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筑梦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地处中俄蒙交界的满洲里,因口岸而生,因口岸而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满洲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了“一带一路”北线的一个重要的口岸枢纽。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满洲里:筑梦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铁、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也是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作用,增加‘满俄欧’等始发班列开行频次,力争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500列。”这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满洲里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2013年10月3日,首列“苏满欧”铁路集装箱班列通过满洲里国门驶向目的地波兰华沙。经过五年的精心培育,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因其正点率接近100%、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三分之二、运输成本比空运节省五分之四等先天优势,让沿途各国企业看到了无限的商机,纷纷加入到中欧班列的合作行列。

现如今,满洲里口岸已有中欧班列线路54条,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开行1135列,同比增长16.1%;货值168.4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入境中欧班列512列,同比增长34.5%;满洲里始发班列16列,班列运营质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主要集货地包括苏州、天津、武汉、长沙、广州、大连、沈阳等数十个城市,涵盖西南、华南、华东、东北等多个地区,目前已形成“全方位辐射、互联全中国”的高效畅通物流大通道。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综合保税区也在满洲里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落户满洲里,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综合保税区。

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满洲里综合保税区。

2016年9月13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

2016年12月20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

这个仅有1.44平方公里的小区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巨大的能量在于公铁空三大口岸中心交汇处的地缘优势,在于口岸通关、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及分销、展示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平台作用。

2017年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贸易值2242.02万元,其中进口贸易值1571.49万元,出口贸易值670.53万元,共征收税款46.98万元。

持续深化对外开放


满洲里:筑梦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对外开放是口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满洲里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和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部署,结合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深度谋划实施对外开放工作。

“我决定到这里掘金,正是看中了互贸区深度开放的商机。未来我计划将这些商品带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去经营,让更多人喜欢上来自西伯利亚森林的馈赠。”今年7月,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俄罗斯青年瓦列里在满洲里互贸区开了三家店。一家俄罗斯食品店、一家俄罗斯西伯利亚美食咖啡厅,还有一家销售西伯利亚蜂蜜、雪松松子、草药茶等天然食品的店。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平台。1992年该贸易区成为首批跨国界的国家级开发区;1996年11月,中方一侧单方运营;2015年,互贸区深度开放工作启动,积极拓展中方一侧功能;2016年6月,满洲里市中俄互贸免税区试运行,结束了互贸区单向运行的历史。

2017年,满洲里确定了“互贸区、综保区与国门景区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思路,互贸区在充分释放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和推进深度开放方面做了积极大胆尝试,实现了免税交易区“真边民、真商品、真交易、真发展”,深度开放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和丰硕成果。

成功引进了鄂木斯克商品旗舰店、莫斯科米拉旗舰店、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旗舰店、外贝加尔边疆区旗舰店、克麦罗沃旗舰店、新西伯利亚旗舰店以及赤塔东方糖果厂等优质俄方企业,以俄罗斯亚欧中心城市和蒙古国重点城市为核心的深度合作的开放新格局初步显现。

另外,满洲里还与东莞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合作联系。互贸区与东莞市三个镇2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意向。将东莞市甚至广东省的自主商品销售到俄罗斯,将俄罗斯质优价廉商品转运至东莞及周边辐射地区,形成一条完整流畅的南北经贸产业链。

截止到10月末,今年互贸区入区总人数94万人,其中国内游客92万人,俄籍游客2万人。旅贸累积收入3.12亿元,其中免税交易区累计交易额12477.5万元,俄罗斯背包客进出口交易总额9834万元,其他驻区企业累计交易额8847.8万元。互贸区区域内边民贸易、金融服务、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国际会展、信息咨询、跨境电商等产业竞相发展,成为满洲里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先行区。

打造三国旅游目的地


满洲里:筑梦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



“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这是改革开放前满洲里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

2001年为更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打造旅游经济,满洲里在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地征求意见,启动了城市风貌改造工作,临街楼房外立面统一为欧式风格,一座异域风情的边境城市应运而生,满洲里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批金字招牌也纷至沓来。

“满洲里是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夜晚时分,整座城市色彩缤纷。我们一起来的很多人都说,满洲里的景色比上海外滩还要漂亮,不管是灯光闪烁的街道还是城中的高楼大厦都非常有特色。”来自杭州的游客吴瑞说道。

2017年,满洲里成功承办全区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主体活动。李纪恒书记在会上指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增长点。旅游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与110多个产业相关,对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金融、零售等行业都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

正是看到了这些优势,满洲里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不遗余力。近年来,满洲里市以加快建设中俄蒙文化交融的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俄边境旅游区红色旅游提升工程全面竣工,蒙根花布拉格夏宫一期和国际木文化馆等精品景点景区建成开放,加强了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截止到今年9月,全市旅游总人数746.13万人次,同比增长10.28%。出入境旅游人数121.60万人次,同比下降1.48%,其中俄籍入境旅游者(过夜)50.40万人次,同比下降3.10%。国内旅游人数624.53万人次,同比增长12.91%,其中国内旅游者(过夜)214.60万人次,同比增长13.80%。

现在的满洲里,一年一度的中俄蒙国际旅游节、冰雪节暨美丽使者国际大赛、国际文化艺术节等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中俄蒙三国互贸通商、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海内外客商和游客流连忘返。在满洲里的大街小巷,各类富有特色的俄罗斯餐厅人气火爆,独特的“俄罗斯味道”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

改革开放40年,沿边开放30年,满洲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洲里将以更高标准建设“开放、活力、美丽、美好、幸福、满意”满洲里,不断谱写新时代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