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瓊中:曾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富美鄉村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貓尾村。

一個只聞其名就充滿好奇的村莊。

這裡曾經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座富美鄉村。

是什麼讓這裡煥發新生?

今天我們就將帶領大家去探尋

貓尾村的故事

海南瓊中:曾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富美鄉村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貓尾村

相傳貓尾老村有一棵樹葉子生長很像貓的尾巴能治病因而村莊得名貓尾。

海南瓊中:曾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富美鄉村

近年來,“全域旅遊”暖風吹遍了瓊中的黎村苗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貓尾村從過去的生活艱難,到如今的努力脫貧致富,整個村都充滿著向上的鬥志,每一位村民都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除了發展本村的種植業,在全域旅遊的東風下,貓尾村也抓住了發展的契機,藉助周邊景點的帶動,開始著手打造本村特色旅遊,讓遊客走到這來,留下來,細細的感受大山的魅力。

貓尾村是一個黎族村莊,當你走入村莊時,印入眼簾便是一排排嶄新的,充滿黎族元素的房屋。很難想象,它過去的樣子。

在全村積極向上的發展前景下,村民王傳芳也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為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著。


海南瓊中:曾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富美鄉村

2017年貓尾村完成了危房改造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五網工程建設。

路網:建設環村道路2963平方米,村內道路硬化通達率達到百分之百。水網:全面啟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村集中供水普及率達到百分之百。電網:電纜入地2439米,全村實現電網全覆蓋。光網:方面,開展千兆到鎮,百兆入村,光網戶戶通脫貧惠民工程,光網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氣網:推進燃氣管網項目,全村滿足安裝條件的21戶都已完成申報安裝。

“現在我們村莊,有了政府支持我們村莊建設,生活越來越好了,衛生也好了,颳風下雨都不怕了”

“以前都沒有收入,現在種植檳榔、橡膠,有了收入,變化很大了。”

瓊中營根鎮新朗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 周凌雲:“(改造後的貓尾村)房屋統一規劃,統一設計,風貌加上民族設計元素,體現一村一品,實施戶戶通工程,現在村內道路四通八達,家家門前能停車。”

對於當地的扶貧工作,貓尾村結合貧困戶實際需求和優勢全力以赴進行幫扶,充分利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村莊整體經濟發展。


海南瓊中:曾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富美鄉村


瓊中營根鎮新朗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 周凌雲:“環境髒亂差,全村危房率高,電線亂搭亂放,村內的道路都是土路,全村沒有一條進村的道路,車輛都無法進入,下雨天雨水漫灌。”

貓尾村村民目前主要經濟來源為橡膠種植、檳榔種植、種桑養蠶、水牛、黃牛養殖等。2017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765元。

瓊中營根鎮新朗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 周凌雲:“(打造本村特色旅遊)我們將利用美麗鄉村,富美鄉村建設契機。進一步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房前屋後美化綠化工程,種植百香果,發展庭院經濟,利用村民多餘房間發展鄉村民宿,讓遊客體驗民族風情和生活習俗,吸引節假日遊和週末遊的遊客參觀,體驗。”


海南瓊中:曾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 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富美鄉村


瓊中營根鎮新朗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 周凌雲:“目前我們村還有三戶貧困戶,和一戶低保戶。今年我們計劃能夠納入我們的種茶產業,貧困戶以土地入股或勞動力務工的方式,我們是採取貧困戶加基地加集體經濟的模式,帶動我們貧困戶來進行一個脫貧致富,順利完成我們的脫貧摘帽。”

瓊中營根鎮新朗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 周凌雲:“(現在)村莊基礎設施配套逐漸完善,村級文化活動場所逐步完善建設,下一步(計劃)加強產業發展,一是鞏固傳統橡膠,檳榔產業。二是擴大魚塘面積,擴大養殖規模,三是培育新興產業,計劃發展種茶300畝。”

安居才樂業,貓尾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步,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村寨,促進民族村寨經濟繁榮就是發展的根本。

2016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貓尾村抓住建設富美鄉村的契機,投入400萬用於危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環村道路、排水溝、綠化美化等,共完成危房改造34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