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为什么很多人讲河南话?

素馅包子86976532


在历史上,陕西与河南可谓是难兄难弟,人民来往迁徙的也比较多。远的来讲像周朝都城东迁开启东周时代;秦朝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刘秀建立东汉使汉朝都城长安改为洛阳;唐朝武周时代定都洛阳等等。长安和洛阳在历史上都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王权定都最为倚重的城市,因为陕西和河南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近代,大量的河南人迁徙到陕西生产生活。像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使得河南大部分地区变成一片泽国,受洪灾和战争影响,此次事件也造成约百万河南人迁徙到陕西。仅仅四年之后即1942年,中原地区闹旱灾、蝗灾、兵灾,尤以河南最为严重,饿死300万人,此次事件也造成约300万人迁徙到陕西生产生活,这也是近代以来两次最大规模的河南人迁徙到陕西的活动,由于距离现在较近,人数较多,所以在陕西有河南口音也很正常。

根据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河南人口将近一亿,陕西人口3500多万,如果按照近代两次迁徙的人数计算,经过两三代的发展,那么至今在陕西有河南人或后裔的至少有十分之一。

河南和陕西不仅在地理上接近,更在历史上亲近,根据《探索发现》的考古发掘,在洛阳北麓发现的秦人墓葬,在墓葬形式和生活习惯上与关中地区同时期墓葬一致,这说明我们的先民早已在两地频繁交往。

经过漫漫几千年的发展,河南和陕西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所以在陕西听到河南方言,见到河南胡辣汤,河南烩面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谢谢!


海域蓝豚


去过西安的人都知道陕西的河南人是最多的。据说西安市人口有800多万,竟然差不多有300万都是河南人,从中可以看出在人口融合的角度上,西安和河南两地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了。所以也有了“在陕西不说河南话会吃亏,你说河南话也没人把你当外人”这一理论。其实,西安和河南在很早以前就是一家亲了。1998年的一次祖籍调查,西安新城区居然有15万人祖籍是河南。他们大多聚居的道北地区(陇海铁路以北),其官方语言就是河南话。而且,“道北”也与河南人紧密相连。西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河南人,我认为这是源于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纵观历史,每次只要中原遇到什么大灾大难,或者是战乱,河南人总是会选择往南边逃命,“靖康之变”和“五胡乱华”后的南渡便可以证明。但是唯独这一次,一路往南的河南人却一改以往选择了一路向西。也就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河南半壁失手,只有豫西地区还在国民党的掌控之下;为了避免整个河南全部落入敌军之手,于是集中兵力保护豫中和豫西。黄河以南,“遂平-叶县-朱阳关”以北,就派遣防布兵力40万余人。

就在这时候,河南省政府先后迁至镇平、洛阳和鲁山这三个地方,豫中和豫西地区的国民党机关无处不在等等这些因素使豫西地区成为当时唯一的“安全出口”。尤其是花园口被炸开之后,河南不断遭受着洪水、蝗灾、饥荒、瘟疫和战乱等多种迫害,民不聊生,怎一个“惨”字了得,因此,河南的难民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只有进行西逃。而河南的西部与陕西西安距离很近,这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现如今,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不管是吃喝住行都散发着河南的气息。河南话也在陕西随处可听到。


旅食家


解放前的黄河口两次决堤迫使郑州以西的很多河南人逃难来到了西安。

他们大多住在现在东起环东路原大华厂以西,东四路与解放路以北,自强路以东。

六七十年代有一次大招工,西安最早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当时建了很多的纺织厂,奇怪的是那次的招工西安周边农村人来的不多,大多都是西安当地已经落脚的河南人又从自己老家拉来的亲戚朋友们。

他们的后代现在大多都在西安铁路局上班。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圈子。

一个城市最容易繁华的地方就是火车站了,繁华了就容易被效仿,包括口音。

还有一种是三线建设时候搬来西安的外地人,其中以上海人 四川人 河南人居多。久而久之,口音混杂,大多西安本地人和外来者也被带着说起了河南话。

其实,西安讲河南话的也就现在的火车站周边,纺织城有一部分人讲河南话,但基本最早的纺织城人是以四川话讲的人多一些。后来被河南人同化了吧。


23度7的阳光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说法?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饥荒。由于当时的抗战局势河南,绝大多数灾民选择西行进入关中。

据统计,当时涌入关中受灾人口达到三百余万。这是陕西关中地区河南人口较多的原因,但这些人口根本不可能改变陕西的语音结构。大致有以下四点原因吧。


当初关中地区虽然接纳了众多河南难民,但难民们身处低层。为了更好地在陕西生活,融入陕西,努力学习陕西方言是融入陕西的第一手段。

其二,由于难民绝大多数属于社会低层,所以关中人绝不会去学难民的方言,改变自己的口音。

其三,这个关中方言属于隋唐雅言以及隋唐时期官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基础,不是任何一种语言可以随意左右的。

其四:目前在西安河南祖籍的人口,大多数已经是河三代河四代,早已经完全全地融入了关中文化。我身边就有许多压根儿不会说河南话的,祖籍河南人西安人。

*哈哈,大家看到没,孔夫子上课说的都是西安话。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中人会随便改变吗。

综上所言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也没有太多的讨论必要。


天道TD


当初逃难以及为了生计到西安的第一代河南人讲的是河南话,第二代和第三代的60、70后的西安人讲的已经不是正宗的河南话了,正确的讲是“西安河南话”,整个腔调和很多词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道北,解放路,纺织城,这几大河南人聚集的地方,即便祖上不是河南人,也因为在河南人聚集的地方,平时交流也是“西安河南话”,或者是本地陕西话,普通话和“西安陕西话”都会,见啥人说啥话。第四代以后的西安河南人说河南话的越来越少了,基本都是在家里和家里人沟通时说。00后的在家里和家人沟通也不会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河南话”估计就“失传了”。


生于娑婆又如何


自从38年一个被很多人尊称为蒋公的傻逼在花园口决堤之后,日本人没怎么挡的住,河南却开始遭大罪,死了90万人不说,大半河南无数良田也变荒漠。本身已经朝不保夕,到了42年又碰上旱灾,大饥荒自然不可避免,饿死三百万,然鹅国民政府居然屁都没放一个,到了43年如果不是一个美国传教士给老蒋看那些惨烈无比的照片,河南人就是全饿死都没人会在乎。

后来陕西成为赈灾放粮的大本营,老蒋驱使灾民西进,陕西收容数百万河南灾民,西安铁路以北也被河南灾民占据,由于贫穷落后教育跟不上,是西安著名的贫民窟,一直以赃乱差闻名,社会治安及其差劲,大小黑帮势力纵横交错,因地处陇海铁路线以北,西安人称为“道北”。当年的西安人提到道北莫不闻风丧胆。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整体重新规划建成北部经济开发区,道北消失。河南人也被打散安置在各处,现都融入到大西安的生活中,因此碰到很多说河南话的西安人实在是正常不过了。


蛋蛋141021085


我的奶奶出生于一个地主世家,1927年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始土地革命,“打地主,分田地”一时之间成为了一股潮流。很不幸,我的奶奶家就中招了,为了逃命,奶奶一家人选择从河南来到陕西。

我的爷爷也是河南人,1942年,河南爆发大饥荒,蝗灾、水患、饥荒,使得河南人为了保命,背井离乡,纷纷逃往外地,而陕西作为一个邻近省份,自然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地之一。

从地图上直观看来,陕西、山西、湖北、安徽等省份都和河南省毗邻。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陕西?我认为这和陕西的地理环境有关。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常年缺水干旱,周围也没有被水源包围,因此不用担心水患威胁。另一方面,陕西有秦岭庇护,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因此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相对来说较小。河南处于关中腹部,气候、饮食习惯等都和陕西比较相似,因此就算从河南迁移到陕西,也能较快的适应当地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所以西安,乃至整个陕西,除了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以外,河南人是第一大外来人口,陕西因此也有了“小河南”之称。

153010080


坐锦观天


这里只说明一点,发现在回答这一问题的几个帖子中,河南人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的数量被明显夸大。实际上,随着这些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进城,现在有户籍的河南人在这几个城市中所占比例,不但没有那么高(均约20%左右),而且所占比例还在持续下降。如今大街上虽然有人操河南腔,但除过游客外,绝大部分是拾荒、收废品、卖杂货、尤其是卖小吃的河南籍流动人员,根本不能算是本地的河南人。


汉风唐韵828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陕西有大量的河南人。据统计,西安市祖籍河南的有三分之一,咸阳有二分之一,宝鸡有三分之二。甚至铜川有小河南之称。1942河南饥荒,受灾难民达一千多万,摆在难民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往哪逃难,当时的河南东,北,南三个方向基本都被日军占领。全省唯一一个能运行的不通往日占区的铁路线就是陇海线铁路,这里有火车可以爬,即使爬不上火车沿着陇海线走也不至于迷路。所以只能往陕西跑。当时陕西总人口不到1000万,面对逃难至此的三百余万难民要养活其实很不容易。但是国家危难之际,没有地域黑没有地域歧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总算让几百万难民活了下来。难民沿陇海线而来至西安的相当一部分定居西安城北,也有定居陕西东部部分地区的。解放后,三门峡水库移民,陕西渭南各县又接纳了几十万河南移民。本人陕西渭南人,从小就有河南移民过来的同学,他们都会两套方言,与家人和同村移民过来的讲河南方言,与我们讲陕西方言,无缝衔接。如今长大了,他们大多都是讲陕西方言了,对于河南方言反而生疏了。据说他们移民过来刚开始的时候,村里有老人过世一般都不挖深墓,浅挖方便以后能迁回河南。

如今移民二代们早已把陕西当做故土,根深蒂固,永远也离不开。西安市政府也搬到了城北,再加上政府治理投资,城北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城北了。当年那个道北变成了今天的大明宫地区。身在这一块地区会给你来到了河南的错觉。马路上的年轻人可以陕西话河南话普通话自由切换。你可以吃到地道的河南胡辣汤,公园里可以听到唱豫剧的老年人。如今的道北人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道北人。因为我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6jshdjkdj


让出生在陕西的河南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看过1942的人都知道,河南自然灾害频发,又是粮食大省,遭受旱灾就要面临无饭可吃的日子。1942年我父亲9岁,听他讲,旱灾过后一定是蝗灾,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树叶等所有绿色植物,蝗虫过后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不光中国人没东西吃,占领中原的日本人也吃不饱肚子,同样在地里挖难以下咽的刺角芽回去煮煮充饥。

陕西与河南交界,有秦岭作为天然屏障,秦川大地冬天不是太冷,夏天不会太热,很少发生自然灾害,陕西煤炭资源丰富,能养活人。咸阳、宝鸡、铜川、西安道北是河南人聚集的地方,如果你去西安旅游,出站时说一口河南话绝对没人难为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