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大规模的建造欧洲野牛?


为何没有大规模的建造欧洲野牛?


瀚海狼山认为,原产于乌克兰大海造船厂的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舰,一直被宣传成为登陆作战的首选利器!曾经作为一系列苏联帝国时代匪夷所思的特殊大型装备中,遗留的少数我们能买到的装备,被赋予很高的期望值。这种气垫登陆舰吨位高达550吨,几乎可以一次性运载一个陆战加强连的全部人员和车辆,包括履带式和轮式车辆,以每小时110公里的高航速,迅速冲击200公里之外的绝大部分滩头阵地,并且可以在完成首次冲滩任务释放首波战力后,迅速撤回海上,再回程完成第二波的装载和运输。

正是这些宣传中的性能非常适合我方的一些周边战区,因此当年我们和乌克兰的大海造船厂,签订了4艘欧洲野牛的订单,并且立即支付了定金。当时的大海造船厂已经连续几个月没发工资了,老职工的退休金都没有着落,中方的外汇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让该厂的在职员工和退休的老职工不至于都断炊。甚至拖欠多年的退休金和加班费全部都补齐了。

因此大海造船厂为中方建造新舰的热情是很高的。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首批2艘野牛新舰即将建造到收尾阶段时,出现了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大海船厂立即将2舰的大半成品运交中方,没有导致不必要的国际纠纷。而按照最早的合同,剩下的2艘本就该在中方建造,乌方提供技术支持。最终由珠江口的某厂完成后续的建造工程。

为何没有大规模的建造欧洲野牛?


但是几年下来,我们并没有在国内大批复制欧洲野牛。按照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双方前期的友好合作精神,完全可以再建个四五艘新船。甚至前一阵传言希腊方面也要把他们早年购买的4艘野牛也全转让给中方,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快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们还是只有4艘成型的欧洲野牛,这是为什么呢?

狼山认为,首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欧洲野牛的技战术指标,通过我们实际使用后,发现并没有原先宣传的那么让人满意。欧洲野牛来到中国后,第一艘已基本可用,甚至为其专门建造了一艘配套的半潜舰。也进行过多次登陆演习。实际测试结果,距离原先的预期差距明显。从航程上来说,原先所谓的300海里的指标,明显是夸大了。在实战中运载一个加强连登陆后,本舰能不能还有足够的油料返回都很成问题。

其次,欧洲野牛是全封闭装载仓,人员车辆全在二层甲板,本身内部高度有过低的问题。而且这种设计,让登陆部队自带的防空和反舰系统在危险的航渡和登陆上岸前都不能发挥战斗力。而野牛舰上自带的630防空炮,实战能力堪忧,基本就是一种心理摆设。因此野牛在实战中,远远不如登陆舱开放的LCAC一类更有价值。

第三,欧洲野牛的乌方原装发动机本身性能缺陷不少,而且也没有向我方转让发动机制造技术。统筹考虑后,我方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仿制野牛的发动机。

与欧洲野牛的情况相反,国产726A型气垫登陆艇的所有设备已完全国产化!

为何没有大规模的建造欧洲野牛?


726A型气垫登陆艇为200吨级,与国产071型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相配套,最大载重能力接近100吨,与美制LCAC气垫登陆艇基本相当。采用全升气垫艇技术,具备跨越地形及人工障碍的能力,可以把99、96式主战坦克等重型武器迅速送上滩头。因此726A也被称为“国产野马”。

2017年2月,相关部门在WS10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出QC70国产小型燃气轮机,用在了726型上。换发后的新改进型号被称作726A型。在发动机彻底解决后,726A目前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20艘。今后726A的产量还要大幅增加!最终生产3位数都有可能。这才是我们未来的登陆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