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躬耕隱居河南南陽臥龍崗?

飛翔的雄鷹啊


一、2013年5月27日《光明日報》國學版發文《漢之南都,時勢英雄》,中國社科院歷史學者劉慶柱、王震中,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王子今等公開發表言論,從時空環境、邏輯推理和實物資料分析諸葛亮躬耕南陽的必然性,認為漢代南陽更具備孕育催生一代賢相諸葛亮的政治土壤。此文光明磊落、擲地有聲,直接打臉被襄陽網友無數次拿來吹哨壯膽的《社科院歷史所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專家討論會結論意見》(‘’三無‘’結論——無視數百年爭論、無與會專家名單、無歷史所背書,典型的‘’老鼠開會‘’結論)。

二、諸葛亮《出師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個南陽是哪裡?史籍中以南陽代指宛城的例子不勝枚舉,襄陽說一概否認,他們一口咬定現在的南陽市在東漢時叫宛城,東漢南陽郡治宛城不能代表南陽,襄陽隆中屬於南陽郡鄧縣(真假另說),因此‘’躬耕於南陽‘’是襄陽隆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三、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記述‘’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樂宅戍是東漢安樂鄉侯胡廣封邑,遺址在今新野城北樊集鄉安樂寨。古代‘’裡‘’的概念源於井田制,1里長度約為現在的415米;‘’九十里‘’約為37422米(差不多今天的75華里),那麼安樂寨正北75裡是哪裡呢?是漢宛城!由此可知南陽即宛,南陽城即宛城。這可是襄陽說老祖宗習鑿齒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當今襄陽說盲從者們抵死不認現在的南陽市漢代即是宛城,實屬無理取鬧。做學問要誠實,習鑿齒信徒忤逆習鑿齒,豈不荒唐?

四、諸葛亮生前並不知何為隆中,襄陽說者把自家人習鑿齒在諸葛亮去世170年後杜撰出的地名‘’亮家‘’隆中(今隆中諸葛亮故居)強塞給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位於漢水北岸的東漢南陽郡,並將其禿嚕成躬耕地以套路‘’躬耕於南陽‘’,這份移花接木、指鹿為馬的功力,由不得世人不歎服並由衷給襄陽人這份超級自戀點贊。

五、最後我們一起來來扒一扒這個位於北津襄陽古城以西(略偏南)約13.6km處的所謂‘’古隆中諸葛亮故居‘’。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裡記述‘’亮家……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裡的‘’二十里‘’,換算成公里數為8.3km。我們以北津襄陽古城城牆為基線往外側畫距離為8.3km的閉合平行線,這個offset而成的方形外框,仍然圈不住現在的古隆中——這該如何解釋?有三種可能①習鑿齒說了謊;②古隆中是假的;③襄陽城漂移了。——有鑑於此,我們沒理由不質疑古隆中諸葛亮故居的真實性;而且該‘’故居‘’考古學證據同樣缺乏也是不爭的事實。

綜上,古隆中做為‘’故居‘’尚且高度存疑,遑論躬耕地?我們還是選擇尊重諸葛亮本人自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望峰鳶


諸葛亮躬耕隱居河南南陽臥龍崗?只要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只是個笑話!自古以來都公認今天的湖北襄陽隆中才是諸葛亮家、是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是劉備三顧之地!

”隆中諸葛亮故居“這個詞不是我發明的,而是當代中國政府的官方表述!而中國官方政府只認可南陽的武侯祠!1986年12月8日發佈的《國務院批轉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關於請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報告的通知

》中明確認定襄陽的文化古蹟是”隆中諸葛亮故居“

此條鎮樓。

以上信息可在“北大法寶”網站查詢。

實際上歷代南陽先祖為南陽修的地方誌也都承認襄陽隆中是”亮家“、“是”三顧地“!

  • 明嘉靖《鄧州志》是明朝嘉靖年間鄧州知州潘庭楠主持編撰的。該志書第二卷“郡紀”中明確提到“十二年, 備三顧諸葛孔明於隆中。本傳徐庶見備於新野,備器之。庶薦諸葛孔明家於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

該志書第三卷“帝紀”中介紹劉備生平時再次明確提到“備因徐庶之言,三顧孔明於隆中。”

  • 隆十九年編修的《新野縣誌》是新野縣僅存的舊志中最完整的一部。

該志書卷七“古蹟”中說“建安十二年……是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又說“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陽隆中….”

  • 清光緒年間南陽知縣潘守廉主持編撰了《南陽縣誌》。

該志書由當時在南陽文壇、政壇享有盛譽的四進士、六舉人、七秀才等17位名儒顯要組成強有力的編纂班子,歷經5任知縣,歷時6年,四易其稿,於光緒三十年刊刻問世。因其編纂質量較高,後被《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收錄其中。

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在介紹臥龍崗諸葛忠武侯祠時說:“按南陽有諸葛忠武侯廬始見唐宋人集,至元明皆有敕賜廟學、祭品、碑而名益著,或謂侯實家襄陽,南陽之祠非是。考三國志亮隨其叔父依荊州牧劉表,是時表軍襄陽,亮宅在襄陽為信。水經注謂沔水經亮舊宅是也。”

又說:“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四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表謂‘躬耕南陽’。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舉,莫敢廢況。南陽於侯其名稱自昔為著,尤非他邑比哉!今考原本舊志列入流寓而附考於此。” 

南陽縣誌明明白白的寫著“(諸葛亮)侯實家襄陽”,“南陽之祠非是”,“亮宅在襄陽為信”。而且還說得很清楚,雖然“南陽祀侯固宜歷代”,只是“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也就是說南陽臥龍崗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人民對諸葛武侯的愛待之情,才在臥龍崗“築居以像之”。像的是“以此推之”之前“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亮家啊!即臥龍崗不過是模仿襄陽隆中而已!

  • 民國時期,南陽方面對《明嘉靖南陽府志》進行修訂,編撰而成《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

主持編撰的張嘉謀先生是今南陽市宛城區人。他是民國教育家、藏書家,擔任過河南省議會議員、河南通志館纂修、河南省博物館館長等職。他在河南首創新學,創辦有南陽敬業學堂,河南女子師範學堂等學校,在當時河南教育界與李時燦並稱為"北李南張";他曾大力贊助並親自參與安陽殷墟的發掘;創辦了南陽第一所圖書館,並將自己所有藏書捐獻給圖書館;主持參與編纂了《疆域沿革志》、《南陽府志》、《南陽縣誌》、《河南通志》、《方城縣誌》、《鞏縣誌》、《孟津縣誌》、《中州詩抄》等,著有《浚縣彝器》、《殷墟彝器》、《汲縣彝器》等書。這樣一位南陽本地的學術大家、教育大家在他編撰的《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中多次支持“隆中說”!

在校注“古蹟”條中關於《嘉靖乙酉撫民右參政許復禮奏請敕賜廟額祭文爰定祭品知府楊應奎增修大備事載碑記》(簡稱“明嘉靖碑記”)提出質疑說:“案,碑援襄藩光化王奏請頒題額祭文,因謂此亦隆中,蓋非。或又謂侯為漢襄陽人,尤誤。三國志侯傳注引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此漢隆中確屬鄧縣,不屬宛。漢時襄陽為南郡屬縣,縣境西止十一里,故水經注謂襄無西。”

校注說所謂“臥龍崗亦隆中”的說法是“蓋非”,即是錯誤的!針對的是“明嘉靖碑記”中提到“(臥龍崗)此亦隆中地,蓋秦以襄陽隆中為南陽郡也。”原來如此,大概因為襄陽隆中秦時屬南陽郡,後來不屬於了,所以南陽人就把臥龍崗附會成“此亦隆中地”!

同時校注還承認了襄陽隆中在漢時確實屬於南陽郡鄧縣,襄陽縣西十一里確實為襄陽縣西界,襄陽確實無西!這些可都是南陽教育學家明明白白寫進南陽府地方誌的實據!

該校注“流寓”條關於“諸葛亮漢末流寓葉縣”再次提出質疑說;“案,亮三國志卷三十五有傳魏略曰亮在荊州遊學,每晨夜常抱膝長嘯。漢荊州刺史治襄陽,所領有南陽郡。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故亮自稱躬耕南陽。葉縣屬穎川郡,隸豫州。若亮寓葉,不得謂南陽荊州也。”

這裡校注否認“諸葛亮漢末流寓葉縣”,再次肯定“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

可以說南陽各個時期地方誌為今天襄陽隆中“是諸葛亮故居“、”是劉備三顧地”提供了鐵證!連南陽方面的自已的地方誌都不認可自已的臥龍崗,那麼說”臥龍崗是諸葛亮的故居“的依據又從何而來呢?

從其它歷史史料上看,

  • 最早記載隆中是諸葛亮家的是東晉歷史學家習鑿齒,他《漢晉春秋》雲:“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後人評價習鑿齒為"異代相知習鑿齒,千秋同祀武鄉侯\


    飄逸的歷史


    別說了,看看我們南陽大街上掛的公益廣告。無力再噴。




    宛城小楊


    問:諸葛亮能從山東臨沂到湖北襄陽,為何不能從湖北襄陽到河南南陽??答:因為諸葛亮躬耕地不在河南南陽——湖北襄陽神邏輯

    1、問:諸葛亮是哪裡人?

    答:襄陽人,因為"亮家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習鑿齒!

    2、問:諸葛亮躬耕地在哪裡?

    答:在襄陽,因為諸葛亮言"躬耕於南陽",而"南陽,襄陽一帶"——2003年人教版教材"註釋"(當年襄樊市長五上北京,得出一個自己打自己臉的“結論”——不說對錯)!!

    3、問:諸葛亮是哪裡人?

    答:諸葛亮是襄陽人,因為諸葛亮娶了襄陽媳婦。

    4、問:諸葛亮墓在哪裡?

    答:在襄陽,因為諸葛亮的叔父、老婆、老師、朋友……一輩子都在襄陽,所以諸葛亮一輩子也在襄陽,死了也葬在襄陽!陝西人民要注意了!!

    5、問:襄陽在哪裡?

    答:在大韓民國江原道!!

    所以,外有韓國棒子,內有襄陽李鬼!!


    斷鷹攀崖


    外有韓國襄陽郡搶四大發明和孔子故里,內有中國襄陽市搶孔明躬耕地,棒子文化一脈相承,厚臉無恥!襄樊就憑著習鑿齒一句"…號曰隆中”(就是此地美稱、雅稱、別稱為隆中),瘋搶幾百年。

    近代再次變瘋:改市名,改鎮名,改山名,改教材,改古典詩詞、改古地圖,改街名,改《出師表》、改校名、刪改所有網絡詞條,攻關商請中風磚家譚其驤改囗題詞出偽證、造廣場、用推土機造假臥龍崗、造假茅廬、篡改仿造岳飛在南陽石刻手跡、在民間徵集古董……每一動作都是鐵證如山,硬是把三十前還是幾間老房的阿頭山打造成一片仿古建築群,真是無賴,簡直是歷史竊賊和歷史攪屎棍。

    丁寶齋活著時上竄下跳,明著造假,這個歷史騙子累死後,近期又出現幾個襄跳蚤,天天爬在屏幕上,一看見堅持躬耕南陽觀點的人馬上跳出來咬!他猶如洗了腦的東突分子,不聽正史描述記載,只因諸葛亮一句:躬耕於南陽,就必須咬住一句:襄陽城門口的"號曰隆中”(實際叫阿頭山)就是二百六十里外的南陽管,不管中間隔大漢江,隔萬山,非賴上南陽,那怕是南陽一塊飛地也中,漢代時這個小地塊必須是你南陽的。九頭鳥就是精明:先改資料,再明搶強奪。根據號曰的這個假隆中(又稱:克 隆中 心)需要,用錢和土特產搞定一切,混淆一切!!





    直播南陽


    一群文盲,不懂裝什麼,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南陽指南陽郡,古南陽郡比現在的南陽市範圍大多了,包括襄樊在內。具體說諸葛亮是在古南陽郡襄樊隆中這個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襄陽市隆中,國家是經過專家論證後得出結論的,不是你們這群什麼都不懂的文盲,只會摳字眼。古書只能作為現代考證的參考,不能直接定論,除非地域文化無差別,可能嗎?除非再過100年,襄陽和南陽合併成新的南陽市(南陽+襄陽),到時候你再說諸葛亮在南陽隆中,就沒有問題了


    鷐鷀䳿鵰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這是諸葛亮寫給劉備的。不要忘了,劉備當時是住軍新野的,劉備當然知道諸葛亮說的南陽是哪個南陽,絕對不會認為是南陽郡。諸葛亮說的南陽應該是和劉備住軍新野是平等的。依諸葛亮的聰明,諸葛亮斷然不會把自己說的比劉備出身高貴。所以諸葛亮躬耕只能是現在的南陽,絕對不是後來人說的南陽郡。


    月季四季香


    “襄陽說”還有一種觀點:比較兩地環境,南陽臥龍崗在鬧市之中,而襄陽隆中則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所以,襄陽古隆中更像諸葛亮的躬耕隱居之地。呵呵,腦洞又大了,“像與不像”和“是與不是”完全是兩碼事,難道東漢時隆中就是4A級風景區?諸葛躬耕的臥龍崗周邊都是高樓大廈嗎?別的不說,隆中風景區在那個風景秀麗的山窩裡好不容易平整了20畝地,說這就是諸葛亮的“躬耕田”。一家四口20畝地現在看起來是不少了,但在漢晉時期夠嗎?文革時期河南山區一畝地只收十幾斤糧食的農田比比皆是。另外,當時的土地制度是“屯田制”、“佔田制”以及“授田制”,史書記載,當時男子15歲以上,授種粟谷的露田40畝,婦人20畝。奴婢同樣授田。耕牛1頭授30畝,限4頭牛。授田視輪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即“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休及還受之盈縮”。地方官吏按官職高低授給數額不等的職分田,刺史15頃,太守10頃,治中、別駕各8頃,縣令、郡丞各6頃。可見,這個時期“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這應該是漢晉時期保障躬耕生活的最低標準,如果使生活稍微富足些,還要有丁牛和桑田,再考慮土地輪休,還要兩倍、三倍的土地。我們想想看,諸葛亮一家如果窩在隆中那個小山溝裡,就那20畝地,夠養活誰?在那個時期,這點地能過衣食無憂的“隱居”生活嗎?孤零零的一家人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山衝裡,能知曉天下大事嗎?何況劉表還要關照好友諸葛玄,就給20畝地?一個縣令還有6頃地呢,劉表給諸葛玄一家20畝地,別寒磣人啦!再說了,隆中村難道只有諸葛亮一家人嗎?你諸葛亮一家把這20畝地都佔了別人還怎麼活?所以,拿隆中風景秀麗來糊弄人純粹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二十畝地在東漢末年養活一家四口東漢就是一個天方夜譚。而南陽臥龍崗,位於宛城外七里的淯水岸邊宛襄大道旁的高崗上,良田阡陌,土肥水美,交通便利,文化厚重,躬耕是什麼?就是種地呀!相比之下,稍微有點腦子就知道諸葛亮應該在哪裡躬耕。“襄陽說”之所以把諸葛亮的躬耕編造成“隱居”,可能也和隆中這個小山溝根本不適合躬耕有關係吧!

    劉備三顧茅廬時駐軍新野沒有爭議,新野距北邊的臥龍崗和南邊的隆中差不多,都是一百多里。向北一馬平川,向南則必須渡過漢水。秦漢期間皇帝和各地軍閥為牢固掌握將領和軍隊動向制定了著名法規《擅興法》,規定:駐防將官未經天子和上級主將的號令私自出兵,或者將官私自出界、離部,都要遭到軍法的嚴厲制裁。《漢書·元勳表》載:京師宿衛軍官李壽未經許可私自離開長安到城外送客,依軍法被處以死刑。劉備到荊州後寄人籬下,自然處處受劉表節制,“備時羈旅,客主勢殊”,劉表又是個“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心胸狹窄之人,對劉備“不甚信用”、“表疑其心,陰御之”。漢水南的襄陽是劉表近臣蒯越、蔡瑁等人的防區,而劉備的作用就是替劉表看好荊州的北大門,防區在漢水北新野至博望一帶,行動必須受劉表節制。如建安七年(202年),“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建安八年(203年)劉表“使(備)拒夏侯淳、于禁等於博望”。所以,沒有劉表的命令他絕不敢私自到防區以外的軍事重地襄陽去的,更不可能在劉表的眼皮子底下和諸葛亮密謀取代劉表,謀取荊州的“對策”。試想,鮮衣怒馬的劉、關、張三人由新野到隆中,必須渡過水闊流急的漢水,戰亂年代的渡口,肯定有劉表關防和探報,寄人籬下的劉備自然懂得違反《擅興法》的結果,難道他還想再來一次“馬躍檀溪”嗎?從這一點來看,劉備“三顧茅廬”只能北上臥龍崗,而絕不可能南渡漢水到蒯越的防區襄陽隆中去“策劃”謀反劉表的“對策”!

    在躬耕地問題上,襄陽幾乎所有的觀點都跟諸葛亮唱反調。我們先看看諸葛亮自己怎麼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而襄陽怎麼說的呢?1,南陽不是南陽,是“襄陽”;2,諸葛亮不是真躬耕,而是“假躬耕”真隱居;諸葛亮不是種地,是地主;3,諸葛亮不可能“苟全性命於亂世”,他絕不可能去南陽那樣的“亂世”“苟全性命”。他只能在襄陽“綠洲”高談闊論。4,諸葛亮說他躬耕時“不求聞達於諸侯”,襄陽偏偏說諸葛亮躬耕時連郡守職位都不屑一顧;5,諸葛亮說他躬耕時地位“卑鄙”,襄陽偏偏說他是“高富帥”,廣泛結交高門世族,娶了沔南名仕的女兒黃月英(也不知哪本書記載有黃月英三個字,八成又是瞎編);6,諸葛亮說他躬耕時住的是草廬,襄陽偏偏說諸葛亮住的大瓦房,“屋基極高”“雕薄蔚彩”“有避暑臺”“有井,廣五尺”整天琴棋書畫。你看看,爭諸葛亮躬耕地不以諸葛亮說的為標準,而是自立一套,連諸葛亮都得聽襄陽的,天下有這麼不講理的學術爭論嗎?一些襄陽專家還說“躬耕於南陽”是個“偽命題”,諸葛亮是“假躬耕,真隱居”。奇了怪了,既然襄陽認為諸葛亮是“假躬耕”,那就把隆中認定為“諸葛亮假躬耕之地”好了!笑話啊,“偽命題”和“假躬耕”之地也值得襄陽絞盡腦汁、頭破血流的去爭嗎?再說了,襄陽的地主都那麼寒酸嗎?住在全村20畝地的窮山溝裡,虎狼出入,荊棘密佈,往東過了萬山才有大路,出個門都極其困難,在這樣鳥不拉屎的荒郊野外,怎麼可能洞察天下大事?


    奔流到海不停留


    魏晉時期建的武侯祠就是實證,為什麼不建在襄陽呢?



    呂不韋的兒子秦始皇


    謝邀。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隱居(今河南)南陽臥龍崗,這與東漢末期的政治情勢及南陽城(宛城)做為東漢陪都所處地理位置密不可分。詳細分析請參閱2013年5月27日《光明日報.國學版》文章《漢之南都,時勢英雄》,著名歷史學者王子今、劉慶柱、王震中等用獨到視角所做嚴密論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做為中華文明史璀璨印記流芳千古,現代某地裹挾地域私利操縱幾場專家“老鼠會”,發幾篇移花接木的彎彎繞牛雜軟文,是無法把“躬耕於南陽”套路到“古蹟克隆中心”的。

    史書記載中,“亮家”、“亮宅”在襄陽出現較多,這也是許多人包括一些歷史學者相信“襄陽說”的主因之一。諸葛亮《出師表》交待“躬耕於南陽”,那麼這個“南陽”在哪裡?今日的隆中是不是“南陽”呢?

    據《蜀記》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這裡的“隆中”是否即今日隆中呢?答案是否定的。“天子命我於沔之陽”,這個“陽”字已經道出了底細,在中國古代,山南水北曰陽。“沔之陽”是指漢水以北,因此,今天位於漢水以南的隆中肯定不是《蜀記》中的隆中。《史記。秦本記》記載: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初置南陽郡”。註釋引《正義》曰:“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資治通鑑》:“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 《晉書•地理志》:“漢水以北為南陽郡。”《南都賦》:“南陽居陪京之南,在漢之陽”……

    史料清楚記載:漢水以北屬南陽郡,漢水以南屬南郡。面對這樣的歷史,襄陽人怎麼說呢?我們還是看看“襄樊說”的鼻祖習鑿齒自已怎麼說。習鑿齒在《隆陽耆舊記》卷三《山川。漢水》條中說:“秦兼天下,自漢以北,為南陽郡”。連習鑿齒自己都承認南陽郡與南郡是以漢水為界,漢水以北才是南陽郡,而位於漢水之南的隆中自然不能屬於南陽郡,自然也不能成為“躬耕地”。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記述“襄陽有孔明舊宅”,其《漢晉春秋》又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雖然前後矛盾,但唯一清楚交待的是諸葛亮住所與襄陽的關係,與躬耕地無涉。陳壽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裡僅說“亮躬耕隴畝”,並無以習鑿齒“號曰”式敘述去想當然地交待沒有前史書記載的躬耕地所在,這是陳壽做為史家理性高明之處。而“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這幾句話,反而更傾向於證明躬耕地遠離其躬耕之前生活的環境—襄陽城。

    我們爭論的焦點是「躬耕地」和「三顧之處」,有些地方是他的家但並不一定就是他的躬耕地,而且無諸葛亮在南陽(宛城)活動的記載很容易解釋,他在南陽的躬耕生活已經淪落到了“卑鄙”的地步,“不求聞達”,居處僅“草廬”而已,還有何事好記?何處可留呢? 他當時是一介普通的布衣,若不是幾個親近的人誰會注意到他在南陽做了些什麼?加上東晉南北朝時期東晉和南朝的基本戰略是“守淮”和“守漢”,襄陽多在東晉、南朝統治之下,南陽則多在北朝統治之下,荊襄文人往來不便,所以,在諸葛亮的生平中,建安二年至十二年在南陽的活動記載是一個空白,只有他在《出師表》中短短五十九字自述。但在襄陽的活動在這個時期同樣也是一個空白。雖然躬耕前的遊學和出山後的政治軍事活動均有記載,但就是沒有躬耕活動的記載。這也間接證明,這十年間,諸葛亮確實不在襄陽,而在他自己所說的南陽。縱觀《出師表》全文,諸葛亮言辭懇切帶有感情,有些是他對自己親身經歷的回憶與感受,在談到躬耕之事時,他只不過是將自己當時的生活如實地反映罷了。

    更權威的史料:司馬光《資治通鑑》語“初,琅邪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明明白白交待襄陽隆中(隆中屬襄陽縣,襄陽縣歸南郡)與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之南陽郡無涉,故襄陽隆中絕對不是諸葛亮躬耕之處。裝睡不醒的襄陽說盲從者,與韓國江原道襄陽郡搶孔子、搶端午、搶屈原的棒子何異?

    綜上,“南陽”剔除了隆中,躬耕南陽只能在古南陽郡範圍內,最大可能就是身兼古隆山之名、並擁有從東晉時就開始立祠祭拜的諸葛亮庵(後擴建為武侯祠)的古南陽(宛城)西七里之臥龍崗了。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