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狂怒》结尾,为什么那个纳粹兵用手电筒发现了躲在车底的诺曼,却默默的走掉了?

可心叔叔7


前不久才重新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正面战场的大规模兵团作战,而是选取了一个比较小的部队,这支小队深入敌后执行任务,比如营救、比如拦截等等。

这场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纳粹即将战败投降的阶段,美军这支小队前去一个十字路口堵截一个纳粹部队,但是在此前的战斗中其他的坦克都被德军摧毁,只剩下一辆坦克,结果还被打坏了,抛锚在路中间,他们只有5个人,依靠坦克作为掩体,抵挡住了德国军队轮番的进攻。到最后被德军包围,德军向坦克里扔了一枚手榴弹,诺曼从坦克下面的门爬到了地面,才得以保命。

这个诺曼原来是打字员,从来未杀过人,后来在队长的压力下不得不开枪射击,从而当起一个机枪手。战争是残酷的,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狂怒》,战争令善良的人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拿起枪去杀人。但是在电影的最后却给大家一个暖心的镜头,就是诺曼躲在坦克下面的坭坑里,被一个德国小兵拿手电筒发现了,在诺曼无助的求助眼神下,这个德国小兵就当作什么也没发现地走了。

这无疑是这部电影一个非常出彩的镜头,对于这个德国小兵为何不将诺曼打死或揭发,我们只能猜测其中的原因:

1、这个德国小兵也很善良,不是自愿参军的,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卷入战争的。面对同样的年轻人,他无意伤害对方,于是决定放对方一码。他就像最初的诺曼一样,从来没有杀过人,也不敢杀人,对杀人充满了恐惧。

2、这是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国战败已经成为定局,这个时候多杀一两个美军对战争已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所以这个德国小兵干脆放诺曼一码。

3、这是导演有意安排的一个桥段,用以揭示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参与战争,来表达一种反战的思想。


铭苏先生


其实有的,事实上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调查委员会的统计,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三起,其中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二起遭遇,对方都是毫不犹豫的开了枪,真相被埋没在历史之中无人知晓了。唯一的一次被放过被写成一一本书,还拍成了电影,然后被人评论为什么这货会被放过。据事后剧组的调查,找到了那个德国兵,问他当时问什么不开枪?据那个德国兵说:老子早上还在跟隔壁老王的十八岁闺女你侬我侬,就差点少儿不宜的事情了,突然大门被撞开,老子还以为是老王,心里还想这下完了,第三条腿保不住了。tm没想到进来的是一群兵,二话不说把我从床上拉出来,塞条枪就要我跟着走。我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呢,就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上头命令我们找人,老子一蹲下就看到一辆破坦克下面有个人,看样子像被抓奸的隔壁老王,就没当回事了。开枪??开你大爷啊!老子连鸡都没有杀过! 以上是半开玩笑半可能,也许发生过很多类似的开枪结果,只是无人能知道了。再者,这电影的时间是盟军开始反击了也就是二战末期,很多德国人已经不想打仗了,不少兵是被硬拉上战场的,只要不是战争狂,还是有一定被放过的概率的。事实上,猪脚一开始也不想杀人,还跟队长吵过架,事实上只不过类似电影一开始时的主角出现在了电影的结尾而已。然到,相同的事情,放在主角身上就是人性,放在电影结尾的德国兵身上就是意外了??


大爷62276


当初我看完《狂怒》的时候也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刚刚经过殊死战斗的德国兵发现幸存的美国兵时,为什么会放他一马呢?于是我就和另外一个朋友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最终我想我得出了答案。

诺曼本来是一名打字员,在二战后期被强行编入“狂怒小队”。对此他是极不情愿的,因为他天性善良不好杀戮,并且看不惯队长折磨德国俘虏的各种手段。
后来,经过几场战斗的洗礼,诺曼逐渐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从不愿杀人、不敢杀人逐渐变得敢打敢杀,开始真正融入“狂怒小队”和战友们并肩作战。

由此可以看出,战争确实能够摧毁一个人的善良心性,它能把一个“单纯孩子”锻造为“杀人狂魔”。

但比起“身经百战”的其他战友,诺曼还未完全成为杀人如麻的战争机器,虽然假以时日那也是迟早的事。

影片最后部分,狂怒小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一支德国军队,即使知道寡不敌众,队长还是要求在此设防决一死战。
双方军队经过殊死战斗,最终狂怒小队除了诺曼以外全军覆没。而诺曼很想活下去,于是他躲在了坦克底部,希望能够逃过德国兵的搜捕。


最后,一名和诺曼一样年轻的德国士兵发现了诺曼,诺曼当时已经绝望地举手投降。当他们两人眼神交汇以后,那名德国士兵就像没看见他似的,最终诺曼得以死里逃生。
我想,答案就在诺曼和德国士兵的眼神交汇当中。
他们两人都是刚刚加入军队的年轻士兵,在内心深处既不希望杀人,也不希望被杀,只想世界和平安安稳稳地活下去。

所以,当诺曼被发现时他的眼神里充满着对死亡的恐惧,而德国士兵也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因为自己也不想死而感同身受。所以,最终德国士兵放过了诺曼。

我想,如果诺曼像其他人一样“身经百战”的话,只会像队长临死前一样充满绝望;如果年轻的德国士兵也像其他老兵一样“满手鲜血”,只会像其他士兵一样对诺曼赶尽杀绝。

因此,这就是影片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战争的残酷会彻底摧毁一个人的基本人性,会让人陷入杀戮深渊而失去希望。

在看遍了你死我活的厮杀战斗后,两个年轻士兵眼神交汇时对活下去的共同愿望就显得弥足珍贵。他们代表着还尚未被战争吞噬的年青一代,通过他们让我们由衷感受到了世界和平的弥足珍贵。

这就是本片的伟大之处。


冰焰


1945年4月,“狂怒”号坦克驰骋在德国的土地上,机长唐带领着弟兄们从北非打到法国再到比利时,现在已来到德国的土地上打击德国人。每个人都知道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也知道在结束前,仍会有很多人失去生命。

残酷的杀戮与人性的温情在战争中同时存在是贯穿影片的总基调,在片中反复出现。

影片开始一名德国军官独自骑着白马穿行在硝烟弥漫、毫无生气的战场上,一辆辆被摧毁的坦克沉默地矗立着,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机长唐突然从一辆坦克上一跃而下,将马上的德军扑倒在地,几下就将他干净利落地解决掉。对待德军的白马,他细心地摘掉缰绳和马鞍,亲昵地抚摸着它的脸,然后让它自寻生路。

新兵诺曼被逼着枪杀德军俘虏,他崩溃地嚷着“还是杀了我吧”,唐还是禁锢着他的手扣动了扳机。诺曼无助地躺在地上,一双手把他搀扶起来,是刚刚加入车队时看似非常不友好的车友。他们让他喝热咖啡,给他讲车长唐的故事,看似冷酷,但是心地很好,大家对他心甘情愿地追随,因为他让他们组的伤亡最少。大家想活着回家。

温情再次的出现是他们挺进一个小镇,唐和诺曼进人一户德国人家里,唐要热水,洗头刮脸,然后从一个铁皮盒子里拿出6个鸡蛋让德国姑娘做给大家吃,那是战争期间弥足珍贵的食物。幸福的时刻实在是太过短暂,出发前,德国飞机来袭,诺曼刚刚结交的女友死于轰炸。现实太过残酷,多少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战争的残酷让诺曼身上的怯懦和不忍也渐渐远去。

《狂怒》里一直没有阳光明媚的天空,美丽如画的大自然。坦克碾压着泥泞的道路,浓云密布的天空暗示着战争的艰难。

唐以中士身份代理副排长带领其他三辆坦克去执行任务,遭遇一辆虎式坦克伏击,四对一,仅他们幸存下来。感受到他们每个人劫后余生的欢喜和如释重负,可是任务才刚刚开始,失去同伴,通讯设施被打坏,一辆坦克守卫十字路口。更糟的是在指定地点压上地雷,履带被炸断,在路中间歇菜。他们要以5人之力阻挡是二三百人的步兵营。他们可以选择放弃,隐藏到旁边的树林里。可那么希望可以带弟兄们活着回家的唐选择战斗,选择坚守。骄傲和荣誉让大家全部留了下来,把自己的生命留在异国的土地上。


敌人行进的步伐从远处渐渐传来,大家一起享受最后的闲暇时光,喝掉珍藏的好酒,出其不意地说出对对方的认同,给诺曼起了外号“机器”。越是温馨的时刻,越衬托出最后战斗的残酷。

重伤的唐和诺曼在坦克里进行了最后的对话,“不要投降,从底仓门下去。”诺曼紧张地躲在坦克底下不知道多久,忽然一道亮光照在他的脸上,诺曼举起双手,冲着那张同样年轻的脸摇头,更多的像是恳求。就像当初的诺曼不肯开枪错过战机、不肯枪毙俘虏,这个年轻的德国兵应该也有人性的温情,不想让一个同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从自己手上消失。毕竟,战争即将结束。

这个情节再次强调影片主基调,不要让战争泯灭人间的善良和温情。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这个时候的诺曼已经成长为一个老兵,对付纳粹毫不留情,但在他刚成为新兵的时候,4位经验老到的战狼阵上果断杀敌毫不犹豫,惟新兵诺曼难抵恐惧压力,他的迟疑与懦弱三番四次将战友置于生死边缘。
最后,只剩诺曼一个人躲在车底的时候,被一个纳粹发现了,但注意,发现他的纳粹是个新兵,这个纳粹新兵和当初的诺曼一样,刚上战场,心底任存有善良,发现诺曼以后放了他一条生路。


前后对比,战争的残酷无情对一个人的改变马上就凸显出来了,意义深刻,绝对好片儿


菜鸟花生


电影《狂怒》讲述了1945年二战战场上一支5人的美国坦克小队在敌多我少的情况下,深入纳粹中心地带执行死亡任务的事件。

而主角诺曼就是该小队的一员。但是相比于其他4位训练有素的战士,诺曼原本只是一个打字员,他之所以加入军队,完全是被迫的。

所以他一开始甚至不愿意杀人,也看不惯队长虐待德国战俘。但是随着战争进一步发展,诺曼也逐渐变得麻木了。

在影片的最后,队友们都战死沙场,只剩下诺曼一个人。为了活命,诺曼躲到了坦克低下,希望能够逃过德军的搜捕。

但是很不幸,一个年轻的德国士兵还是发现了他。当时诺曼已经绝望了,完全放弃了挣扎,举起双手投降了,令人意外的是,年轻的士兵只是和他对视了一会儿,就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默默地走了。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觉得意外,为什么凶残的德军会放过诺曼?

其实原因可以有很多种。例如那个发现诺曼的士兵可能也和诺曼一样,骨子里是反战的,向往和平,所以他才绕过了诺曼。也有可能是因为战争即将结束,面对手无寸铁的诺曼,他认为没有必要再给战争添上一条性命。

总而言之,导演想表现的是人性并非只有一面,例如善良如诺曼最后也习惯了杀人,而杀人如麻的德军中也有心存慈悲之辈。



壹条电影


刚好前几天又把狂怒有看了一片,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导演的设计,二就是电影中纳粹兵的心理。


首先肯定是导演特意安排的。狂怒是一部非常残酷的战争片,影片中充满了血腥暴力,而且人性是缺失的。作为法西斯德军没有人性可以理解,但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作为正义的一方美军,同样是没有人性的存在,比如枪杀战俘,把诺曼变成战争机器。而影片中被认为唯一还保有人性的就是诺曼,在这样一部失去人性的战争片中,德国年轻纳粹放过诺曼这一幕,导演就是要表现人性尚存,为了使影片的主题升华。

其次,就电影中纳粹年轻兵本身来说,成为战争机器还是想要一段时间的。就像诺曼一样,本来也是厌恶杀人的,是某件事情的发生才使他成为了杀人的机器。同样,这个年轻纳粹兵可能刚上战场,还没有感受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杀人的准备,因此放过诺曼可能是最合乎当时的心理的,如果都经历过了,诺曼肯定必死无疑。

所以从导演和年轻纳粹兵角度,诺曼不死,更合乎电影的剧情。


阿飞正在


这片子我没有任何准备,也不想去了解,虽然看时猜到了情感点,但还是有几次没太hold住,虽然也觉得铺垫刻意,但还是很乐意被带动情绪。\r

战争的残酷不用拍都知道了,电影更多touch到我的是感悟当下,那些我们生活中的身不由己,那些不得不做和苦中作乐,哈哈,每天睁开眼,生存本身不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嘛,而且永无止境。\r

老布还是老布,哈,我还是满了他的,片子有意思,可以去看看。\r

我们也要加油,它守住了十字路口,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梦,不要总埋怨我们的差别,我们就踩在这片别人瞧不起的土壤上,有时间唠叨,不如好好做好每件事。\r

!我们加油!



叭一叭卦一卦


幸亏我看过这部电影,照灯的纳粹是孩子,坦克底下藏的盟军也是孩子,导演故意安排的精髓,纳粹孩子看到坦克下边藏的处于弱势的盟军孩子,一定是想到了自己和自己儿时的小伙伴,犹豫了一会,终于决定不出声,虽然是敌人但他不想看到另一个和他一样的小男孩被杀,善良的本质被这个场景激发出来了!



超人毅1978


或许是编剧想在残酷的战争中给人一点温情吧。

战争是恐怖的:漫天硝烟,被弹片掀起的尘土飞扬,目之所及是尸横遍野,断壁残垣,燃烧的建筑,炸毁的车辆,流离失所的人民,上一秒依依不舍的恋人,下一秒就因为炮弹阴阳两隔。

但在残酷的战争中,却不乏温情:战友们互相打趣,诺曼在战后的废墟中跟美丽的德国姑娘合奏一曲,战士们选择坚守阵地,殊死一战,总要有一个人留下来,替他们看到胜利,向人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开始时电影就指出全民皆兵,许多人被迫加入战争,电影中没有说那个纳粹的来历,但诺曼说过自己只是一个打字员,在路上被拉下车,成了士兵,他从没学过怎么开枪,也不能对孩子和战俘开枪。

或许那个小兵之前跟诺曼一样只是一个打字员,或许从事些别的跟战争毫不相关的工作。当硝烟四起时,这个孩子被迫进了战场,他发现了车底的诺曼,而纽曼跟他一样也只不过是一个孩子,而且当时诺曼已经弹尽粮绝,对纳粹的军队造不成胁,当诺曼恳请他放过自己,他于心不忍,放过了诺曼。

大概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性中好的一面,永远熠熠生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