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犧牲在長征途中的“紅軍活菩薩”曾破譯大量祕密情報

蔡威原名蔡澤,乳名蔡景芳,1907年3月出生於福建福寧府寧德城關鎮(今寧德市蕉城區)一個顯赫的開明士紳家庭。其高祖蔡志諒是人稱“蔡百萬”的閩東首富,在閩東經營茶葉、陶瓷、鹽務、錢莊、漁行、紙業、酒業等實業;伯曾祖蔡步鍾,因助四川巡撫駱秉章捕殺石達開有功,官至雲南按察使,為清朝寧德最高級別文官;父親蔡祖熙,1903年中舉,1911年被清廷任命為湖南湘潭知府,民國初年,擔任過福建省參議員,後任過幾年寧德縣商會會長,是個愛國開明人士;外祖父林理齋是光緒舉人、康有為的好友、閩東實業家;舅父林振翰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鹽政專家,是我國第一個把波蘭柴門霍甫博士《世界語》翻譯成中文的人,著有《漢譯世界語》和有關鹽務的著作百萬餘字。

蔡威幼年在寧德接受私塾教育,後就讀於福州格致中學、上海惠靈英語專科學校。由於受到新文化、新思想薰陶,蔡威接受馬列主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該年年底,蔡威放棄學業,受黨組織的派遣回閩,由中共福州地委派回寧德與北大學生鄭長璋(中共黨員)等一道,以籌建國民黨寧德縣黨部為名,開展共產黨的活動。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捕,其家挑了兩擔銀洋到福州營救他。8月出獄後,他告別寡母和懷有身孕的妻子,重赴上海找到黨組織,爾後化名蔡威,繼續進行地下革命活動。

1931年上半年,周恩來安排蔡威參加上海黨中央特科秘密無線電訓練班(上海亞美無線電專科學校)學習,並於10月下旬受黨中央派遣離滬,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創紅四方面軍的無線電通訊和技術偵察工作,歷任中央軍委鄂豫皖分委會參謀、紅四方面軍第二電臺臺長、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第二局局長。

蔡威以其聰明才智、驚人毅力和全部心血為黨的事業忘我工作,成為紅軍的無線電情偵專家,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大量秘密情報,為粉碎敵人對鄂豫皖蘇區、川陝蘇區的多次進攻和“圍剿”,為配合中央紅軍的長征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紅軍中的活菩薩”,“千里眼和順風耳”,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褒獎。

然而,艱苦的戰爭環境和長期超負荷的緊張工作,嚴重地損害了蔡威的健康。1936年9月22日,他不幸染上了重傷寒病,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的甘肅岷縣維新鄉卓爾坪村(現改名為紅臺村),年僅2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