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狂怒》結尾,為什麼那個納粹兵用手電筒發現了躲在車底的諾曼,卻默默的走掉了?

可心叔叔7


前不久才重新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正面戰場的大規模兵團作戰,而是選取了一個比較小的部隊,這支小隊深入敵後執行任務,比如營救、比如攔截等等。

這場電影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納粹即將戰敗投降的階段,美軍這支小隊前去一個十字路口堵截一個納粹部隊,但是在此前的戰鬥中其他的坦克都被德軍摧毀,只剩下一輛坦克,結果還被打壞了,拋錨在路中間,他們只有5個人,依靠坦克作為掩體,抵擋住了德國軍隊輪番的進攻。到最後被德軍包圍,德軍向坦克裡扔了一枚手榴彈,諾曼從坦克下面的門爬到了地面,才得以保命。

這個諾曼原來是打字員,從來未殺過人,後來在隊長的壓力下不得不開槍射擊,從而當起一個機槍手。戰爭是殘酷的,就像這部電影的名字《狂怒》,戰爭令善良的人為了生存也不得不拿起槍去殺人。但是在電影的最後卻給大家一個暖心的鏡頭,就是諾曼躲在坦克下面的坭坑裡,被一個德國小兵拿手電筒發現了,在諾曼無助的求助眼神下,這個德國小兵就當作什麼也沒發現地走了。

這無疑是這部電影一個非常出彩的鏡頭,對於這個德國小兵為何不將諾曼打死或揭發,我們只能猜測其中的原因:

1、這個德國小兵也很善良,不是自願參軍的,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捲入戰爭的。面對同樣的年輕人,他無意傷害對方,於是決定放對方一碼。他就像最初的諾曼一樣,從來沒有殺過人,也不敢殺人,對殺人充滿了恐懼。

2、這是戰爭的最後階段,德國戰敗已經成為定局,這個時候多殺一兩個美軍對戰爭已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所以這個德國小兵乾脆放諾曼一碼。

3、這是導演有意安排的一個橋段,用以揭示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參與戰爭,來表達一種反戰的思想。


銘蘇先生


其實有的,事實上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調查委員會的統計,類似的事情發生了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三起,其中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二起遭遇,對方都是毫不猶豫的開了槍,真相被埋沒在歷史之中無人知曉了。唯一的一次被放過被寫成一一本書,還拍成了電影,然後被人評論為什麼這貨會被放過。據事後劇組的調查,找到了那個德國兵,問他當時問什麼不開槍?據那個德國兵說:老子早上還在跟隔壁老王的十八歲閨女你儂我儂,就差點少兒不宜的事情了,突然大門被撞開,老子還以為是老王,心裡還想這下完了,第三條腿保不住了。tm沒想到進來的是一群兵,二話不說把我從床上拉出來,塞條槍就要我跟著走。我還沒整明白怎麼回事呢,就來到一個十字路口,上頭命令我們找人,老子一蹲下就看到一輛破坦克下面有個人,看樣子像被抓姦的隔壁老王,就沒當回事了。開槍??開你大爺啊!老子連雞都沒有殺過! 以上是半開玩笑半可能,也許發生過很多類似的開槍結果,只是無人能知道了。再者,這電影的時間是盟軍開始反擊了也就是二戰末期,很多德國人已經不想打仗了,不少兵是被硬拉上戰場的,只要不是戰爭狂,還是有一定被放過的概率的。事實上,豬腳一開始也不想殺人,還跟隊長吵過架,事實上只不過類似電影一開始時的主角出現在了電影的結尾而已。然到,相同的事情,放在主角身上就是人性,放在電影結尾的德國兵身上就是意外了??


大爺62276


當初我看完《狂怒》的時候也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剛剛經過殊死戰鬥的德國兵發現倖存的美國兵時,為什麼會放他一馬呢?於是我就和另外一個朋友一起討論一個問題,最終我想我得出了答案。

諾曼本來是一名打字員,在二戰後期被強行編入“狂怒小隊”。對此他是極不情願的,因為他天性善良不好殺戮,並且看不慣隊長折磨德國俘虜的各種手段。
後來,經過幾場戰鬥的洗禮,諾曼逐漸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他從不願殺人、不敢殺人逐漸變得敢打敢殺,開始真正融入“狂怒小隊”和戰友們並肩作戰。

由此可以看出,戰爭確實能夠摧毀一個人的善良心性,它能把一個“單純孩子”鍛造為“殺人狂魔”。

但比起“身經百戰”的其他戰友,諾曼還未完全成為殺人如麻的戰爭機器,雖然假以時日那也是遲早的事。

影片最後部分,狂怒小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發現一支德國軍隊,即使知道寡不敵眾,隊長還是要求在此設防決一死戰。
雙方軍隊經過殊死戰鬥,最終狂怒小隊除了諾曼以外全軍覆沒。而諾曼很想活下去,於是他躲在了坦克底部,希望能夠逃過德國兵的搜捕。


最後,一名和諾曼一樣年輕的德國士兵發現了諾曼,諾曼當時已經絕望地舉手投降。當他們兩人眼神交匯以後,那名德國士兵就像沒看見他似的,最終諾曼得以死裡逃生。
我想,答案就在諾曼和德國士兵的眼神交匯當中。
他們兩人都是剛剛加入軍隊的年輕士兵,在內心深處既不希望殺人,也不希望被殺,只想世界和平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所以,當諾曼被發現時他的眼神裡充滿著對死亡的恐懼,而德國士兵也從他的眼神裡看到了這一點,並且因為自己也不想死而感同身受。所以,最終德國士兵放過了諾曼。

我想,如果諾曼像其他人一樣“身經百戰”的話,只會像隊長臨死前一樣充滿絕望;如果年輕的德國士兵也像其他老兵一樣“滿手鮮血”,只會像其他士兵一樣對諾曼趕盡殺絕。

因此,這就是影片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核:戰爭的殘酷會徹底摧毀一個人的基本人性,會讓人陷入殺戮深淵而失去希望。

在看遍了你死我活的廝殺戰鬥後,兩個年輕士兵眼神交匯時對活下去的共同願望就顯得彌足珍貴。他們代表著還尚未被戰爭吞噬的年青一代,通過他們讓我們由衷感受到了世界和平的彌足珍貴。

這就是本片的偉大之處。


冰焰


1945年4月,“狂怒”號坦克馳騁在德國的土地上,機長唐帶領著弟兄們從北非打到法國再到比利時,現在已來到德國的土地上打擊德國人。每個人都知道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但也知道在結束前,仍會有很多人失去生命。

殘酷的殺戮與人性的溫情在戰爭中同時存在是貫穿影片的總基調,在片中反覆出現。

影片開始一名德國軍官獨自騎著白馬穿行在硝煙瀰漫、毫無生氣的戰場上,一輛輛被摧毀的坦克沉默地矗立著,不時傳來噼噼啪啪的燃燒聲。機長唐突然從一輛坦克上一躍而下,將馬上的德軍撲倒在地,幾下就將他乾淨利落地解決掉。對待德軍的白馬,他細心地摘掉韁繩和馬鞍,親暱地撫摸著它的臉,然後讓它自尋生路。

新兵諾曼被逼著槍殺德軍俘虜,他崩潰地嚷著“還是殺了我吧”,唐還是禁錮著他的手扣動了扳機。諾曼無助地躺在地上,一雙手把他攙扶起來,是剛剛加入車隊時看似非常不友好的車友。他們讓他喝熱咖啡,給他講車長唐的故事,看似冷酷,但是心地很好,大家對他心甘情願地追隨,因為他讓他們組的傷亡最少。大家想活著回家。

溫情再次的出現是他們挺進一個小鎮,唐和諾曼進人一戶德國人家裡,唐要熱水,洗頭刮臉,然後從一個鐵皮盒子裡拿出6個雞蛋讓德國姑娘做給大家吃,那是戰爭期間彌足珍貴的食物。幸福的時刻實在是太過短暫,出發前,德國飛機來襲,諾曼剛剛結交的女友死於轟炸。現實太過殘酷,多少無辜的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戰爭的殘酷讓諾曼身上的怯懦和不忍也漸漸遠去。

《狂怒》裡一直沒有陽光明媚的天空,美麗如畫的大自然。坦克碾壓著泥濘的道路,濃雲密佈的天空暗示著戰爭的艱難。

唐以中士身份代理副排長帶領其他三輛坦克去執行任務,遭遇一輛虎式坦克伏擊,四對一,僅他們倖存下來。感受到他們每個人劫後餘生的歡喜和如釋重負,可是任務才剛剛開始,失去同伴,通訊設施被打壞,一輛坦克守衛十字路口。更糟的是在指定地點壓上地雷,履帶被炸斷,在路中間歇菜。他們要以5人之力阻擋是二三百人的步兵營。他們可以選擇放棄,隱藏到旁邊的樹林裡。可那麼希望可以帶弟兄們活著回家的唐選擇戰鬥,選擇堅守。驕傲和榮譽讓大家全部留了下來,把自己的生命留在異國的土地上。


敵人行進的步伐從遠處漸漸傳來,大家一起享受最後的閒暇時光,喝掉珍藏的好酒,出其不意地說出對對方的認同,給諾曼起了外號“機器”。越是溫馨的時刻,越襯托出最後戰鬥的殘酷。

重傷的唐和諾曼在坦克裡進行了最後的對話,“不要投降,從底倉門下去。”諾曼緊張地躲在坦克底下不知道多久,忽然一道亮光照在他的臉上,諾曼舉起雙手,衝著那張同樣年輕的臉搖頭,更多的像是懇求。就像當初的諾曼不肯開槍錯過戰機、不肯槍斃俘虜,這個年輕的德國兵應該也有人性的溫情,不想讓一個同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從自己手上消失。畢竟,戰爭即將結束。

這個情節再次強調影片主基調,不要讓戰爭泯滅人間的善良和溫情。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這個時候的諾曼已經成長為一個老兵,對付納粹毫不留情,但在他剛成為新兵的時候,4位經驗老到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
最後,只剩諾曼一個人躲在車底的時候,被一個納粹發現了,但注意,發現他的納粹是個新兵,這個納粹新兵和當初的諾曼一樣,剛上戰場,心底任存有善良,發現諾曼以後放了他一條生路。


前後對比,戰爭的殘酷無情對一個人的改變馬上就凸顯出來了,意義深刻,絕對好片兒


菜鳥花生


電影《狂怒》講述了1945年二戰戰場上一支5人的美國坦克小隊在敵多我少的情況下,深入納粹中心地帶執行死亡任務的事件。

而主角諾曼就是該小隊的一員。但是相比於其他4位訓練有素的戰士,諾曼原本只是一個打字員,他之所以加入軍隊,完全是被迫的。

所以他一開始甚至不願意殺人,也看不慣隊長虐待德國戰俘。但是隨著戰爭進一步發展,諾曼也逐漸變得麻木了。

在影片的最後,隊友們都戰死沙場,只剩下諾曼一個人。為了活命,諾曼躲到了坦克低下,希望能夠逃過德軍的搜捕。

但是很不幸,一個年輕的德國士兵還是發現了他。當時諾曼已經絕望了,完全放棄了掙扎,舉起雙手投降了,令人意外的是,年輕的士兵只是和他對視了一會兒,就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默默地走了。

這樣的結果讓很多人覺得意外,為什麼兇殘的德軍會放過諾曼?

其實原因可以有很多種。例如那個發現諾曼的士兵可能也和諾曼一樣,骨子裡是反戰的,嚮往和平,所以他才繞過了諾曼。也有可能是因為戰爭即將結束,面對手無寸鐵的諾曼,他認為沒有必要再給戰爭添上一條性命。

總而言之,導演想表現的是人性並非只有一面,例如善良如諾曼最後也習慣了殺人,而殺人如麻的德軍中也有心存慈悲之輩。



壹條電影


剛好前幾天又把狂怒有看了一片,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導演的設計,二就是電影中納粹兵的心理。


首先肯定是導演特意安排的。狂怒是一部非常殘酷的戰爭片,影片中充滿了血腥暴力,而且人性是缺失的。作為法西斯德軍沒有人性可以理解,但是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作為正義的一方美軍,同樣是沒有人性的存在,比如槍殺戰俘,把諾曼變成戰爭機器。而影片中被認為唯一還保有人性的就是諾曼,在這樣一部失去人性的戰爭片中,德國年輕納粹放過諾曼這一幕,導演就是要表現人性尚存,為了使影片的主題昇華。

其次,就電影中納粹年輕兵本身來說,成為戰爭機器還是想要一段時間的。就像諾曼一樣,本來也是厭惡殺人的,是某件事情的發生才使他成為了殺人的機器。同樣,這個年輕納粹兵可能剛上戰場,還沒有感受戰爭的殘酷,也沒有殺人的準備,因此放過諾曼可能是最合乎當時的心理的,如果都經歷過了,諾曼肯定必死無疑。

所以從導演和年輕納粹兵角度,諾曼不死,更合乎電影的劇情。


阿飛正在


這片子我沒有任何準備,也不想去了解,雖然看時猜到了情感點,但還是有幾次沒太hold住,雖然也覺得鋪墊刻意,但還是很樂意被帶動情緒。\r

戰爭的殘酷不用拍都知道了,電影更多touch到我的是感悟當下,那些我們生活中的身不由己,那些不得不做和苦中作樂,哈哈,每天睜開眼,生存本身不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嘛,而且永無止境。\r

老布還是老布,哈,我還是滿了他的,片子有意思,可以去看看。\r

我們也要加油,它守住了十字路口,我們要守住自己的夢,不要總埋怨我們的差別,我們就踩在這片別人瞧不起的土壤上,有時間嘮叨,不如好好做好每件事。\r

!我們加油!



叭一叭卦一卦


幸虧我看過這部電影,照燈的納粹是孩子,坦克底下藏的盟軍也是孩子,導演故意安排的精髓,納粹孩子看到坦克下邊藏的處於弱勢的盟軍孩子,一定是想到了自己和自己兒時的小夥伴,猶豫了一會,終於決定不出聲,雖然是敵人但他不想看到另一個和他一樣的小男孩被殺,善良的本質被這個場景激發出來了!



超人毅1978


或許是編劇想在殘酷的戰爭中給人一點溫情吧。

戰爭是恐怖的:漫天硝煙,被彈片掀起的塵土飛揚,目之所及是屍橫遍野,斷壁殘垣,燃燒的建築,炸燬的車輛,流離失所的人民,上一秒依依不捨的戀人,下一秒就因為炮彈陰陽兩隔。

但在殘酷的戰爭中,卻不乏溫情:戰友們互相打趣,諾曼在戰後的廢墟中跟美麗的德國姑娘合奏一曲,戰士們選擇堅守陣地,殊死一戰,總要有一個人留下來,替他們看到勝利,向人們講述他們的故事。

開始時電影就指出全民皆兵,許多人被迫加入戰爭,電影中沒有說那個納粹的來歷,但諾曼說過自己只是一個打字員,在路上被拉下車,成了士兵,他從沒學過怎麼開槍,也不能對孩子和戰俘開槍。

或許那個小兵之前跟諾曼一樣只是一個打字員,或許從事些別的跟戰爭毫不相關的工作。當硝煙四起時,這個孩子被迫進了戰場,他發現了車底的諾曼,而紐曼跟他一樣也只不過是一個孩子,而且當時諾曼已經彈盡糧絕,對納粹的軍隊造不成脅,當諾曼懇請他放過自己,他於心不忍,放過了諾曼。

大概無論在什麼時候人性中好的一面,永遠熠熠生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