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快樂的員工,越容易被提拔,一條來自硅谷職場的生存法則

越快乐的员工,越容易被提拔,一条来自硅谷职场的生存法则

硅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想升職?被提拔?卻遭遇職場天花板?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無論硅谷還是北京,或許這些都是職場人的共同困境,職場上的那些事,到底怎麼辦?

今天,小探想跟你說幾個故事,或許可以跟你點啟發。

快樂的員工能感染人

“你幸福嗎?我姓曾。”

還記得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尷尬問題嗎?但小探想說的是,“你快樂嗎?”這四個字對職場來說,卻很重要。

如果你是硅谷一枚碼農的話,什麼樣的碼農更容易被提拔呢?Sridhar Ramaswamy,這位現任谷歌廣告業務(嗯,賺錢部門的老大) 的高級副總裁(SVP),曾經也是一枚碼農。作為過來人,他告訴我們,快樂的員工,更容易提拔。

大家或許都熟知一個“1萬小時理論”,意思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萬個小時,Sridhar 認為,這其實僅是3年時間而已,但3年時間意味著就可以成為專家了嗎?未必。因為如果你對工作一點激情都沒有的話,那你只是在打發時間。

在 Sridhar Ramaswamy 看來,無論什麼工作,還是要快樂地工作。“當一名快樂的工程師,更容易被提拔。”

但是,快樂不是要你傻兮兮地笑個沒停,背後代表的是你是在好奇心驅使下工作,而不是升職來驅動你的工作。試想一下,誰會願意提拔一個整天滿臉愁容的員工呢?這樣又如何影響周圍人呢。當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關注你的團隊,你還能帶著團隊進步(包括微笑唷),那你的經理自然願意交付給你更多的責任。

越快乐的员工,越容易被提拔,一条来自硅谷职场的生存法则

Sridhar Ramaswamy

一代華人當上硅谷科技公司高管

Denise Peck ,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科技背景的人,第一代海外華裔女性,她是如何做上思科(Cisco)副總裁?進入科技行業轉型前,被斯坦福商學院列入等待名單的她,又是如何爭取到入學機會的?

一個詞很重要:掌握主動權(taking ownership)。

1983年,Denise Peck 希望申請斯坦福商學院為進入管理層和科技行業轉型作準備。當最想去的斯坦福商學院把她列入了等待名單時,Denise 自發地寫了一封長達9頁紙的文書。通過法律文書的形式告訴申請委員會,為什麼需要進入斯坦福商學院,畢業後的職業規劃如何,都想得非常清楚了。

從 Sun Microsystem 到思科,Denise 主要從事市場營銷的工作。但恰恰是 2001年互聯網泡沫時期,她卻主動向首席信息主管(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縮寫)申請調入IT部門。

面試的時候,所有面試官都問她,“你不是技術背景出身,到底是什麼讓你覺得你可以加入信息部門?”最終,她爭取到了這個機會,是因為她決定接手一個全公司其他人都不願意做的項目。

越快乐的员工,越容易被提拔,一条来自硅谷职场的生存法则

Denise Peck

這是一個影響公司85%業務的技術支撐,但就是因為沒有人去傾聽那些有參與權的組的需求,最後變成了一個燙手山芋。作為市場營銷出身的人,Denise 順利在一年後完成了項目。她坦言,轉向 IT 是因為希望設身處地、親自感受客戶在經濟蕭條的時候的煎熬,她也發現,很多時候具有領導力和具有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完全可以彌補知識背景上的不足。

每半年學習兩個技能

如果說快樂地工作,掌握主動權都能成為你升職的一個小秘密時,職場中的自我提升可能就更為重要了。

身為 Facebook 的工程副總裁(VP of Engineering),Ning Li 在回顧她職業生涯後發現,學習的意願和動力很重要。

在加入Facebook 之前,Ning 曾經在IBM 研究院做了七年,對於她而言,當時已經處於“舒適區”了,八小時的工作,少於八小時就能夠完成。後來,接到 Facebook 的邀請時,她在想,是走出去,還是不走出去呢?

出於好奇心,Ning 參與了面試,“好奇 Facebook 是如何在這麼大用戶規模下做到的?”,就是這樣,她走進了Facebook。

加入 Facebook 後,Ning 也是在工程師崗位一做就是八年。去年起,擔任工程副總裁。作為工程師的她,是如何被提拔至今的呢?她有個小竅門,那就是:每次選擇項目時,都能讓自己學習 1—2 個新技能。

升職和學習新東西是矛盾的嗎?並不。在 Ning 看來,她選擇手頭的項目時往往會考慮,做這個項目當中,自己所學的東西是不是有一到兩個是新技能,而不是僅僅考慮,這個項目是不是在績效考評中會獲得更大的關注。 也就是說,這些技能至少是新的,未來可能有助於自己解決更多、更大的問題。

越快乐的员工,越容易被提拔,一条来自硅谷职场的生存法则

(右二為Ning Li)

Anki公司深度學習的負責人 Mark Palatucci 也認為,即使身處硅谷職場,人也是容易過時的。所以你必須積極獲取新技能並提高你的市場價值,想一下,“今天的你能夠勝任幾年後的任務嗎?”

好了,問題來了,身處職場的我們到底可以從哪裡學呢?

無論是網上課程,還是閱讀,又或者是重返校園讀個MBA,都是這些職場高管們給出的建議。這些高管裡面,既有來自印度裔的高管,也有做到硅谷科技公司的第一代華人高管,比如Denise Peak;更有著在新興互聯網公司現任職的高管們,從Facebook,Google到Pinterest,Snap等。可以說,這些來自前人的經驗不僅對亞裔或者華裔職場晉升有益,對於所有職場人來說,都是必須的。

這些精彩的分享是小探最近在硅谷一場叫 COMPASS 大會上聽到的,希望對職場的你有所幫助。COMPASS 大會是由關注職場的硅谷人工智能公司 Leap.AI 舉辦,吸引了超過1600名聽眾參加。這次大會圍繞職業規劃,職場素質,人工智能趨勢,中美職場機會等多個主題展開。

所以,身處中美職場的你,都有啥困惑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