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後,蔣介石寫下15字預言,字字打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條件,中國長達14年的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全國百姓無不高興地奔走相告,然而對於蔣介石來說,除了高興之外,還有擔憂,因為這麼多年的抗戰之後,共產黨的實力大增,已經完全不是五次圍剿時期的情況了,如何能實現自己獨裁統治全國的目的,蔣介石絞盡腦汁。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蔣介石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他主動要求毛主席前往重慶來會談,而且連續公開發出三封邀請電報,給共產黨方面製造壓力,蔣介石料定主席不會來,也不敢來,這樣正中下懷,自己在法理和情理上佔據了有地位。

重慶談判後,蔣介石寫下15字預言,字字打臉!

然而,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主席竟然答應了他的邀請,同意前往重慶談判,對於這樣的決定,蔣介石顯得措手不及,出乎意料。

當然,主席做出這樣的決定,一開始是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的,主要是擔心主席的安全問題,後來在美國人的擔保之下,主席才正式前往重慶與蔣介石會談。

8月28日主席一行人抵達重慶,蔣介石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席間,主席稱蔣介石為“委員長”,蔣介石則稱呼主席為“潤之”,會談氣氛表面看上去相當融洽,私下卻又矛盾重重。點擊查看:副縣長染上艾滋病?全縣女幹部、女老師都往醫院跑!蔣介石和主席兩方提出的和談條件相差甚遠,尤其是在解放區問題和人民軍隊方面,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其實,在會談期間,國共兩黨的戰爭就沒停止過,蔣介石下令對解放區繼續進攻,只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罷了,最終在多方的壓力和撮合下,雙方達成了《雙十協定》,歷經43天的重慶會談也就結束了,這次會談雖然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但國民黨承認了中共的地位,這點還是很具有歷史意義的。

但此時的蔣介石絕對是信心滿滿,畢竟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實力還是比共產黨要強很多,因此蔣介石在重慶會談結束後,曾在日記裡寫下一條預言“吾料其不能成事,終難逃餘之一握也”僅僅15字,卻字字打臉,蔣介石太高估自己了。

事實上,重慶會談之後,僅僅過了4年的時間,蔣介石所謂的幾百萬國軍就土崩瓦解,無奈逃到了臺灣,對於這樣的結局,蔣介石當初無論如何是想不到了。

1949年在經過“三大戰役”之後,蔣介石在大陸的敗局已定,再此之前蔣介石已經通過特務和青幫把大批的財富運送到了臺灣,一些高管和殘餘國民黨軍隊也去了臺灣。

蔣介石面對這樣的局面,如何都不敢相信自己會走到這一步,他可是擁有幾百萬精銳正規部隊,加上美國的支援,軍事實力要比共產黨強太多,結果卻一敗塗地。在去臺灣之前,蔣介石帶著家人最後一次去老家祭拜了他的母親,默默地留下了眼淚,最終才無奈的離開大陸。

來到臺灣的蔣介石沒有死心,一心還想著光復大陸,重新執掌中國政權,但殘酷的現實讓他徹底失望了,不僅反攻大陸不成,就連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也丟失了,美國也失去了對蔣介石的信心,不再願意支援他,最終在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帶著遺憾離開了世界,他臨終前要求不要對自己的棺槨下葬,還想著等到大陸光復以後,葬到老家。

蔣經國上臺以後,兩岸的關係緩解了許多,大陸方面也多次邀請他有機會回來看看,但是蔣經國總是顧慮重重,最終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其實在蔣經國內心是十分想回去看看的,特別是看看他那已經過世多年的老母親。

蔣經國是一個大孝子,母親在抗日戰爭時候不幸被日軍飛機炸死,沒能好好孝順母親,是他一生的一個遺憾。然而直至去世,蔣經國也沒能回大陸看看,他在臨終前也要求自己的棺槨不要在臺灣下葬,希望以後有機會葬在母親墓旁,永遠陪伴著母親。

蔣經國去世以後,由於自己的幾個兒子沒能順利接班,結果有李登輝接任了蔣經國的職位,蔣家在臺灣也走向了衰落,但是有一件事,對於蔣家的後代,他們始終沒有忘記,那就是回大陸去看看自己的老家,祭拜下老祖母王氏墓。

終於在1996年8月,蔣經國的三兒子蔣孝勇帶著妻子蔣方智怡一起來了奉化溪口鎮老家祭拜祖先。

此時蔣介石的老家已經被完好的保護了起來,還成為旅遊景點,遊客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去,蔣孝勇並沒有搞特殊,而是和普通人樣買了30元一張的門票進去的。此時蔣孝勇已經身患癌症,身體很虛弱,但是仍然堅持自己走完臺階,在經歷了三代人之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此時蔣孝勇內心的複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從大陸祭祖回來不久後的蔣孝勇就因病去世了,時年48歲,就在他臨終前,他對兒子說“你們要記住,蔣家人是中國人”此時周圍的人已經泣不成聲。

70年代,不論是對於大陸人民還是臺灣人民的記憶來說,都是一個偉人逝去,令人唏噓不已的年代。毛主席和蔣介石做了一輩子的敵手,在生命的晚年他們共同的遺憾是什麼呢?今天哥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1972,86歲高齡的蔣介石身體狀況非常令人堪憂,雖然他已近連任了五屆“總統”,但是離他23年前敗退臺灣時說,一定會反攻大陸的目標卻更加漸行漸遠。

而在海峽的對岸,毛主席在林彪事件和十年特殊時期的打擊下,精神狀態愈發不好,更讓人難過的是,他身邊的親密戰友朱老總,周總理一個一個相繼離去,更是讓毛主席悲傷不已。

雖然他們此時都早已英雄遲暮,但是一個遺憾卻讓他們不忍離去,那就是祖國大陸尚未統一。

70年代是個極為特殊的年代,在那個時局動盪的時期,收復臺灣極有可能。1972年2月21日,在美蘇冷戰的局面下,中國竟然率先打破僵局,毛主席和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晤。

大家一定都知道,美國是臺灣的後盾,沒有美國的第七艦隊,臺灣怕是早就回歸母親懷抱了。而這時候,美國伸出了橄欖枝,也讓中國看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可能。

中國藉著美國主動示好的東風,趕忙通過多種手段去撬開臺灣那扇僵鎖多年的大門。大陸啟用體育交際,邀請臺灣運動員到北京參加全運會。大陸有關部門順勢恢復“二二八”紀念活動,歡迎臺灣民眾來大陸探親,並承諾保障安全與自由。

為了更加彰顯誠意,大陸方面在1975年釋放了全國293名戰犯,95名美蔣特工以及49名武裝特務,甚至毛主席還考慮到了那些國民黨老兵,要求幫他們解決困難。

畢竟大陸臺灣“骨肉相連”,而蔣介石也打從心底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在他眼中誰敢主張臺獨,誰就是最大的叛徒。

大陸方面奔走呼號,臺灣方面許多仁人志士也接受到了善意,開始力促大陸臺灣和平解決問題。

1975年元旦,蔣介石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復國”文告,隨後,陳立夫便接到密令,要他邀請毛主席或則周恩來來臺灣訪問。周恩來是有意要去,因為憑藉他談判的能力,這次極有可能國共兩黨能達成很好的共識。

可是不幸的是,那時候的蔣介石早已病入膏肓。1975年4月5日,沒等到大陸方面給出迴音,蔣介石突然陷入昏迷,伴隨著天上轟轟雷鳴,他在也沒能醒來。

聽到蔣介石死去的消息,毛主席雙目含淚,長嘆一聲!歷史就是這麼戲劇,我們可以一萬次假設,要是這次訪問成功了,可是,歷史永遠將假設置假設,遺憾便也永遠成為了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