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578.3億美元!進博會結束後的第一天,可以做些什麼?

关注|578.3亿美元!进博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可以做些什么?

6天的結束,恰恰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畫上圓滿句號。本屆進博會共有來自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617家企業參展。據初步統計,全球或中國大陸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或服務570餘件。首屆進口博覽會還吸引了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位境外採購商。這個中國首創、在世界貿易史上尚無先例的展會,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其中,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164.6億美元,消費電子及家電展區成交43.3億美元,汽車展區成交119.9億美元,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成交33.7億美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成交126.8億美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成交57.6億美元,服務貿易展區成交32.4億美元。此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47.2億美元。

進口博覽會期間,還舉辦了370多場配套活動。在6-8日為期3天的供需對接會上,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2462家採購商進行了多輪現場“一對一”洽談,達成進一步實地考察意向601項、意向成交657項。

关注|578.3亿美元!进博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可以做些什么?

“6天+365天” 打造永久進博會

進博會,為上海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開放大平臺。6天的展會期間,比節節攀升的交易額和客流量更為火熱的。全球各地的參展商帶來全球各地的產品、服務、創意,並同全國各地的採購者、專業人士與普通人在此相遇,相互間的交融碰撞,實現的不只是生意,更是對“合作共贏”的理解與認同。

進博會只有短短6天,當6天大幕尚未落下時,許多人已經相約明年此時重逢上海,再續前緣;收官一刻,也有許多人開始為明年倒計時365天。但在另一層意義上,我們不需要再作倒計時——按照年初就有的願景,進博會將通過種種方式,成為一場“6天+365天”、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中國和世界收穫了什麼

降低關稅

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擴大進口

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居民收入水平穩定增加、消費升級要求逐步提升的新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動擴大進口,從消費者的角度,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多樣化,改進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從企業的角度,擴大進口程度,營造外國企業和我國企業公平競爭環境,有利於促進我國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技術含量;進口競爭也會導致部分低效率企業破產、轉型以及資源的重新有效分配,從長遠來看,有助於推動我國企業整體的高質量發展。

放寬市場準入

以金融業、服務業等的開放為主要特點

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4月的博鰲論壇,公佈了金融和汽車行業的對外資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這展示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到現階段後的整體自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逐漸開放以製造業為主的外資准入,對推動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和企業技術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截止2017年為止,外資企業吸納了近7%的城鎮就業,近50%的國際貿易貢獻度,20%的有效專利發明,25%的工業企業利潤,20%的企業納稅額。外商投資對我國企業的技術溢出機制和競爭機制,充分激發了我國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對提高我國企業生產率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也為外資企業在華髮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營商指數逐年提高,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名前列。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擴大以金融業為代表的服務業,將會對我國吸引外資水平、質量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國全力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發出中國聲音反對保護主義

堅定經濟全球化信心

當前,世界經濟領域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在這關鍵時刻,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本身就是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分量很“不一般”。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進博會向全球市場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即中國會進一步擴大開放,無疑會讓企業獲得更多發展機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不少客商肯定中國營商環境,還表示將“長期投資中國市場”,這就是全球經濟界看好中國開放步伐、堅定經濟全球化信心的生動註腳。

中國搭臺 全球唱戲

打造世界經貿融通新平臺

一直以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僅以服務進口舉例,2017年,中國服務進口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增長了11倍,過去5年來,中國服務進口對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25.8%,是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對今天的全球經貿而言,這屆進博會無疑是一顆“定心丸”。作為一個公共平臺,進博會不僅是一張有全球輻射力的“中國名片”,更在為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提升欠發達地區對外貿易和工業化水平發揮獨特作用。遠在海外的參展國媒體紛紛讚歎,進博會是促進世界經貿融通的大平臺。“無限商機”“大平臺”成為專家和媒體對進博會的常用評價。

進博會上,12個主賓國上演“大合唱”,10多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而這些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很多就來自“一帶一路”沿線。他們的企業來參展,領導人親自來推銷,不僅是對“一帶一路”成果的一種展示,也是在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的戰略定力點贊。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企業對參加本屆進博會非常積極,據中國商務部統計,這屆進博會有近180家美企報名參加,數量位列第三,而來自日本的參展商更多。外國企業的踴躍反應,無疑是源自他們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戰略定力的堅定信心。因為青睞進博會這一大平臺,一些國外參展商正迫不及待地“搶位”,想為下一屆展會提前選好更大面積、更好位置的展位。

关注|578.3亿美元!进博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可以做些什么?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奏響了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共贏未來的時代樂章。以開放促融通,創新促發展,包容促合作,公平促正義。繼"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舉辦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次積極嘗試。在多邊主義遭遇嚴峻挑戰,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2018年,中國舉辦多場主場外交活動,不僅向世界展示出開放包容、勇於擔當的大國形象,更為世界提供了更多高規格、多層次的合作對話平臺。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改革的步伐也將一往無前。進口博覽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全球的"大合唱"。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在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在合作和包容的原則下,攜手探索一條更加公正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治理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