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實體行業現在開始好轉了嗎?

谷原明


應該說,中國的實體行業的情況還有所好轉,但這遠遠還不夠。第一,我們看到中國第二季度的GDP是6.7%,這說明中國經濟沒有V型反轉,而是L型走勢,未來中國經濟還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所以不可不防。第二,我國消費零售同比增長只有8.8%,過去都是10%以上,現在大幅度的回落,說明消費目前不給力。我們離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第三,央行最近不斷釋放流動性,除了幫助金融機構穩槓桿外,就是為了幫助實體行業擺脫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這說明實體行業現在日子都不好過,從另一個側面也顯示了,目前實體行業的形勢還很嚴峻。

即使我們拋開網上數據不看,我們也會發現現在實體行業的營收越來越差,反正家裡有做生意的人都反映,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工廠倒掉一大批,商鋪也關了一大批,目前創業的風險很大。短期內很難有所好轉。所以這需要政府部門通過真正的減稅讓利,以及鼓勵民間消費和投資,只有收入分配蛋糕向民間傾斜,大家手裡面有了錢,肯可能去投資、去創業、去消費,中國的實體行業就會活起來。


不執著財經


最近幾週週末的安排都是去逛街,對沿街商鋪的情況有一定調查,今天就簡單談一談。

座標是上海,最近走訪了上海老城區各大知名街道。

總體感受如下:

1,實體店裡,服裝等穿戴的店,生意冷清。

大到海瀾之家這種品牌,小到路邊小服裝店,人都不多。

2,餐飲生意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新物種。

像盒馬這種的,在上海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另外一些新中式奶茶店,生意也還不錯,比服裝店的人都多。

3,很多店鋪都在改造,關門的不少

不少店鋪都關門改造,大概是因為傳統生意不行了,要改成新物種。還有些店鋪關了,印象中比以前的要多。

從以上的觀察,我覺得現在貌似實體並不是很紅火,做生意的人,看起來興致也沒那麼高。希望這只是上海老城區的景象,希望實體生意越做越好。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財經


看2018年10月的數據,中國實體行業雖然依然困難,但已經有向好的苗頭。

首先,前三季度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利潤不錯。

前三季度,工業利潤增長較快。鋼鐵、石油、建材、化工等行業表現不錯。

第二,企業成本降低,資產負債率下降。

這兩個數字的降低,說明企業趨於健康化。

第三,但是,不足的是,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擴張放緩。這說明,製造也企業還面臨較大的困難。

第四,就業規模和就業質量有所提高。失業率比去年低一點。

從上面的主要數據看,困難還很大,但有變好的地方。

當然,以上這些主要指標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感覺可能並不明顯。

如果我們看周圍的情況,那還會發現很多問題。這說明,還未真正好轉。

而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找工作容易、物價便宜、生活壓力小的時候,那就說明實體行業真的好轉了。

不過,按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勢頭,某些領域比如實體店鋪是很難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了。所以這個不能算是主要衡量指標。

展望未來,冬天,遲早會過去的。


靜觀財經


目前中國經濟是房地產一枝獨秀,實體民營經濟基本都在慘淡經營。

我們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來看,2018年7月份增速依然比較低,只有8.8%,6月份增速是9%,這也是除了5月份,近年來消費增速最低的一個月,而且後面較大概率會延續下滑趨勢。

這其中汽車和家電消費數據大滑坡是拖累消費增長最大的因素,特別是汽車,同比增速為-2.0%,很多汽車及相關行業的朋友也普遍反應今年行情不好,生意很難做。雖然較6月份-7%來說,跌幅已經收窄,但要知道這已經是汽車消費連續第三個月負增長了。

而家電雖然7月份消費微增0.6%,但較之6月份同比14.3%的增長簡直是沒法看。其它的如傢俱、建材、菸酒、飲料等日常消費品的消費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甚至是較大的下滑。國內智能手機消費上半年同比銳減17%,而近幾年一直紅火的白酒消費也逐漸降溫,生產商和經銷商普遍反應銷售的預收款較往年大幅減少。

可見,過去幾年的漲價去庫存,已經掏空了老百姓的錢包,居民負債上升很快,全民的財富都綁在房地產上,很多家庭都從高儲蓄率的淨儲蓄變成了淨負債,這已經大大消弱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導致近來大家討論最多的不是消費升級,而是消費降級。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7月份房地產投資增速又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同比增長13.2%,2018年1至7月加起來與2017年同期相比總共增長10.2%。而7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達到了9.9%,是6月4.5%的兩倍還多。而新開工面積暴增32%,這個恐怖的數值是自2014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經濟結構化分化也很明顯,201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7萬億元,同比增長21.1%,而受融資環境惡化,貿易戰,環保等因素疊加影響,民營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有數據顯示全國民企的總體利潤大幅下滑,但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沿海地區製造業訂單數量全面下滑,可以說過去幾十年基建和房地產對於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正逐漸顯現。

2018年,你身邊有觀察到哪些經濟不景氣的表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鹹魚學院


應該說還沒有。從上個月公佈的經濟數據看,企業利潤增速仍在下降。

實體產業是我們經濟的基礎,承接了大量的人員就業並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實業基礎,其他的服務行業都是水中花、鏡中月,所以支持和發展實體產業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國家的國策。

目前我們實體產業呈現分層發展、優勝劣汰的格局,一些好的實體產業比如以格力為代表的製造業發展就很好,因為技術進步帶來的產品附加值優勢被市場認可;一般性行業比如貿易物流餐飲等也還是相對穩定,儘管利潤不高,但是經營穩健是這幾類行業的特點,加上互聯網外賣帶來的經營成本的下降,畢竟衣食住行自古以來都是老百姓離不開的生意;但是一些大賣場比如超市之類的,就會受到電商的影響和打擊,生意一落千丈,大的商場在電商的衝擊下顯得非常衰敗。

所以我們看到,未來的實體產業要想長期發展必須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同時要和互聯網結合,提升自身的效率,由此還會有更長久的發展。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中國實體行業好轉了嗎?這,或許更顯得分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實體經營不容易,經常會面臨幾個核心問題,其中包括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不順暢、競爭壓力大、互聯網衝擊影響大等因素,而這些年來,即使央行有意降準,為小微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扶持,但實際影響反而不會特別大,而更多資金反而跑向了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虛高,反而進一步衝擊著實體行業的發展,甚至導致實體行業的萎靡不振。或許,對於實體行業來說,需要面臨的衝擊壓力不少,但更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承受能力,而要想實體行業營商環境好轉,不僅需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而且還需要有針對性的加快轉型,營造出打造實體、強化實體行業的土壤環境,這也是實體企業家得以振興與發展的重要前提,否則束縛不減、包袱不降,對實體企業家的長期衝擊依舊不減。


郭施亮


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總體趨向穩定、結構存在差異、復甦尚需時日。

總體趨向穩定,主要是與前幾年相比,實體企業的運行狀況有所好轉,各項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已經發揮了一定作用。特別是資金向非實體領域轉移的問題,已經得到一定改善。

結構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宏觀與微觀不完全統一,宏觀向好,微觀仍有較大困難;上游與下游企業之間不完全統一,上游企業因去產能政策發力,改善比較明顯,下游則沒有明顯改善;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不完全統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快,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等等。

復甦尚需時日。重點是中小實體企業如何發展,如何尋找到新的發展空間,而不是坐以待斃,或守株待兔,一切靠大環境變化來改變現狀,而應當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


譚浩俊


實體經濟遠比想象中困難 不但沒有復甦還更加衰退了.

本人一直出差跑業務 主要是各大城市縣城的商場以繁華街道商圈.廠家也跑了很多.

各大商圈除了一線城市幾個知名的好一點外其他的一塌糊塗 售貨員比客人還多 諸如部分地方的萬達廣場 當地知名百貨 街邊店除了最好的一兩條街 其他倒閉的 關門的 轉讓的不計其數 尤其以服裝店為主.母嬰店也在進一步的連鎖化大欺小 目前就藥店在積壓其他行業的最好店鋪位置越開越多.

工廠的老闆也是苦不堪言 市場環境差 各區域都在搶為數不多的優質客戶 那競爭可是剛剛的 押款 壓價 壓折扣 各項成本不斷的上升.經營苦不堪言.不怕笑話 我八月份一個月一個單都沒有開出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你說實體行業能好到哪裡去.你就問問自己從事實體行業的今年的錢好不好賺.你舍不捨得花錢 有沒有01年到08年那種百業大爆發 花錢如流水的感覺.

最後看看市場和街店主營營業時間的人流





昨天才買米


實體還能幹嗎?個體老闆在中國象小偷一樣活著,一手交著稅,一邊向那些穿著制服的臨時工,點頭哈腰,沒有一點地位,沒有尊嚴。在中國,個體經營者一點人權都沒有,完了,唱高調等於死亡,,,,


會園


5000年未有之財富大劫案

據權威媒體估算,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值430萬億元,是中國GDP的五倍有餘。這是城市化取得的好成績,但同時這也是5000年最大的一次財富洗牌。

98年停止福利分房,房地產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至2016年經過18年的發展,多數二線城市已經達到了1萬元每平米,全國房地產市值大概200萬億左右。然而從1萬元到2萬元,大多數城市僅用了1年甚至幾個月,可以用激增的財富來形容,這期間整體成本仍然在10000元以下,也就是在一年時間內普通民眾湊齊了200萬億以上的資金白白送給房地產商。多數家庭都使用前三代6個錢包的百年積蓄,而且用後30年的貸款繼續還債。居民負債率高達49%。普通民眾苦不堪言,又不得不舉債買房,使財富迅速的向少數人手中聚集,定義~總之這是5000年未有過的財富劫持計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也未曾見到如此迅速的財富轉移,少數的幾萬家房地產公司掌握了百萬億級財富,集中在那幾萬風光無限的地產企業家手裡。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數據僅是估算,不必糾結。我只是做一個例子,一個行業佔用了太多的資源,擠壓了其他行業尤其是製造業,經濟體系中,製造業是最基礎的骨骼,房地產不過是肥肉,肥肉太多了,體型是很大但很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