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七則修身名言,你常對照哪一句?

一、臨義而思利,則義必不果。

出自宋·蘇軾《思堂記》。則,那麼、就。必,一定。果,成為現實、實現。面臨大義而想著利益,那麼踐行大義一定不能實現。此言義與利是相互排斥的,要取義則必舍利。

古人七則修身名言,你常對照哪一句?

二、民習禮義,易與為善,難與為非。

出自宋·蘇轍《李之純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習,學習。與,讚許。【譯文/點評】老百姓學習了禮義,就會虛心向善,不會為非作歹了。此言禮義對老百姓的教化作用。

三、年豐廉讓多,歲薄禮節少。

出自南朝梁·蕭衍《藉田》。歲薄,年成不好。年成好老百姓就懂得廉潔禮讓,年成不好老百姓就不大講究禮節了。此言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質文明的基礎之上的。與管子所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其意一矣。

古人七則修身名言,你常對照哪一句?

四、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出自唐·戎昱《上湖南崔中丞》。移性,改變本性。許,答應。再多的金錢也未必能夠改變志士的氣節、本性,他們從來就是一諾千金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五、褰裳赴鑊,其甘如薺。

出自晉·桓溫《請還都洛陽疏》。甘,甜。如,像。薺,薺菜。【提起下裳走向鼎鑊中,心中坦然就像吃了薺菜一樣甘甜。這句話是說為了大義而勇於赴死的大無畏氣度,讀之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古人七則修身名言,你常對照哪一句?

六、寧公而貧,不私而富。

出自元·張養浩《牧民忠告》。寧,寧可。公,指奉公。私,指謀私。寧可奉公守法而貧困,也不謀私枉法而致富。這句話是說做官要存奉公守法之念,切不可廢公徇私。

七、人必知道而後愛身,知愛身而後愛人,知愛人而後知保天下。

出自宋·蘇轍《漢昭帝》。必,一定。道,道義、道理。身,指個人。一個人一定要知道道義,然後才能真正地愛自己;知道愛自己,然後才能愛別人;知道愛別人,然後才能知道怎樣保天下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