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隨意畫了五頭牛,即使放大20倍也挑不出毛病,現已成國寶

宰相隨意畫了五頭牛,即使放大20倍也挑不出毛病,現已成國寶

在中國歷史上,會繪畫的宰相不在少數,然而卻沒有哪一個比得上唐朝的韓滉的藝術成就。他學習南朝陸探微,善畫人物,《宣和畫譜》將其列為“人物門”。然而,韓滉最出名的還是他畫的牛,那是獲得了中國繪畫史千載傳譽之佳話的《五牛圖》。

《五牛圖》顧名思義畫的是五頭牛,這五頭牛各具特色,各有姿態。它們當中一頭正在伏地吃草,一頭在前仰,一頭回首舔舌,一頭緩步前行,一頭正在蹭癢。令人贊服的是,除了在蹭癢的那頭牛旁邊畫著一點小樹以外,其餘的四頭牛都是沒有任何背景襯托。

宰相隨意畫了五頭牛,即使放大20倍也挑不出毛病,現已成國寶

這意味著什麼,打個比方來說,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只有天皇天后級的巨星才會享受一個人獨唱,無需藉助伴舞來襯托地位。這也說明,如果沒有背景,那麼所畫之物必須具備強大的氣場,才有駕馭整幅畫作的能力。

這充分說明韓滉對於自己畫技的自信,它用粗線條勾勒出牛的輪廓,將牛的健壯、強大和肥美展現在觀眾的眼前。然後,韓滉又對牛的眼睛、鼻子、牛角、毛髮等部分重點渲染,讓它們起到了畫龍點睛,栩栩如生的作用。

在用色上,韓滉也表現出高超的技術,這五頭牛,非黃即褐,只有兩種顏色,也是耕牛最為普通的顏色。韓滉的使用毫無單調重複之感,它的濃淡適宜的用法,也讓人感覺到這五頭牛的豐富多彩。

宰相隨意畫了五頭牛,即使放大20倍也挑不出毛病,現已成國寶

圖畫沒有背景,這是難以處理的地方,然而作者卻讓很好地佈置了五頭牛的位置,採取了左右對稱的方式。比如中間的為正面畫像,而兩邊四頭牛則以此為中軸線一字排開。由於畫家傳神的構造,這五頭牛既可以單獨成章,又可以看成收尾呼應,各有風姿。

這幅五牛圖,流傳之後就獲得了歷代的讚譽。元代最著名的畫家趙孟頫稱:五牛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陸游大嘆是有生難見之“尤物”,金農嘆為“神物”。這樣的佳作,現在就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沒有可能是偽作呢?

宰相隨意畫了五頭牛,即使放大20倍也挑不出毛病,現已成國寶

很多經典的畫作都存疑,然而這幅畫作卻毫無疑問,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上面密密麻麻的詩文題跋以及來歷就說明流承有序,毫無偽造的可能。

韓滉畫完五牛圖之後,因為朝代的更替和時局的變化,先後經歷了南宋歷代皇帝以及趙伯昂、趙孟頫、元太子、項元汁之手。到了清代,這幅畫藏於江南求是齋,清代畫家金農曾經兩次專程欣賞過它。不過這也是清朝時流落民間的最後身影,因為乾隆酷愛收藏,各地名畫被巧取豪奪入宮,《五牛圖》自然也不會少,而且乾隆還在這幅珍品上題詩:

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齕詎唯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宰相隨意畫了五頭牛,即使放大20倍也挑不出毛病,現已成國寶

到了八國聯軍侵華時,這幅畫被洋人劫掠到國外,長時間沒有了蹤跡。後來是香港企業家吳蘅孫買了下來,好歹還在中國人的手中。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企業不景氣,吳薪孫忍痛決定拍賣這幅名畫。

中央得知這個消息後,絕對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國寶。一方面派出了專業人員鑑定真偽,另一方面又組織人員進行談判,最後以六萬港幣的價格讓國寶迴歸。

這樣,中國的傳世名作才得以回到祖國得懷抱。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流傳在國外的珍貴文物,也一定能夠回到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