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在现代社会,耕种被视作一种疗愈。几年前电影《小森林》上映时,女主角市子在乡间独自劳作生活,种菜种米,太多人羡慕:那样的生活真好。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到朝九晚五的现代生活,我们离开土地的时间并不长。我们没有忘记土地的温度,只是远离了。有些人不习惯这样,他们干脆离开城市,去当“野人”。在纪录片《野外生活》中,几位年轻人参加了“史前四季”的项目,放弃现代社会的所有便利,按照石器时代的方式去生活,用石头制作工具,睡在大地上,亲手获得一切必备日用品,如衣服、食物等。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无论是去往乡下,还是试图像史前人类一样生活,回归成了当下人们最迫切的渴望。回归自然,回归土地,最终,回到自己。

自然和土地上,有什么?日本的两位老人,用几十年的农耕生活给出答案。书籍《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每天都是小春日和》,电影《人生果实》,以及日本诸多媒体都以两位老人的生活方式为原型,诠释他们的生活之道。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小春日和,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晚秋、初冬里阳光和煦的好天气”。建筑师津端修一先生在退休后,带着妻子英子归隐乡间,用几十年时间悉心打理着自家的木屋和菜园,调配泥土,种植蔬菜,研究食谱,腌制食物……不似春日珍贵,亦不像夏日骄阳,日子如秋冬时和暖晴朗。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那么,开始吧。在田地里建起原木小屋,亲手织布、种菜,与大家分享丰收的果实,尽心尽力,认真生活”。

修一和英子生活的重心在两百坪、被划分成21块的菜园子上,整个菜园全年能收获70种水果,50种蔬菜,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英子翻土、播种,修一为每一块菜地放上黄色的提示牌,多是可爱的话语,如“土豆,长大了会不会好看?”,或者“蜂斗叶茎,敬请期待”。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耕种便有收获。将成熟的蔬菜水果做成美味饭菜,是英子的爱好,每月一次把食物寄给女儿或朋友,是夫妇两人的寄托。就这样生活了40多年。英子说:一年四季,做料理和点心时,我总是尽可能使用当季的新鲜食材,也许一季下来只能吃上一两次,但味道却因此更显纯正,让人吃不够。在心里期待明年与它的重逢。我觉得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夫妻两人这样生活,身体始终健康,在菜园里健步如飞,在88岁那年,修一先生还完成了塔希提岛的帆船巡游。修一先生一直热爱帆船,英子女士是富家女出生,两人从未有过争吵,结婚65年来,英子的生活都是围绕修一展开。在看完记录两人生活的电影《人生果实》后,有影迷说:很美好,让人不怕老。

这样的生活,让人不怕老,也不惧生活的无意义。这其中,全部是非常努力、认真生活的精神。就像《人生果实》里所说的那样: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人生果实。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大自然和土地所给予的,便是认真生活的能力,让我们学会仔细而富有深意的看待物与世界。一如博尔赫斯曾写:我给你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造字句,不和梦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越老越美好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此时腾冲秋意正浓,小镇阳光和煦,我们所回归的本真,所要带给居民们的生活方式,亦如此——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