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週末又到了聚餐的時刻,養生君和夥伴們相約著去吃那家饞了好久的餐廳,可是有位領導卻無論如何約都不肯和我們一起去,原因是外面的食物都會放味精,領導一吃就吐。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唉,都是味精惹的禍啊,那麼今天養生君就好好和大家聊聊味精的那些事兒把!

味精是咱們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種調料,但是近年來,卻總揹負著“害人精”的名號,許多家庭因為覺得味精緻癌,早就放棄了它。那麼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又該怎麼吃呢?養生君就要好好跟大夥兒說說了!

味精是什麼?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味精主要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而來,過程跟酒、醋、醬油的生產類似。味精二字十分精闢地概括其本質:味--鮮味,精--精華。

食鹽、蔗糖稀釋400 倍後已感覺不出鹹、甜味,但味精稀釋3000倍仍能感覺到鮮味。所以日常烹飪使用,可以為我們的佳餚提鮮,讓食物更美味。

味精有哪些優點?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穀氨酸鈉進入體內很快分解出穀氨酸,穀氨酸參與腦內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是腦組織代謝較活躍的成分,也是腦細胞能利用的氨基酸,穀氨酸對於抗氧化有重要意義

穀氨酸和氨在谷氨醯胺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谷氨醯胺,機體需要時,谷氨醯胺也可分解為穀氨酸和氨,用於合成新的非必需氨基酸和合成核苷酸的嘧啶、嘌呤,臨床上穀氨酸可用作清除血氨的保肝藥物;此外,穀氨酸對於皮膚、頭髮還具有一定營養功效

而目前關於味精的爭議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

味精是化工合成品,有害健康?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很多人不敢使用味精,說它是化工合成品,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是小麥、玉米、大米等作物的澱粉,經過糖化、發酵形成穀氨酸,加入鈉之後變成的,根本不是所謂的化工合成品。

上世紀80年代,國際食品添加劑委員會總結20多年的科學研究成果,得出味精是安全可靠的調料這一結論,所以啊,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味精。

味精真的在高溫下會致癌?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有傳言說,穀氨酸鈉加熱到120度的時候,就會產生焦穀氨酸鈉,有一定的致癌性,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焦穀氨酸鈉並沒有致癌性,只是不像穀氨酸鈉那樣鮮美,所以在炒菜的時候不建議過早放入味精,等到出鍋的時候再放,這樣才可以真正發揮它提鮮的作用,所以正常的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

NO!正常人每天掉50~100根頭髮,若突然增多需考慮是否存在熬夜、壓力大等問題。相反,目前生物工程技術製取的穀氨酸已廣泛用以合成護髮生髮、護膚類化妝品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劑。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味精的使用方法

  1. 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以稀釋1500倍左右為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澀非澀的怪味,適得其反。
  2. 味精加熱久了會失去鮮味,所以建議大家,炒菜的時候,出鍋前再放味精,這樣做出的菜更美味。
  3. 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因此對酸性菜餚(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建議使用味精。
  4. 每個成年人每天吃味精最好不超過2克,一個四口之家,一天使用的味精,控制在2個啤酒蓋之內就好。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科普終於來了!

總之,與其過分關注味精的各種未知謠言,不如重視其已知的風險--鈉。關於各種調味料中的含鈉量:1勺鹽=2勺雞精=3勺味精

味精雖然是安全的,但味精跟鹽一樣,含鈉豐富,每5克味精,鈉含量高達1000毫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個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鈉最好不超過1200毫克。畢竟鈉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骨質疏鬆等疾病的發病率,所以大家放味精的時候,要學會控制量喲。


點擊下面的標題,閱讀更多養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