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著名學者酈波和康震的詩詞水平?

粵菜美食聯盟


【拙幾句】

古詩詞格律學習傳承,不忘傳統也要發展適今創新!

一.為傳統而傳統將呆板失魂。唯古從古必古何能適應當今?

二微博中不少古詩詞愛好者分兩個流派、一個堅決徹底不變古律韻。一個基本繼承古律韻,為抒懷當今世界事務,有出格失律復字等狀況出現。我認為乃繼承發展創造之必須!

三,古詩詞大量的寫花草茶香,山河秀美,青山綠水,日月星辰,湖光山色,喜怒悲情,純情發揮。然我們不可沉浸古湖古月中呻詠。而不為現今高科技新時代寫作;我們不能穿上唐裝視今為唐而寫詩;也不能都去開封府學寫宋詞而古步封今;如此這般何能創新。

四總之在是寫古詩詞應該:継承與鑑賞相結合,繼承與時代相結合,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學、用、寫、研究古體詩詞卻有大家大腕兒,然宋詞牌子永遠固步不能吹春風,難道破點韻律就是反古沒文化低水平!甚至可列為反古詩文的罪人!

五隨著世界由農耕到工業革命、到衛星上天,到信息大數據,到一帶一路走世界的重大機遇,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品質的變化。古為今用不能在古詩詞中沉緬不醒。(李白如生今世決不會天天邀月醉酒,蘇軾活今天也決不會只有天天嬋娟情。他們也會乘飛機歌風雲,坐高鐵贊贊創新。我主張繼承與發展和諧,格律與創新相融,用古不可固古不適今。

謝謝中央電視臺與專家的繼古不忘本的大膽探索舉!

謝謝天下文人墨客騷詩雅詞的愛好者不拘一格再創新!

注;筆者陋見,才疏學淺,敬請諒解,因為妄評,不足辨論,一笑耳!

2018/11/11怡天海景人寫於北京。


怡天海景


看看酈波的詩就知道他倆的詩詞水平了,俗話說詩品即人品,我至今也堅信這點!別不多說,如果酈波就這水平,康震的水平也可想而知,作為非詩詞專業的文人,寫不好詩詞可以理解,但古文功底深厚的人卻連鑑賞詩詞都沒有主見和原則,只能說是一種悲哀!



閒話不多說,且來看他的詩:

【自嘲與自戀 】

世上繁華如寂寥,人間落寞勝喧囂。

風流總被風吹去,自戀之餘亦自嘲。

這寫的啥麼?繁華是寂寥,那麼寂寥又等同於落寞,而落寞又勝於和繁華同義的喧囂……初三生估計都要站起來開擼了……

【慰諸生】

天地青春生我材,山河歲月為君開。

人生不必常憂悔,境界全從逆境來。

山河與歲月相對天地和青春就是合掌了!沒法說了,詩的大忌一個接一個,還不如用白話文來教育人呢。

【生查子·芒種 】

去年芒種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衣底風來去。

今年芒種日,泣涕零如雨。不見去年人,餘此相思緒。

雖然是想表達人面桃花的寓意,但酈老師你確定這樣排章佈局合適麼?且不論抄襲,好句子放進來也被糟蹋了,汗!

從酈波教授和康震的本專業來看,他們分別在文史研究、古文論註上有較高的造詣,但對詩詞創作方面確實沒有多高的水平,差不多就是初中生中的高水平。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在這方面可稱大家,但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了,甚至連學徒都不如。

所以,人可以出名,可以提高自己的聲望,但不能膨脹。百家講壇適合這兩位教授,但中國詩詞大會卻不是兩人的落腳之地!


西山詩詞客




作為一個“骨灰級”詩詞發燒友,南某平時酷愛讀詩、寫詩、論詩。

為了對酈波和康震兩位老師在詩詞創作方面,有一個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我特地在網上對他倆寫的詩進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也好綜合評判。

遺憾的是,除了他倆在“詩詞大會”上臨場發揮的那兩首外,別無其他。

那我們就對著題頭那兩首詩,就詩論詩。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酈波老師比較雞賊,不用怎麼動腦,就信手拈來了一首四言集句詩。只有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但要想創作好的集句詩,需創作者對原詩句融會貫通。

酈波老師集的這四句,都出自蘇東坡的詞,初看眼,感覺還比較順暢,從平仄上一看,就發現問題了。

作為七言絕句,首句應以仄聲收尾,而清歡的“歡”字,實為平聲。此外,第三句,非吾有的“吾”應為仄聲,若改為“我”字就好多了。最後,第二、四句收尾,“香”和“鄉”撞韻,這些都是絕句的大忌。

對於以上幾個細小的失誤,我不相信儒雅多才的酈波老師沒有察覺,我想,可能是他大氣豪爽,不拘小節,有意放過這些瑕疵吧!

再來看看這首詩的所表達的意思:

人世間有種味道叫平淡的歡愉,

紅色的荷花倒映水中散發點點清香。

常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完全屬於我自己,

心若安閒,處處都是水雲鄉。



經我分析,酈波老師其實是想通過這首集句詩,表達沉浸在詩詞中的美好狀態,勸大家不要浮躁,安心讀詩。但火候掌控失調,有點言不由衷,詞不達意,感覺怪怪的。

我以為,這四句基本都是蘇學士晚年的作品,透露出對人生釋然與參悟,格調太高,難以駕馭,不適合強硬的湊在一首詩中。

或許酈波老師作為一個文化學者,對詩詞的領悟和對生命的感悟比我們一般人都高,蘇學士的這四句高格調詩詞,正好能表達他的境界,也不得而知了。

接下來,讓我們放鬆一下,來看看康震老師的這首風趣的原創作品。首先,我大致的看了下平仄格律,最起碼有五處錯誤,就不細說了,反正大學問家又不拘小節,我們直奔詩意。

開題“大江東去,日月經天”真是豪氣干雲啊!第二句突然就有點慫了,吐露出一股小家子氣。意識到這種頹勢後,第三句馬上又領只雄雞過來高歌一曲,以顯示威武雄壯。第四句收尾,當然不能輸了氣勢,大有屬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派頭。

回味著“康博導”沉浸在自己的詩裡,字正腔圓的吟哦、繪聲繪色的比劃,那種享受的樣子,真有點想拍他的衝動。

康博導眼神炫亮,寫詩可能差了點,但很有表演的天分。

每次看到他那迷之自信的微笑,總能讓人聯想到著名少將張召忠,他倆要是來個對對碰,絕對能碰出永不熄滅的火花。

但不得不表揚,康震老師對我們中華古詩詞絕對是真愛,不知要有多大的愛和勇氣,才敢當著全國人民的面獻上這麼一首趣詩啊!

不瞞大家說,康老師這類“老幹體”詩,我十五歲那年,一天可以寫十首玩。

也許,是我們觀眾朋友對兩位教授的要求太高了,哪條規定要求了文化學者一定要會寫詩、大學教授一定要會寫詩?

有專家指示:寫詩這麼Diaos的事,最好還是留給那些愁腸鬱結的Loser。

詩人是需要天分與歷練的,而我們的專家、教授,資歷和嘴巴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據說,酈波和康震兩位老師顯露了一點他倆在詩詞創作方面的實力後,得到了來自各界知識分子們不同程度的問候。沒想到,露這一手,掉得有點大。

還是希望大家能冷靜看待這件事,畢竟《中國詩詞大會》只是“詩詞背誦大會”,畢竟酈、康兩人只是研究者,不是創作者,畢竟他們是靠教案和嘴皮子吃飯的。

最後總結一句,酈波老師的那首集句詩,比康震老師那首“小詩”還是要強一點的。


南宮尋歡


我一直認為,學問高,不一定創作行。我上學時,老師就講過,紅學專家俞平伯,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你只要說《紅樓夢》中的一句話,俞教授就能說出在第幾頁第幾行,對《紅摟夢》非常有見解,是一代紅學大儒。就是這麼有學問的人,其文學創作也沒有很高的成就。

魯迅是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雖然到日本留過學,但學的是醫科,還未畢了業,但文字成就達到了現代最高。茣言是中國目前為止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原學歷,中學也未畢業。高玉保只讀過幾天掃盲班,寫出的《半夜雞叫》,在當時,家喻戶曉。

所以說,文學創作,需要有文化,但更需要的是豐富的生活,獨特而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超人的才華。你再有學問,但鑽到了書本里去了,你只能會是個書呆子,百無一用。有人說,寫詩詞,需要苦學平仄、音律,還充什麼專家,詩詞如果沒有意境,再嚴格的形式,也不是好詩,好好讀讀李白、白居易的詩,你就明白了。

言歸正傳。酈波和康震兩位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歷史出了名,但說實在話,他倆寫的詩詞真的與其名聲不符,寫的一般化。哪種認為名人什麼都行的看法,是盲目而浮躁的。


春日之虎


說實話,這兩首詩不看作者只是評價詩的話,不論是集句詩還是自作詩,都不是太成熟。

我們畢竟和古人不一樣,古人從小學寫詩,我們從小學背詩,大一點,學校裡也只有背詩的課,沒有寫詩的課,所以幾乎每個詩人都是從門外漢走過來的,今天不會,不代表明天不會,昨天的詩不代表明天的水平。

再貼一下去年網上幾位老師的評價,大家看看有無道理。




關於這康震酈波兩位教授,很明顯偏重於研究,但是研究的並不是創作,只是背景、含義、典故、作者生平,因為不會寫詩(酈波老師這兩年已經在學習寫詩了),所以其實講不出詩的真諦,大家聽一下葉嘉瑩先生的講座和我發的王步高教授的視頻就會明白區別在哪裡。


葉先生教你怎樣放鹽、何時加大火候、怎麼配料、何時出鍋,最終告訴您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其他人教您怎樣用刀叉、怎樣用餐巾紙、吃魚先吃哪一段、順便給您講一下廚師的生平與愛好。一個是電影學院教你怎樣作演員、做導演、作攝影、怎樣拍好一部電影;一個是教你怎樣看電影、寫影評,這不是一回事。當然學會怎樣欣賞一部好書一部好電影一桌美食,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詩詞大會也不是一個創作大會,因此請這幾位有學問又有流量的老師是正確的,我是導演的話也請他們。

關於詩論還有這樣的爭議,下面有兩位教授的看法大家可以看一看。


這兩位徐教授是會寫詩的,一個人是否能寫詩,一般看看他的微博就知道,經常在微博發言的人 ,如果會寫詩必然會發出自己的作品,水平高低大家自然能辨別。如果常玩自媒體從來不發詩作,大部分是不會寫。從這方面來說,好像酈波教授是唯一在微博發表過的,因此觀點不同,所以被以上二位學者批評。

詩詞大會引發爭論對於弘揚國學是一件好事,幾位評委和中央電視臺功莫大焉,白璧微瑕,其實也是常事。我比較佩服紀連海先生,他在一次衛視的綜藝節目中,主動說起自己對於詩詞是弱項,所以我們在詩詞大會上是不會看到紀先生的。

記得李敖在北大的演講中提到,他年輕時指出過錢穆先生的錯誤,錢穆給李敖回信接受並贈書給李敖。今天的我們還有這種氣度嗎?今天的名利世界裡,您看到過名人曾經低過頭?

希望每一個人都冷靜地從事物本身出發,就事論事,不要一開始就站隊無論對錯都去維護自家人。指出問題的極盡嘲諷,被批評的惱羞成怒,特別是今天的粉絲經濟下,本尊還沒說什麼,粉絲們卻拔刀相對了。好的東西壞不了,壞的東西好不了,所有的東西都會被記錄下來,有個人叫做歷史,他最公正。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比較認可徐戰前先生的話 ,說話是人的權利,允許人說錯,自然允許人批評。旁觀者發言、看熱鬧自然也隨意。只是真正喜歡詩詞希望學習的人要冷靜,這樣才能真的找到方向、學到知識,知道畢竟你不會希望自己一輩子停留在打油詩的水平。

其實大多數人對於詩,就像老街面對書法一樣,一副字好還是不好,我只能聽人家說,你是范增好 ,他說啟功好,我是搞不清楚的。但不妨礙我偶爾看看書法,高興了寫兩筆,管什麼章法筆法自得其樂就可以了。

另,絕句有律絕句,也有古絕句,古絕句是非格律詩。

您說呢?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咱們先看酈波教授的集句詩,形式上乍一看像是首七絕,詩云:

人間有味是清歡,

照水紅蕖細細香。

長恨此身非吾有,

此心安處是吾鄉。

實話實說,這期節目我沒看,咱就詩論詩。

首先,看形體格律。

①三句吾字處應為仄聲,四句也沒見救拗。

②二四句失韻,首句平起平收,著歡字入韻,屬上平十四寒;二四句香鄉屬下平七陽,皆失韻。

③重字。三四句都有“此”,絕句一般不宜重字,至於香和鄉,有人說撞韻了,我認為這個不算毛病,也沒有犯忌。

其次,看詩意詩境

我們把原詩直譯一下:人生最有趣的其實就是平平淡淡的快樂(不需要講排場搞奢華),就像在水面投下倒影的紅蓮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時常苦惱我這身軀殼不是自己的(大忙人),能讓我心情安定的地方就是我該在的地方。

起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沒毛病;第二句照水紅蕖細細香,也算是承住了,問題不大。第三句長恨此身非吾有,轉的雖然有點做作,也挑不出啥硬傷,第四句雖然結的有點僵硬,意思是可以連貫起來的。詩意上雖然差強人意可以講通,但若談詩境,可就不敢恭維了。詩境與結構關聯極大,既然拼湊的如此生硬晦澀,又何來美感而言呢。


再看康震教授在詩詞大會落幕時所作的七絕:

大江東去流日月,

古韻新妍竟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

一代風流唱春暉。

說實話,康教授這首詩比酈波的集句詩更糗更爛,實在沒有耐心硬看下去。前兩句想學襲蘇東坡毛澤東的詩風銳氣,後兩句直接拼上了“老幹體”。此詩問題太多,出平仄出格好幾處,結構上更是直不隆冬生搬硬湊。

大江東去流日月勉強看得過去,古韻新妍競芳菲(把自已看成園丁)也行,雄雞高唱咋回事?莫不是參賽選手都是雄雞?哪朝哪代有哪位詩人把同臺競技的秀才舉子比作雄雞了?好像沒有吧。一代風流唱春暉,若說風華風姿我覺得還算妥貼,風流二字極其超拔厚重,試問臺上的選手是否真正可以擔當得起呢?

康老師,您是真的震到我了。



總之,詩詞大會各大評委的出糗讓我更加堅信了兩句哲理:

①高手永遠在民間。

②一流的學生永遠不是靠老師課堂教出來的。


抱庸齋主


《中華詩詞大會》舉辦了三屆,著名學者酈波和康震也做過三屆評委。電視上,兩位教授激情所誦之詩,是用中華詩詞特有的一種創作方式,摘取眾家詩句再經二度創作而成的

集句詩

應該說,教授們本是想揚長(飽覽群書,旁徵博引)避短(業餘寫詩,並非專長),所以才尋章摘句用“薈萃群英”的方式創作。然而遺憾的是,大學問家不一定是大詩家,兩位名師的二首力作,無一倖免地從揚長避短,變成了揚“短”避“長”,以至讓詩詞愛好者們有些失望。(兩首詩回答者中多有完整評述和補充,我就不東施效顰,重複品說了)回頭再看看明清文學家創作的集句詩,即便一首詩薈萃八名詩人的詩句,他們也能完美地做到起承轉合,格律嚴謹。

中國集句文學的發展,據說是“濫觴晚唐,盛於宋明”。現錄兩首如下,供詩歌愛好者學習欣賞。前一首為非著名詩人的集句詩;後一首主要是著名詩人的集句。括號內是原創詩人的姓名。


——《七 夕》——

  • 燕闕天高暮雨收,(郭鯤渙)

  • 重霄仙女會牽牛。(宋邕)

  • 七襄有恨留千古,(申瑤泉)

  • 雙淚交流說百憂。(方九功)
  • 環佩無聲燈寂寂,(王建)

  • 銀河一代水悠悠。(曹唐)

  • 傷心烏鵲橋邊過,(屠隆)

  • 月落烏啼不斷愁。(楊樸)

評語:不粘不脫,疑是天衣無縫。


——《題夫子玉照》——

  • 雲雁下江煙,(沈佺期)

  • 幽期遇境牽。(白居易)

  • 卷帷邀皓月,(王昌齡)

  • 倚樹聽流泉。(李白)

  • 徑隱千重石,(杜甫)

  • 山圍一席天。(郭僎)

  • 興來只自得,(張九齡)

  • 萬事且蕭然。(劉孝先)

評語:妙景剪輯,巧奪天工。引用瀟湘葉鴻湘贊集句詩一首如下:

  • 花樣推陳更出新,天衣一領稱仙身。

  • 裁縫針線渾無跡,熨帖都宜讓美人。





默金cc


很佩服現代人蔑視權威的勇氣!酈波我不清楚,康震我是真心佩服!為何?能口若懸河說出古人詩句好在哪裡,更能說出自己的見解,贏得一大片掌聲,你能做到嗎?

我做《大家玩對聯》欄目有一段時間了,很多友友都希望我能給點具體的評論,可我真是笨啊!除了說:‘’好!很好!好得很!‘’以外,竟說不出到底好在哪裡,問題出在哪裡,卻無法給出具體建議!為何?這就是凡人和才子的區別!

知其然容易,知其所以然那可不容易。我們的先人,在幾萬年前就知道了鑽木能取火,但是為什麼鑽木能取火,這樣簡單的道理到近代才解釋清楚。說點時髦的,那就是科學與技術的區別!寫詩是技術活,有點基礎,寫得多了,有文化沒文化都不是問題!過去那些民歌手,一字不識,卻能你應我答,隨你撐到哪條河,並且句句入韻,讓人會心發笑和愉悅,那就是門技術,如果你能一門心思撲入於此,也許你也能做得更好。

但是,要說出別人做得好不好,並且讓人信服,那就是門學問,也就是科學。王力先生是當代文學泰斗,他的著作都是高等院校教科書,好象並未見他出過什麼詩集,只有親近他的人才知道他的詩作水平,反正我是不知道。

王維被人譽為詩佛,他的詩詩中有畫,他的畫畫中有詩。康震就不愧為才子,能在現場用寥寥數筆,勾勒出詩的意象,讓人感覺到詩歌的魅力,換作你能行嗎?

至於寫詩,一要能力,二要時間,又有幾人能象曹子建那樣七步成詩?大多數名家都象賈島那樣反覆推敲,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那才是精品!隨口說出的精品佳作又有幾何?

我們都要象唐太宗那樣,天天照照鏡子,看看鏡子裡面那個我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再去說別人吧!


雲卷飛山


初識酈波老師,很喜歡!溫文爾雅,文質彬彬,君子如玉的感覺。記得在中華好詩詞節目中講喜歡李商隱的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與此可比擬的是納蘭性德的‘只道當時是尋常’。然後直言不諱自己是有故事的人。讓人感覺為人很通透,爽直。但我又在其他場合看到酈波老師稱自己是有故事的人,這感覺就像范增在多個節目裡說自己會背離騷,並不厭其煩的背誦,這就有點賣弄的嫌疑。

另一個不好的印象是在談白居易的‘憶江南’

主持人剛唸完"春來江水綠如藍”酈波老師就解釋起藍是藍草,一種顏料!我就起了輕視之心,覺得‘藍是顏料’這無關詩詞的宏旨。詩言志,我們應該關注詩詞中作者情感的表達,酈波怎麼能本末倒置,盡扯些細枝末節,八卦趣味呢!

後來想一想可能是節目的需要,觀眾對錶面性的知識,趣味野史更感興趣。另外,酈波老師本來就是一介書生,不可能像政客一樣講話成熟,老練,無懈可擊。從另外一方面說明酈波還有一顆赤子之心。

以上,不是批評。因為愛,才關注,才挑剔!人因為有缺點,才顯得有溫度!

康震老師是酈波老師的師兄,年歲較長,語言也更為老辣。其對詩詞的評價:中肯、幽默,富有現代氣息,已把古典詩詞與自己的語言融為一體,毫無掉書袋的嫌疑。康震老師講話音調鏗鏘,富有詩詞韻律節奏感,語言是有魅力的。一手簡筆寫意畫的功夫也不錯。更重要的是與董卿的配合、調侃,自然親切,連眼神都有默契。真讓人懷疑董卿是康震的紅顏知己…可見,康震老師人情練達!

另外,康震老師在評價詩詞時有自己的觀點,這個很難能可貴。像蒙曼簡直可稱為百科全書,像詩詞文章、名人典故、八卦野史,無一不知。可惜,沒有一句是自己的。

酈波老師如宋詞,濁世中翩翩佳公子;康震老師像唐詩,厚重內斂中年成功男。

2018.7.19 閒聊

關注就是對險峰的莫大鼓勵,有關必回



險峰論劍


一、很奇怪這兩人的詩會引起這麼大反應。兩人都不是專業的,研究領域也不是詩詞,原本對他們寫詩就不抱什麼希望,看了他們寫的後,果然,說詩跟寫詩是完全的兩碼事,他們無非再一次印證了這個道理。

知道這兩個人,並不在《中國詩詞大會》,而是《中華好詩詞》。兩人都不是專門研究詩詞的,通過他們的點評就知道,說的都是一些常識,一些熟典,對於稍微資深一點的愛好者都不會有知識上的吸引,而他們對詩詞的講解也很大眾,很多都跟官方教科書上解釋差不多,個人體會很少(也許有,但節目上不好展現)。看幾期就知道,這樣的節目都是普及型的,針對的都是普通愛好者。

二、說說兩首詩

酈波的集句:“人間有味是清歡,照水紅蕖細細香。長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處是吾鄉。

東一句西一句,一句一個意思,而幾個意思又弄不到一塊,好凌亂,酈波老師你到底想表達什麼呢?看看前人的集句

雜詠
秋煙脈脈雨微微,【唐·陸龜蒙《簾》】
回看池塘影漸稀。【唐·李建勳《蝶》】
正是西風花落盡,【唐·吳融《秋聞子規》】

孤魂空逐雁南飛。【唐·沙磧女子《五原夜吟》】

渾然天成,毫無痕跡

康震的七絕:“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竟芳菲。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第一句雖是熟調,也還行,第二句馬上就露餡了,第三四句不知所云,整首詩顯得不通。押韻都顯得勉強,為了硬押。平仄問題就不說了。

三,自我展示

用平水韻,兩首絕句

漁舟傍岸小蘆灣,水鳥行邊來去閒。

都在夕輝金色裡,船頭還見一翁眠。

環繞小廬欣有竹,別居幽境不須鄰。

多情顧我宵宵月,一片清光不染塵。

四感想

伴隨“國學熱”的興起,詩詞節目也多了起來,基本就是背,能夠背幾首的,也都成了才女才子。不知什麼時候起,才女才子的要求這麼低了。想想以前隨便一個下層歌姬都能吟詩善曲,真不知該說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我們離優秀文化已經很遠了,稍微有人沾點邊,我們就覺得了不起,要仰視。這是娛樂至死的悲哀。

(詩詞分享頭條號:詩詞桃花源 喜歡右上角(⊙o⊙)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