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偏远地区加速崛起四座“小城市”

茂名偏远地区加速崛起四座“小城市”

在绿水青山掩映下,电白沙琅县域副中心已初具“小城市”的雏形。 周泽佳 摄

“黑底化”的道路宽敞平整;经过“六乱”整治的街市秩序井然;圣母文化广场人们散步、慢跑悠闲自得;“一河两岸”工程正在实现绿化、美化、亮化……走进历史文化古镇高州长坡,曾经沉寂的沃土生机勃发,释放出小城市的“味道”。长坡镇的蝶变只是茂名整个县域副中心重大战略决策快速推进的一个缩影。

去年9月以来,茂名以小城市格局打造4个县域副中心,同样的变化也在电白区沙琅镇、信宜市钱排镇和化州市合江镇发生。“建设县域副中心,旨在解决县域城区偏居一隅、不利于全域辐射带动的突出问题。”茂名市委书记李红军说,“要着眼于全面带动,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三个方面统筹发力。”

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建设县域副中心,是茂名市打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11月13日,茂名将在电白区沙琅镇召开第五次全市县域副中心建设现场会,在新的阶段继续加速四座“小城市”崛起,为茂名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释放发展活力。

规划引领▶▷小城市从“纸上”落到“地上”

11月初,随着茂名市政府批复高州、电白县域副中心总体规划,4个县域副中心至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为“底线”,规划强化政府对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整体管控。

“将县域副中心按照小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功能分区和综合交通体系,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作用。”茂名市委书记李红军多次强调。

规划引领,为县域副中心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位于电白北部山区中心地带的电白沙琅镇,将打造成中国特色金龟小镇、茂名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宜居宜业区域性特色城区。

“三华李第一镇”信宜钱排镇将城镇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13.14平方公里,未来城区拥有“三纵六横”交通路网,打造粤西客都森林小城。

高州长坡镇地处高州东北部的几何中心,将在242.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发展成历史文化古镇、生态旅游名镇、健康养生小镇。

化州合江将建设生态江湾新城,打造化北公共行政服务次中心、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宜居型城市。

如今,各县域副中心制定了年度“十件实事”目录清单,推进完善交通设施、抓紧土地收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水平、提供优质教育、解决入户问题等任务落实。

在信宜钱排镇,征地工作每天以20至40亩的丈量速度推进。信宜市委常委、钱排镇党委书记梁荣晓介绍,面对几乎全新的城市扩容规划,大多项目需要新征用地才能落地建设,“群众从起初‘要征我地了’转变为‘我要征地了’,纷纷主动要求早日丈量自家用地和办理有关征用手续。”

焕然一新的县域副中心建设,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小城市正在加快从“纸上”落到“地上”。

产业支撑▶▷培养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从百足岭生态公园山顶上俯瞰,化州合江古镇风貌一览无遗。城市扩容提质的合江镇,江北、江东、城西、江南四区整体架构逐次拉开,“小城市”格局初现端倪。

位于北岸咀村委会长岐村的合江丝绸特色产业园,园内大片土地已被规整,等待新一轮规划潮。“以建设产业园为突破口,通过丝绸特色产业,活化‘合江红’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延伸特色产业链,打造丝绸特色小镇,催生农旅融合新业态。”合江镇镇长陈何生说。

在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下,县域副中心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小城”。茂名市市长许志晖认为,县域副中心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电白沙琅镇将龟养殖特色经济升级为全业态的龟产业链,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龟产业链全业态产业集聚地,带动周边观珠镇、霞洞镇、黄岭镇、那霍镇、望夫和罗坑六个镇的发展。

信宜钱排镇大胆探索和创新产业发展方式,通过拥抱“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建立电商物流园、建立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等方式,打造成信宜发展“东部动力”,辐射带动并为合水、平塘、白石、洪冠、大成东部五个镇数十万群众提供服务。

高州长坡镇以生态环境为抓手,加快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辐射大坡、马贵、古丁、深镇、平山、东岸、新垌、云潭八个镇。

化州合江聚力打造化北区域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化北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合江、江湖、中垌、平定、文楼、那务、播扬、宝圩北部八个镇。

撰文:刘栋铭 顾大炜 赖方侨

■数读

电白区沙琅镇

累计丈量土地668.6007亩,签订征地协议279.0864亩;截至10月底户籍人口增加1576人;引进医疗卫生专业人才27名。

信宜市钱排镇

完成预征地约250亩;今年招商引资增加4个项目投资总额约48亿元;截至9月底户籍人口增加1218人。

高州市长坡镇

收储土地约600亩,其中303.0688亩获批为建设用地;打造冼夫人文化特色小镇预计年内投入5000万元;截至9月底户籍人口增加1439人。

化州市合江镇

预征收土地江东片区完成601亩,城西片区完成1610亩,平整土地140亩;规划建设合江丝绸特色小镇已签约投资10亿元;截至10月底户籍人口增加1164人。

■纵深

县级管理权限下放,公共服务向县域副中心聚集

茂名探索区域

协调发展新路

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山区镇内,公共服务中心进驻了30家单位提供820项政务服务,另有24小时自助终端。以前要到县城办理的事项在这里都能办,一个来回能节省七八十公里的路程。钱排成为县域副中心后,今年6月启用信宜市公共服务中心钱排分中心,方便了周边5个山区镇40余万群众办事。

“这是县级管理权限下放、方便基层群众办事的重大举措。”钱排镇镇长苏力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逐渐往县域副中心集聚,老百姓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获得感不断提升。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同样的困境在茂名各县区内也存在。茂名的四个区、县级市,人口多、面积大,区、县级市的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全面。去年9月,茂名市委、市政府分别在电白、信宜、高州、化州发展的弱侧选取了四个有一定基础的镇来打造县域副中心,以此为支点,加快把发展短板转变成“潜力板”。

茂名在人才、用地和资金等十个方面给予县域副中心保障。如让副处级干部兼任四个县域副中心的党委书记,从市直各部门、高校和金融机构选调正科级干部挂职副书记或者副镇长,采取用地规模与人口增长以及建设用地规模增减挂钩,市级和电白区、各县级市财政分别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

战略部署中,县域副中心的建设与其他非县域副中心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县域副中心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该战略也对推动乡村振兴有实质性价值,茂名各县区农村广袤,县城无论行政服务还是经济功能都无法覆盖一些偏远镇村,县域副中心将有效弥补这块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