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新時代學校變革的方向

大家都在說,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為什麼這樣說呢?可以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來看:從世界範圍來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數字化、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從國內來講,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一個新時代,生產在升級換代,社會在轉型,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在指導各項事業的發展,當然也指導著我們教育的發展。

新時代必然要求學校隨著時代的變革發生變革,變革的方向在哪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報告,就是新時代學校變革的方向,就是十九大提出的,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要達到這個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九個堅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總書記講話的核心是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指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他指出,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全面論述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教育方針有了新解釋。1999年加了美育,現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上了勞動教育,也是對教育方針的全面解釋,同時也針對了當前的情況:我們的孩子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多年來我們教育不大重視勞動教育。新時代學校的變革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把握辦學方向,培養具有思想信念、紮實學識、創新思維和奉獻精神的時代新人。

教育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公民。因此教育必須適應科學技術的變革而引起的社會經濟的變革。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變革的時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已大大不同於上一代人。因此,對他們的培養方式也必須改變。現在大家都講未來教育,都講要面對互聯網、人工智能,怎麼改變我們的教育。但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不會變的。

互聯網、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教育。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虛擬性、開放性、互動性、全球性、個性性。它改變著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生態環境,改變著教育形態、教育方式、師生關係、家庭關係等方方面面。這種變革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說顛覆了整個傳統教育的觀念。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這種變革,迎接新的挑戰。我們對新的科學變革可能認識得還不夠。信息化最大的特點是虛擬性、開放性、互動性、全球性、個性性,這幾個特性在我們教育裡面還不夠,所以我們現在信息化進入學校是淺層的,沒有到深層。

互聯網、人工智能會引起教育手段的重大變革,但最主要的變革是把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最根本的變革還是把“老師教”、“老師傳授知識”變成“學生學”,“學生自己學習”。學校的任務、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未來的教育變革不光是技術方面的,更重要的還是在觀念上進行變革,觀念上的變革從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

學校教育的變革主要發生在課堂上,課堂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不能因為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就放棄課堂教學。不過要改變過去課堂教學滿堂灌、只練習不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主動地學習。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去看,老師還是比較好,講數學,我感覺他沒有把概念講清楚,而且有些地方還講錯了。有些學校,老師課講得不錯,但他沒關注到每個孩子。上課時候提問了,有一個孩子比較聰明,也比較積極,他一堂課40分鐘裡面叫了他8次,但是坐在我旁邊的小孩既不講話,也不發言,也不舉手,小組討論的時候他也不發言,老師好像沒見過他,根本不關注他,這樣能上出好課嗎?我們要教好每個學生,光教好了好學生、聰明的學生,這個孩子既不發言,也不參與,也不舉手,老師視而不見,這算是一堂好課嗎?課堂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為什麼呢?因為課堂教學是貫徹我們課標的一個重要場所,重要渠道。我們的課標是國家制定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最重要地方。很多老師講課,往往是傳授知識為主,課講好了,但是學生接收到多少。學生接收的是什麼?接收的知識還是思維?很多課程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思維可以改變世界。

課堂教學最關鍵的是要把知識傳給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培養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是集體學習的場所,我們講個性化學習,個性化學習不是個人孤立的學習,學習要在集體當中進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的反思教育報告裡面講到,學習不是孤立的,學習是在集體當中。現實環境是包括了課堂的環境、跟同伴的交往環境、師生討論的環境、同學之間討論的環境。個性化學習並不等於個人關在屋子裡一個人學習,同時課堂教學有老師引領,現在我們講以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但是我們並不是否定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引領作用還是特別重要。

為什麼說課堂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因為第一是完成國家課程標準的主要途徑,第二課堂是集體學習的主要場所,第三課堂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第四課堂教育有教師的引領。

為此,學校的建設首先要把課堂教育建設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每個老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個學生。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信息技術也有負面的東西,有些信息不適合孩子看的信息,或者有些垃圾信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個學生。

校長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建設上,課堂教學的建設包括課程的整合、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的研究、全校老師的成長。校長要走進課堂,走近教師,走近學生。

校長的領導力表現在有沒有改革的勇氣、有沒有整合課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能力把全校老師變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有共同的意願、積極的態度、創新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團結一致地辦好高品位的學校。

只要學校堅持黨的方針,堅持素質教育,堅持把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充分認識兒童的潛在能力,學生的能力比我們老師還要強,對課程的理解、教材的理解,有的比我們老師還理解的深。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就能夠提高教育質量,成為人民滿意的學校。(作者顧明遠系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本文由中國教育新聞網整理自顧明遠先生在首屆校長變革領導力論壇上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