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龄化问题已日趋严重


糖尿病低龄化问题已日趋严重


糖尿病低龄化问题已日趋严重


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且年发病率增长超过14%。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主要分为Ⅰ型和Ⅱ型。前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为生产胰岛素细胞被破坏,曾被称为幼年起病型糖尿病,最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后者特点为对胰岛素抵抗,也可以从儿童时期患病。

糖尿病患者低龄化已成为一种发病趋势,越来越多的低龄化人群患上糖尿病,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几方面可能是引起糖尿病低龄化的原因,需要重视:

1

孕期营养过剩影响孩子

儿童患糖尿病,多数是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现在医学界认为,疾病是由基因、宫内环境、出生早期营养和成年期生活习惯4个因素决定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表示,正常体重的母亲孕期增重如果超过16公斤,那就属于营养过剩,不仅会造成自身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而且高糖的宫内环境,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有可能患上Ⅰ型糖尿病。

2

儿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应警惕

Ⅰ型糖尿病随着病程延长,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逐渐升高,所造成的家庭经济、社会负担更重。而Ⅰ型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很多患儿可能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自己监测血糖,一生都会受病痛困扰。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则可能导致糖尿病患儿发生视网膜病变、肾病、外周神经病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孩子们的健康和正常成长。而且遗憾的是,约有40%—45%左右的儿童糖尿病是到了酮症酸中毒、甚至酮症昏迷的情况才被发现的。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与成人糖尿病有相似之处,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儿童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表现,或者孩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严重的还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酮体气味等,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此外,遗传也是小儿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双亲中有一人患糖尿病,下代的发病率为3%—7%;双亲均为糖尿病者,下代发病率可达30%—50%。此外,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也被公认为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3

2型糖尿病与饮食运动有直接关系

过去孩子得的几乎都是Ⅰ型糖尿病,近年来Ⅱ型糖尿病队伍中也出现了孩子的身影,并在总发病率上有超过Ⅰ型糖尿病之势。Ⅱ型糖尿病与饮食、运动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而父母的生活方式对患儿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预防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先是父母应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总是恨不得孩子平时能多吃一些,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来养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身体发胖,血糖过高而诱发糖尿病。此外,零食、饮料等也是引发儿童肥胖与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由于孩子体重过重,做运动不方便,孩子就不想运动,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这也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4

家长要控制孩子的饮食搭配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起到健康行为、良好生活方式的示范作用。儿童饮食应该从营养角度考虑,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粗粮、谷类食物。限制洋快餐、零食、饮料这样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素食品。

另外,现在不少女性过于注重事业或者为了保持身材,导致母乳喂养的比例下降、时间缩短,这是儿童Ⅰ型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之一。还有就是,小孩出生后过早的接触面食如面粉、面筋之类的,以后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也会高一点。所以,要预防孩子患上Ⅰ型糖尿病,除了保证母乳喂养时间、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外,还应尽可能避免孩子感染病毒,少去人多的地方,在病毒流行季节要特别注意减少孩子接触病毒的机会。

糖尿病低龄化问题已日趋严重


吉源生物提示您:目前应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是最有希望治愈糖尿病的手段,相信未来,糖尿病将不再是顽疾。

糖尿病低龄化问题已日趋严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