”


一綠浮芳


孔子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孔子到底會不會武術?按理說應該會一些。《史記·孔子世家》裡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換算一下,大概相當於現在一米九多的大高個,

什麼一米八三俱樂部,弱爆了。《呂氏春秋》記載“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身大,力又不虧,練武的天縱奇才。

孔子開的規模3000多人的民辦學校裡都學些什麼?六藝。哪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射術和騎術就屬於武術基本功的範疇。

問題來了,作為學校校長,儒家祖師,江湖門派眾多,恩怨情仇紛擾,來學校砸場子的肯定也不會少。

就像現代的太極拳宗師,不定什麼時候就出來個徐曉冬這樣的愣頭青來約架,自己上陣,萬一失手,令人恥笑是一方面,還有更嚴重的後果,誰還來提著方肉繳學費?

孔子很幸運,遇到了18歲的江湖遊俠子路,子路他“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戴著雞冠帽,揣著野豬牙,要在孔子身上捅幾個透明窟窿。

孔子一看,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貼身護衛嗎?天降奇緣,不可錯過呢。於是孔子設禮相誘,別的學生交學費,你不交不說,還白拿一份獎金,千方百計說服子路做了他的弟子。職稱也定的很高——“孔門七十二賢”,不同於其他學生,子路老是跟孔子提反對意見,那就乾脆再高一點——“孔門十哲”,學生裡跟孔子相處時間最久的,就是子路。

自從得了子路,孔子膽氣橫生,不怕走夜路了,而且“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耳朵旁邊再也聽不到壞話了,誰說可不就得捱揍嘛。打衝鋒,扒城牆,只要孔子交代的,子路都會全力以赴,無怪乎孔子也曰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實在無路可走,我就跑路海外,到時候只要有子路跟著我就行。

子路耿直男一個,說話老不給孔子面子,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孔子的見南子那一場疑似“豔遇門”,正是子路挺身而出,質問孔子,才逼的孔子賭咒發誓。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跳著腳發誓:“我要是跟她有一腿,天打五雷轟!天打五雷轟!”

子路死於衛國的一次內亂,公元前480年子路入城救主孔悝,身被蒯聵手下刺傷數處,冠纓也掉在地上,死前卻說:“君子死,冠不免。”乃整結其纓而死。

由於新即位的衛後莊公蒯聵差點當時沒被子路燒死,恨極之下將子路的屍首製成肉醢,送給孔子,孔子一收到這肉醬,心裡就全明白了,一番痛哭之後,將其厚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