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大型猫科动物,天性热爱在无垠的大地上捕食猎物。它们美丽的皮毛和矫健的身姿一直都是人们目光追随的焦点。但是,在现在的地球上,这些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生命已经处境险恶。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早在201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10年前,狮的种群数量还维持在10万头左右,但在2015年9月已下降到约1.2万头,直至今日大约仅剩7000头左右,非洲狮的种群数量正出现无法预料的急剧下滑趋势。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事实上,全世界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处在危险边缘,尤其是虎、猎豹、雪豹、美洲虎等已经到了灭绝边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与人类对于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控制有很大关系。因此,人类必须寻求更加有效的手段来保护大型猫科动物。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以下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国动物保护专家为寻求保护大型猫科动物的有效措施所采取的几种新方法。

让它们走近人类,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以传播它们的基因。

就其天性来说,大型猫科动物需要在比较开阔的区域捕食猎物,比如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只西伯利亚虎的觅食范围达到1000平方千米;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在纳米比亚,一只猎豹的觅食范围更是高达1500平方千米。因此,大型猫科动物保护区必须足够大才能维持这些动物的生存。然而,在亚洲和非洲人口迅速增长的地区, 保护区的面积往往过小。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即使在保护区内,大型猫科动物也未必能得到有效保护。1994年,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内,1/3的非洲狮死于由野狗传播的狂犬病。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保护区大多是封闭式的,这就无法避免大型猫科动物的近亲繁殖,从而导致它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变得越来越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野生生物学家弗兰克说:“非洲狮正在步亚洲虎的后尘,几个较小的种群分布在数个封闭式国家公园内。近亲繁殖、疾病等将很快断送掉这些大型食肉动物。”有专家预计,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处在食物链顶层的食肉动物将被人类从它们的家园中挤出去,最后的野生大型猫科动物将在下个世纪的中叶后期彻底消失。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现在,动物保护专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要阻止这一灾难的发生,就必须采取新的保护策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保护区的保护上。为此,他们提出了新的策略,包括允许狮、虎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生活在人类居住地中,至少是允许它们通过。

专家认为,尽管大型猫科动物有时会攻击人,但如果人类不去打扰它们,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过分接近人类。比如,豹经常出没于肯尼亚的内罗毕和坎帕拉郊区,当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住在美国华盛顿和阿尔塔的美洲狮也常常将废弃的建筑物甚至小货车的驾驶室当作自己的栖息场所。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提供的跟踪资料表明,圣地亚哥的美洲狮经常会闲逛到离行人道路不到100米的地方,但它们总会与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其实,全世界大型猫科动物攻击人的事件远低于其他自然灾害。在印度,死于虎口的人每年仅有30至40人,而每年死于蛇咬的人则高达2万人。美洲虎、猎豹、雪豹和云豹从未有攻击人的记录。在美国,过去100年里只有17人死于美洲狮的攻击,远低于死于雷击者。在2017年,发生了3起美洲狮攻击人的事件,只有1人丧命。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一些科学家指出,应把大型猫科动物从核心保护区迁出来与人类混居,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型猫科动物拥有更大的狩猎空间,才可能更广泛地传播它们的基因。

建立“走廊”,让彼此分离的保护区连成一片。

1973年,在印度发起了一场“虎保护运动”,为虎专门划出九块野生保护区。自此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为保护虎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于措施不当,虎仍然处于灭绝的边缘。现在,全世界的虎加起来仅剩下5000~7000头。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印度与尼泊尔边界线一带的草地和森林中,目前大约有200只老虎栖息。过去这一地区人口非常稀少,但自从20世纪50年代疟疾被彻底根除后,许多农夫、伐木者开始进入这一地区。今天它已经成为南亚的米仓。在这片4.9万平方千米的富饶土地上,居住着360万人口,一望无际的稻田连成一大片。随着土地的大量开垦,虎的栖息地消失了。由于虎不会穿越它们认为有危险的地区,因而它们逐渐被分成了三个彼此独立的种群。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为此,印度政府不断采用新的保护办法以拯救虎的命运。印度的近邻尼泊尔也正准备采用一种更先进的保护办法:建立保护区连接通道,将彼此分离的保护区连成一个连续的栖息地。这种办法被科学家称为长远保护,许多科学家坚信这是最可能获得成功的一种拯救虎种群的办法。

为了将这三个种群连接起来,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WWF)与印度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一起于2016年制定了一个远景保护计划——特莱阿克特计划,目的是将11个保护区连成一个生态系统,为虎、象、犀牛和鹿提供栖息地,但又不会将农民和牧民迁出去。该规划将在几十年内完成。

世界各地从事其他猫科动物保护的科学家们也在制定相同的保护计划,通过建立野生动物“走廊”将分散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连成一片,以便为大型猫科动物寻找猎物和配偶提供理想的场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美洲虎失去了一半的栖息地,剩余的栖息地大部分也被采伐林场和牧场分割得七零八落。对此,美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拉宾诺韦兹博士提出一个建议,建立一个3200千米长的连接带,将彼此独立的美洲虎种群连接在一起。这一连接链条将从墨西哥通过中美洲一直延伸到阿根廷北部。专家们已经确定了51个保护区,涉及到16个国家。科学家们认为,建立彼此相连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对于美洲虎的长期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采取新的放牧方式,与它们和平共处。

一般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牧人在遇到食肉动物时都想将其消灭,但在肯尼亚的穆吉兰克牧场,人们却在尝试一种新的放牧方式,这就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野生生物学家弗兰克发起的“莱克皮亚食肉动物保护计划”。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穆吉兰克牧场饲养着14000只羊和1000头牛,弗兰克正在为穆吉兰克牧场寻找一个人与大型猫科动物和平共存的新方式。为了防止狮子在夜间偷袭家畜,弗兰克教当地牧民们如何建造更高、更结实的带有刺篱笆的家畜圈。现在,在白天,当家畜群走出围栏到野外吃草时,在它们的周围都有配有步枪的人站岗,如果狮子试图袭击牛羊,他们就会朝天开枪,将狮子阻止在一定的距离外。这样,农场主花在每头狮子身上的成本费用,包括警卫费、狗、篱笆和不可避免的家畜损失,为每头每年350美元。穆吉兰克牧场共有10头狮子,算起来每年需花费3500美元。但是,那里的人与狮子和平共处的景象已经开始引起旅游者的注意,从而为穆吉兰克带来了新的财源。这种双赢的试验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在印度北部的拉达克山区,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放牧帕什米纳山羊的牧民们为了能让羊群长出柔软、厚密的羊毛,常常让它们在露天过夜。但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使羊成了雪豹的猎物。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牧民们非常憎恨这种动物,因为雪豹钻进羊圈后,其凶残的杀戮本能便会暴露无遗,一个夜晚咬死20只山羊是非常平常的事,最高记录是一个夜晚咬死107只羊。为了避免人们去猎杀雪豹,雪豹保护协会的杰可逊将其很大一部分工作集中在教育当地人如何在雪豹出没的地方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家畜。办法很简单,而且花费也不大。他为牧人们提供丝网和柱杆,这些东西可以有效地将雪豹挡在羊圈外面。羊群白天在野外吃草时也可能会遭到雪豹的袭击,但雪豹在白天捕食时一次只会杀死一只,从经济上来说牧民们遭受的损失并不大。

大型猫科动物对家畜的攻击,是人与大型猫科动物发生冲突的最根本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大型猫科动物觉得捕食家畜远比猎取野生动物要困难,因为猫科动物都是机会主义者,如果它们能比较顺利地捕捉到鹿或羚羊,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冒险离开自己的栖息地去猎捕一只家羊的。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纳米比亚有3000只猎豹,这是非洲仅剩的最大的一个猫科动物种群。由于猎豹经常袭击牛群,当地牧场主们常常会射杀它们。劳里·马克是猎豹保护基金会的成员,她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名叫安那托利的牧羊犬,这是一种形体非常大的狗,体重可达75千克,产于土耳其,原用于保护家畜免遭狼群袭击。马克对这种狗进行培训后,把它们送给牧场主。由于这种狗的个头远大于猎豹,猎豹一般不会去攻击由它们把守的牲畜圈。

此外,动物保护学家们还想出了一个更妙的保护办法。他们捕捉那些喜欢袭击牛群的“问题”猎豹,给它们吃一种涂抹了氯化钾的牛肉。由于氯化钾会引起猎豹呕吐,从此以后它们就再也不愿吃牛肉了。

进行有限制的游猎,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为保护区带来收入。

雪豹也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为了寻找雪豹的踪迹,俄罗斯生物学家科什卡列夫于1999年徒步穿越了积着厚雪的萨利哈特埃塔什国家公园,该公园位于哈萨克斯坦以南海拔3700米的天山山脉中。在穿越途中,科什卡列夫没有发现雪豹,却看到了专为雪豹设置的5个陷阱。在苏联解体后,偷猎活动在哈萨克斯坦又猖獗起来,雪豹的种群数量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下降了80%。更不幸的是,大部分偷猎者都是公园的管理人员,他们之所以偷猎是因为他们的薪资太低,无法养活他们的家庭。

目前还没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用来解决人的生计与大型猫科动物对栖息地要求之间的矛盾。考虑到两者发生冲突时人总是处于优势地位,为了避免当地人杀光那些大型猫科动物,是否可以通过开放有限制的游猎来为当地挣得一些收入?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反倒有助于保护大型猫科动物。

坦桑尼亚的塞勒斯保护区是非洲最大的一个保护区,建于1905年,占地5.5万平方千米,栖息着4000头狮、11万头野牛和5万头大象。由于这里覆盖着茂密的灌木丛,人们很难进入,加上缺少像塞伦盖蒂草原那样的优美风景,它每年吸引来的游客不足5000人。为了维持塞勒斯保护区的日常开支和打击盗猎活动,保护区管理人员开展了有限制的游猎活动。游客只要缴纳8万美元就可猎杀一头狮。这里共有226头狮被游客作为战利品猎杀。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这种有限度的猎狮活动,也在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等国家开展。他们在确定狮的种群数量后,设定一个猎杀限额。对这种游猎活动,动物保护学家曾试图制止,但现在他们接受了某些有限的、受到严格控制的狩猎活动,尽管他们仍旧担心在利益驱动下当地保护部门可能会突破限额。

不过,根据坦桑尼亚北部40年来积累的资料,如果猎人只猎杀5岁大的已经交配过的雄狮,对于整个狮群的发展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雄狮尽管在种群繁衍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们在抚养幼崽方面却很少有所作为,有时还起相反作用。比如雄狮一旦取得家庭首领地位,常常会杀死幼狮。5岁大或更老的雄狮可以通过其鼻子颜色与其他未成年狮区别开来,因为它们的鼻子有一半的区域是黑色的。目前,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职业猎人正在指导顾客如何挑选年龄更大的雄狮。

更好的办法也许是从其他渠道解决当地人的生计问题。比如针对萨利哈特埃塔什国家公园雪豹濒临灭绝的情况,国际雪豹联合会为当地妇女寻找到加工手工艺品的工作。很多与公园管理员结婚的妇女,她们制做毡帽、毡包,再通过国际雪豹联合会拿到美国去卖,以补充家庭的收入。此外,如果一年内没有一头雪豹被捕杀,村民们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现在,国际雪豹联合会估计,在717平方千米的公园内有6到10头雪豹。

控制对其他动物的猎杀,保证它们的“口粮”。

即使人类不再直接捕杀大型猫科动物,如果放任猎人猎杀大型猫科动物的捕食对象,同样也会使大型猫科动物走向灭绝。

在伊朗干旱的南部地区,沙漠一直延伸到扎格罗斯山脚下,在如此荒凉的地方竟然生活着一小群亚洲猎豹,数量是50~60头。这是非洲之外的最后一群猎豹。专家发现,尽管已有猎豹死于猎杀,但导致猎豹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喜欢吃的食物瞪羚消失了——被猎人一扫而光。猎豹被迫以乌拉尔山羊和巨角山羊为食,但这些野山羊都生活在陡峭的山坡上,猎豹却不善于在险峻、多石的山坡上奔跑,它们必须耐心地等待野山羊下到山脚下寻找水源时才能捕食它们。这个事实意味着猎豹的食物来源非常有限,这也正是导致这群猎豹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真正原因。为了重新恢复猎豹的“口粮”,科学家促使伊朗政府加强对偷猎者的打击力度,限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私人拥有枪支。

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虎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食物缺乏。

别让大型猫科动物”消失“在地球上,它们已经身处险境!

苏联解体后,政府对狩猎活动的控制也随之瓦解,加上失业率上升,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村民们开始滥捕滥杀虎赖以为生的野猪和马鹿。这非常像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蒙大拿州,人人都有一枝枪,人人都去偷猎,偶尔也猎杀虎。为了抑制猎人和偷猎者的偷猎行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专门为这一地区拨款,同时还与狩猎协会共同制定了一个管理计划,对该协会成员对野猪和马鹿的猎杀进行控制,以保证虎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印度政府和尼泊尔政府曾经制定的特莱阿克特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鼓励当地人种植树木和浓密的高草,因为随着森林和草地的恢复,鹿、野猪等动物的数量就会增多,虎也就有了足够的食物。这一计划在尼泊尔的巴哥马拉森林获得了成功,虎果然又回到了这个地方。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还使当地人直接受益。他们从前来观看虎、象和犀牛的旅游者那里赚了7.3万美元。

在人类所向无敌的地球上,大型猫科动物几乎无处容身。我们必须以不停的努力为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提供必要条件,为它们保留下一片可以徜徉的乐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