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和退休金、退休工龄有直接关系么?

吴帅澎


个人档案和退休金、退休工龄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可以分为这么几项:

第一,没有个人档案也可以办理退休,领取退休金。可是这种情况仅限于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交纳社保的情况。

没有职工档案会吃亏。最重要的是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有视同交费年限职工主要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的国有企业固定工,上山下乡知青务农时间,国家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这些档案一旦丢失,很难补办,需要查找相应的证明材料证明有效才可以,非常麻烦。


第二,个人档案要跟退休工龄相符起来。

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劳动合同、招用工手续和解聘手续的纸质档案材料。社保里的缴费年限必须跟职工档案组合起来。

相应的招用工手续如果丢失,如果是缴纳社保之后的缴费年限,一般可以通过查找原先招用工信息、手续等方式补办。

第三,退休工龄越长,退休金越高。

退休工龄实际上就是指我们的缴费年限,根据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越高。

不过除了交费年限之外,也有交费指数等因素会造成各人之间的养老金差异。总体而言,养老金计算公式还是非常复杂的。

相对于职工档案,提以下建议:

第一,职工档案一定要委托到当地的公共就业机构和人才交流机构管理。不要经过个人转递,档案管理机构可以拒收。可以有效防止丢失的风险。

第二,要将本人的职工档案一定要从就业开始理顺好,做到所有档案材料都不缺。否则退休时来回奔波非常麻烦。而且有的情况会因为档案缺失,导致缴费年限少认,自己会吃亏的。甚至会出现丢失职工档案无法退休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本人的档案。


暖心人社


个人档案和退休金、退工龄有直接关系吗?

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个人档案关乎自己的退休问题,一定是和退休金以及个人退休工龄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个人办理退休是一定要看职工档案的,因为从职工档案中我们可以确定个人的出生年月,个人的参加工作时间以及是否为特殊工种等等相关信息。个人没有档案,一般来说是无法办理退休的。

一般来说,档案中主要存放的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的相关材料。一般来说,如果个人档案比较齐全的话,档案中会有个人的入团申请书,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出个人档案的记载的出生年月。(这是因为我们在确定个人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时候不是一句个人的身份证,而是依据个人档案,而档案中所记的出年月就已填表时间最早的那张表上所记载出生年月为准。)

如果个人的档案中没有入团申请书,有些地区还有社会劳动力登记表,在这上面有个人的出生年月,并且有当地公安局派出所的盖章,也是可以确定为个人的档案出生年月的。

其次主要是看个人的工作经历,个人的工作材料中,可以判断个人是否有视同缴费年限以及是否当兵、下乡知青的经历,因为这些是可以计算工龄的。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非常清楚,但的重要意义,因为没有答案的话就无法证明我们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说我们确实当过兵、有过下乡知青的经历,但是没有证明材料也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所以通过档案我们可以确定个人的参加工作时间,从而计算出个人的工龄,那么,如果个人有事等缴费年限的话。我们可以算作个人的缴费年限,再计算退休金时就会提高个人的缴费年限,这样个人退休金才会更多。如果没有档案,无法确定个人的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即使我们之前确实这样的经历,也是无法计算的。

所以个人档案与个人退休金以及退休工龄有了直接的关系。对于档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我是一名基层的社保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会每天分享关于社保方面文章。


社保分享专业户


答,不仅是直接关系,而且是直接了当的关系!退休金是有三部分组成,工龄、当地上年平均收入水平、个人上缴余额。假如没有档案资料,就无法证明你干了多少年,不能证明你干了多少年,就无法核定你的工龄,无法核定你的工龄,就无法给你办退休手续。档案虽然只是一种记录,但它承载的是事实依据。人社部门办理退休手续,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条款为准绳。你想办理退休手续,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如果档案丢失,你必须先要找回档案,或者用其它材料有效证明你曾经的足迹,你才能走进正常办理退休手续的流程。档案对于很多社会成员来讲,是仅次于死亡的大事。档案不全,长远的利益得失就混乱了,所以,大伙在现实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注意保管和跟踪,对它的存在方位和内容,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不然的话,会有一个后悔莫及在退休的路口等着你。最后说一句,今天怪别人,不如当初怪自己,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多操心。回答完毕。


0老三两0


个人档案和退休金、退休工龄有直接关系么?

1、退休金,现在应称为养老金。养老金的多寡,直接影响我们退休生活的质量,是每人都关心的问题。

那么养老金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六个方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退休时所在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基数等。

社保缴费年限中,包括两类。一类是实际缴费年限,也就是你掏了多少年真金白银。还有一类是视同缴费年限,就是说虽然你没交钱,但认定视同你交了。

2、即然你没交钱,那么凭什么认定你交钱了呢?这时档案的作用就显现了。

对企业职工而言,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前(1992.10-1995.12,各地时间不同)之前参加工作的;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言,在2014.10之前参加工作的。

根据档案来判定是否能确定你有视同保险缴费年限(又称视同工龄)。如有,应该有多少年视同保险缴费年限,甚至你参加工作时间、应该何时退休都由档案中的资料来确定。

换句话说,对于前面时间节点之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档案非常重要,也你的养老金的多少直接相关。

3、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前面时间节点之后的参加工作的人,由于没有视同工龄的问题,所以档案和你的养老金关联度不大。

但也并不是没有一毛钱关系。例如:如果有高级职称或有高级技师的人员,多数省份规定遇养老金上调不得低于当地的平均养老金标准。要看档案。

再比如:退休后享受独生子女补贴时,有些地区要求由档案管理部门出证明。等等。


老王观职场


你的问题要分两种人,一种是新人即社保实施并实际缴费以后参保的群体,这类人从缴费参保开始就凭身份证登记,社保卡或缴费手册有详细的缴费记录,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足15年养老保险凭社保卡和身份证就能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另一种是中人即实际缴费前就参加工作,其实际缴费前在国企的工龄可算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一样计发养老金,但视同缴费年限必须以个人档案中的招工报到作起始时间,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种人员也以档案中记录为准,退休年龄是身份证年龄与档案中年龄不符时以档案中年龄为准,所以个人档案对于这类人员来说是绝对重要,沒有档案或补不齐档案,你的养老金只能按社保卡中实际缴费计发,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参加养老金的计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