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岛战争是苏联来打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

用户146754908


当年发生的马岛战争,按照楼主的假设,以前苏联的角度进行这次夺岛战役,估计阿根廷人撑不过一个星期。

从历史上看,庞大的前苏联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前苏联生产武器的恐怖能力更是无人可敌。苏联每年制造的主力武器数量如下:主战坦克约3000辆;生产装甲车约5000辆;生产洲际导弹约400枚;生产地空导弹约5万枚;生产各种作战飞机和直升机约2000架;生产潜艇约2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70艘。当时的前苏联在欧洲部署的装甲洪流令以美国以首的北约天天提心吊胆,因为这样的钢铁巨兽一旦发威,打击能力将是毁灭性的。

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军事演习的“西方-81”,从1981年9月4日开始,持续8天,前苏联出动了所有兵种,中远程导弹部队、新型坦克部队、火箭炮部队,演习展示了多兵种集团军群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能力、空降强击能力和两栖作战能力、大规模纵深突击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仅演习动员的军队就达50多万人,坦克上万辆,海罗的海舰队出动了重型巡洋舰在波兰格但斯克附近演习两栖登陆作战。

如果1982年马岛战争在阿根廷和前苏联间展开,以前苏联的动员能力,动员10万人的部队发动夺岛战役轻而易举。

在部队编制方面,陆军出动8万人,即二十个满编步兵营,以前苏军的一个步兵营为例,配属有4000只AK47,还有部分重武器,说明在平时不满员的情况下,在动员之后,人数可达4000人之多。

第一步、空中打击

战争打响,前苏联的作战方式,在开战前必会出动7000公里航程的图-22M“逆火”超音速可变后掠翼长程战略轰炸机或图-95“熊” 远程轰炸机,在弹舱内装载前苏联的各种自由落体式武器,15颗500千克炸弹,或者6枚PKB-500短距攻击导弹,机身中线以及每个机翼的固定处下方可以各带1枚KH-24空对面导弹,进气道下的多用途挂架上可以挂装12到18颗炸弹,机翼和机身下的挂架也可挂69×250千克或8×1500千克炸弹。 10架飞机携带的武器装备足够将阿根廷军队的海陆军炸得粉身碎骨,更别提装载9000千克核弹了。

图-22M“逆火”超音速可变后掠翼长程战略轰炸机或图-95“熊” 远程轰炸机会将马岛斯坦利港军事目标、机场、90多辆AMX-13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进行饱和式轰炸,将地面可移动的军事目标夷成平地。


二、海军攻击

在海面上,克列斯塔I级巡洋舰、克列斯塔II级巡洋舰、"卡拉"级巡洋舰、喀拉级导弹巡洋舰、1164型巡洋舰将为4艘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和巴库号基辅级航空母舰其中的两艘护航,组成强大的海军航母编队,搭载雅克38 垂直起降战斗机和各型直升机,与阿根廷水面舰艇进行缠斗,用强大的火力和饱和性打击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而阿根廷海军“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在当时未接受现代化改造,舰载机为A-4“天鹰”攻击机和S-2舰载反潜巡逻机,但因为主机故障无法出海,其舰载机也转移到陆上机场使用;而42型驱逐舰虽拥有相当先进的防空导弹驱逐舰,有1座双联装“海标枪”发射装置,配用“海标枪”或“重型海标枪”舰空导弹,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于攻击水面舰艇。还有4枚法制MM38“飞鱼”反舰导弹,是当时阿根廷海军的制式反舰导弹。但是,如受到前苏联海军编队的攻击,两波次下就得全军覆灭。

(1164型巡洋舰(北约代号:光荣级巡洋舰,苏联绰号:“阿特兰”或“宇宙神”)是继苏联在肯达级,克列斯塔I、II级,卡拉级,建造的大型传统动力攻击巡洋舰。由前苏联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于上世纪70年代建造,到苏联解体为止,光荣级只建成3艘。)

(苏联雅克-38舰载机主要用于对地面和海面目标实施低空攻击,并具有一定的舰队防空能力。)

前苏联海军出动巡航导弹潜艇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苏俄海军代号:949型“花岗岩”和949A型“安泰”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北约代号分别为奥斯卡I级和奥斯卡II级,两级并称奥斯卡级核潜艇,英文:Oscar class)对决阿根廷潜艇。其排水量与西方最大型的战略导弹核潜艇相当,是有史以来最重型的战术型潜艇。奥斯卡级核潜艇的庞大体型并非为了炫耀,而是使其搭载的SS-N-19 “花岗岩”反舰巡航导弹反决定的。SS-N-19长度达到 10 米,接近一些潜射弹道导弹的尺寸,重达 7 吨,相当于 10 枚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奥斯卡级核潜艇要容纳 24 枚这种体量惊人的武器,个头自然小不了,以这样的反舰实力打击阿军,想想都觉得可笑。以阿根廷海军的反潜实力,对付这种庞然大物,将会有来无回。

三、舰队防空

阿根廷购买的天鹰A-4B分为P和Q两种小的型号,P型主要装备Curtiss-WrightJ65-W-16A型发动机,主要装备阿根廷空军第1旅和第5旅。Q型装备的是Curtiss-WrightJ65-W-20型发动机,主要装备阿根廷海军第3中队。两种型号的“天鹰”均在翼根处装有2门Mk1220毫米机炮,每门机炮装弹100发,具有2,270公斤的外挂能力,可挂载的武器有高爆炸弹、集束炸弹、无制导火箭或导弹,如响尾蛇导弹、小牛导弹(但战争期间阿根廷的天鹰主要配备Mk17型1,000磅的航空炸弹)。阿根廷装备天鹰属于早期型号,均只配备简单的任务航空电子设备,所以在马岛海战中只能采用相对落后的俯冲攻击手段。

(整个战争中,阿根廷海空军的A-4天鹰攻击机一共击沉5艘英舰,自身损失45架,占阿根廷装备天鹰总数的50%。图为满载炸弹执行任务的阿根廷A-4天鹰攻击机。)

前苏联第一种水面战舰舰载防空系统是M-2“沃尔霍夫河-M”(SA-N-2)、M-1“波涛”海军防空导弹系统(SA-N-1)。而苏联第一种自卫防空导弹系统“奥萨河-M”(SA-N-4),系统编成中包括独一无二的ЗиФ-122发射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两具发射导轨收入专用的圆柱形弹舱中,弹药基数也存放在这里。在向战斗状态转换时发射导轨与两枚导弹同时升起,导弹存放在4个旋转弹筒中,每个弹筒中有5枚导弹。后据此改进的“奥萨河-MA”和“奥萨河-MA-2”防空导弹系统装备了“乌斯季诺夫元帅”号、“瓦良格”号和“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1164和11641型),“克赤”号和“奥恰科夫”号大型反潜舰(1134Б型),4艘1135、11352和1135M型护卫舰,2艘“布拉风”级导弹舰(1239型),13艘1134、11341和11347型小型导弹舰,2艘“猎豹”级护卫舰(1161K型)和20艘1124、1124M和1124МУ型小型反潜舰,射程和火力效率显著逊于美国的“海麻雀”和英国多通道的“海狼”防空导弹系统。1972年,“风暴-M”改进型防空导弹系统列装,它具有小于100米的更低的杀伤范围边界,能拦截空中机动目标,包括追击。

这样强大的舰队防空力量,阿根廷军队的机会肯定不大。

(大型反潜舰上的“波涛”防空导弹系统。)

(大型反潜舰上的“风暴”防空导弹系统。)

四、空中缠斗

前苏联空军在二战中战果累累,从发展上看,从1960—1985年为第三阶段,由于技术和观念的更新,苏联空军继续改善武器装备,装备第三代作战飞机和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在体制编制、作战方法以及教育训练等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前苏联除了航母搭载的雅克-38舰载机,能出动的战机包括7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7/21系列,曾以3.2马赫的速度支持着阿拉伯国家对抗以色列;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苏-15战斗机为单座双发全天候截击机,作战半径大,爬升性能好;苏-22装配匠飞机等将轮番登场,在登陆部队站住脚后,控制马岛全部空域。包括苏-25都有可能在阿富汗战场上撤下来,到马岛进行验证。阿根廷空军此时装备有17架“幻影3”战机和37架“短剑”战斗轰炸机,在与英国人的42架“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对决时,被击落了21架,没有一次胜绩。前苏联雅克—38的作战使用和性能特点虽与西方“海鹞”式飞机有所不同,但两者的技术水平大致相当。雅克—38携带的火箭弹、空空导弹、空舰导弹等武器相较于阿根廷不仅选进而且量足,阿根廷面对强大的前苏联,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阿根廷战机)

五、登陆作战

在登南陆作战中,出动大兵团快速航渡的高速气垫船和坦克登陆舰,其中包括满载排水量达1.4万吨的“伊万·罗戈夫”级坦克登陆舰。大兵团快速航渡的苏联海军大力发展高速气垫船和坦克登陆舰,其中包括满载排水量达1.4万吨的“伊万·罗戈夫”级坦克登陆舰。


在登陆马岛的作战行动中,PT-76水陆坦克将作为登陆作战的主力冲锋陷阵,该坦克战斗全重14吨,车高2.2米,最大公路时速44千米,水上时速10千米。主要武器:1门76毫米火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燃烧弹,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部分车上还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该战车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指挥,也可为夺取滩头阵地提供火力支援。

在清除阿根廷在马岛的地面防御力量,少不了前苏联的海军陆战队,按照他们的传统叫做“海军步兵”,是前苏联最小的军事编制之一,总数不到2万人,分别编入前苏联海军的4支舰队:2团隶属于北海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各有一团,太平洋舰队则拥有一个营。还不到美国海军陆战队规模的十分之一,海军步兵并不企图承担海军陆战队在二次大战、抗美援朝、越战和沙漠风暴期间所扮演的战术角色。

一个海军步兵团包括3或4个步兵营,配有BTR系列之8X8装甲运兵车(APC),一个拥有31辆主战坦克的装甲营,以及最少10辆两栖登陆之轻坦克,侦察则由一连来指挥并配合上BRDM(轮式侦察车)装甲车,4辆ZSU23-4防空炮及4辆装有SA-9的地对空导弹之BRDM-2。另外支援一个中队的BM-21之122mm多管火箭发射器,以及工兵、通讯、防空、防化武器、运输、补给、保养和医疗等连。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两栖登陆作战及攻击敌人后方前夺取重要的地点。但实质上,海军步兵已成为一支远征快速反应部队。它可根据情况,对空军、海军和陆军进行力量编组,形成一支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作为实施前苏联“由海向陆”战略的一支重要部队。

作为后勤补给力量,当时英国人动员了67艘发用船只来运输物资、武器和弹药,但与俄罗斯相比,就显得可怜了。苏联的海洋产业如远洋渔业、远洋运输、海洋科学考察和船舶制造工业20世纪中期也达到了其发展高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海洋强国。当时分别由苏联海运部与河运部分管苏联远洋商船队和内河船队。苏联海运部下属的10家航运公司分布在苏联的10大港口,其中最著名的有俄罗斯远东航运公司(海参崴)、波罗的海航运公司(列宁格勒)、黑海航运公司(乌克兰敖德萨)、亚速海航运公司(乌克兰马里乌波利)、爱沙尼亚航运公司(塔林)、以及萨哈林航运公司(科尔萨科夫)等,仅这10家航运公司就拥有5000多艘大中型远洋运输船舶,航行于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以前苏联的动员能力来讲,调动几百艘大中型远洋运输船舶,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各种战略物资将会源源不断而来。

装备到位、物资到位,还有大量的运输直升机、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重型坦克,谁能抵挡。


黎涛微世界


一定会有很多人说苏联军力如何强大,阿根廷如何不堪一击。并就此认为苏联来打马岛战争,将会比历史上的英国更加容易和迅速。可惜,只要稍微看下马岛战争的性质和苏联的实际军备状况,就知道这种言论是多么的愚蠢而可笑。

马岛也就是国际性通行称呼的福克兰群岛,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后就不再是为世界所关注的重要水道。加上周边国家长期以来都不是军事强国和热点地区,非常容易受到忽视。英国在70年代就准备通过谈判来放弃该岛主权,也是基于这个因素。在战争爆发后,英国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地方太远,自己的基地往往都够不到。所以,战争成为了对国家海运实力与军队相关战备水平的一次大考验。

那么英国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呢?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作为已经退化成北大西洋反潜舰队的皇家海军,依然保留了最基础的大规模两栖兵力投送水平。作为舰队旗舰的竞技神号航母,在战争前的10年里都在担任直升机登陆突击母舰的角色。所以保留了较强的航空与陆战队运载能力。2艘无恐级船坞登陆舰也是当时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大型登陆舰。7艘加拉哈德级坦克登陆舰,则是这些兵力的补充。加上快速征用的商船和改装的大西洋运输号,组建了支撑英国出兵马岛的海上浮动基地群。

那么同时代的苏联,有没有这样的投送实力呢?显然是没有的!当然,很多人会用数据累积法,告诉你:苏联海军陆战队规模多大?历史上的光辉战绩多少?苏联的两栖舰队数量比英国多了多少?等等等.......


但这些船只的水平,并不能让苏军组成远征南大西洋级别的远征。苏军除了著名的伊万格罗夫级登陆舰有过万吨的排水量外,其他舰艇大都是千吨级别的。而且这些登陆舰无论大小,都没有摆脱抢滩登陆的旧思维模式。在设计造型上普遍是陈旧的坦克登陆舰模样,另一款比较有名的蟾蜍级登陆舰就是其中典型。你让这种船搭载部队跨越万里远征,无疑是要弄死军队的保养技工和船上的陆战队员。

同样道理,苏联的主力舰艇也普遍不具备搭载小规模陆战队远征的能力。当时红海军主力旗舰是航母历史上最大的怪胎基辅级。这种船的航空作业水平就非常有限,主要的空间让位给了大而粗糙的电子系统和各类反舰、防空武器。不要说像竞技神那样的运载维持水准,就是以反潜为最初设计要求的无敌号,都比其更有能力运载陆战队。

此外,一定会有人说苏联海军的攻击力有多强。但马岛战争在本质上一场有限制的局部战争,苏联人为了打世界核大战而准备的战略威慑武器是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否则,历史上的英国一样可以动用自己的海军战略核力量来威胁阿根廷。但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就是苏联人都不敢做出来。而攻击性核潜艇固然可以在海域内拦截一些阿根廷的运输船只,却不可能组织阿根廷人的空运。后者的C130等运输机,是可以在岛上的福克兰机场起降的。

同样的问题曾经困扰过历史上的英军。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出动轰炸机,从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起飞,用几次加油的手段飞抵马岛。尽管空袭的结果比较有限,却也干扰和威慑了阿根廷控制下的机场运作。苏联空军在理论上拥有更多航程更远的战略轰炸机,但却不足以覆盖南大西洋。英国人好歹在阿松森岛有备用基地,还可以获得直布罗陀基地的支持。苏联人距离南大西洋最近的基地在东非和也门地区,本土飞机需要绕过好望角才能完成一次单程轰炸。

最后,马岛战争中的英国获得了几乎所有北约国家和南美友邦智利的支持。而苏联人若是出兵南大西洋,只怕是没有任何周边国家帮忙,甚至面临不断被监视和拆台的威胁。尤其是美国的态度,决定了阿根廷人是否能获得北约的情报支持。连续不断的军火供应,配以阿根廷空军的高素质水准,足以让苏联人在远海吃不了兜着走。


由于从未执行过大规模两栖战,苏联人在这方面的经验近乎为0。要让这么一支军队去进攻马岛,只怕光准备期就有大半年之久。最终结局也只怕是前俄罗斯帝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


米南德王问道


如果是苏联那么马岛战争根本打不起来!阿根廷根本不敢招惹苏联。如果非要假设一下阿根廷真的脑子发热跟苏联在马岛打起来。那咱们就来说道说道,往下看↓↓

先来说一下马岛战争发生的背景,198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国内通货膨胀百分600,人民与政府矛盾突出,为了转嫁危机阿根廷政府决定用一场胜利来转移百姓的注意力,所以马岛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

马岛战争时期苏联有三艘基辅级航空母舰,我的配图就是基辅级,苏联也叫它重型载机巡洋舰。基辅级武器配置舰载机:20-22架卡-25直升机和雅克-36М垂直起降飞机(任意组合);舰载武备:1套“旋风”反潜导弹系统,2座РБУ-6000火箭炸弹发射炮,2座533mm鱼雷发射器,8套П-15М反舰导弹系统,2套“风暴”通用防空导弹系统,2套“黄蜂” 防空导弹系统,2门АК-726型76毫米舰炮,8-10套АК-630近防系统,看看这火力,牛逼不!



再来说说苏联海军的实力,80年代初期苏联有四艘航空母舰,巡洋舰30+,驱逐舰70+,轻型驱逐舰30+,护卫舰180+艘,潜艇有300多艘,单核潜艇就有200多艘,马岛战争苏联只用潜艇就可以把阿根廷打回它姥姥家了。接下来苏联海军大反击,只用潜艇就把阿根廷海军所有舰艇击沉在母港。连登录部队都不用出动,阿根廷就蔫了!这只是苏联海军的实力,空军跟火箭军还没算进去。冷战时期,苏联一年就生产四五百枚洲际弹道导弹,我估计没等苏联海军出动,刚用洲际弹道导弹就把阿根廷炸回石器时代了!还有苏联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能铺天盖地的把阿根廷淹没……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


抽烟的苦咖啡


那阿根廷现在就连块渣都不会剩下了。苏联是典型的重火力轻命中的建军思想,整个苏联时期制导炸弹虽然有研制但是库存量都不够一个空军师装备。苏联领导人迷恋的是大炮、炸弹、夷为平地。

由于阿根廷距离苏联非常远,有13000公里,这已经超出了苏联战略轰炸机的作战航程,苏联的a225运输机更是没法进行这么远的机动作战。苏联要想进攻阿根廷最近的军事基地在古巴,一旦苏联想要取道古巴那么美国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因为这批苏军进驻古巴对苏联同样威胁。而在美洲地区又没有其他苏联的军事基地,这使得苏联没法像往常使用的那种大规模空运部队入侵的办法(苏联最可怕的武器),所以,唯一的办法是只能使用纯海军攻击,这恰恰是苏联的软肋。

当时的苏联海军有航空母舰5艘,但是战斗力并不强,这些航母至今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而且起降战机的能力不会比英国来得强。因此,按着阿根廷击沉英国驱逐舰的事迹来看,打沉几艘苏联军舰应该没问题,毕竟当时苏联的军舰重火力轻防护的问题很大,防御力不比英国驱逐舰强,又没有苏联空军护航。然后,完了,阿根廷捅了马蜂窝了。苏联可不是英国那种孬货,苏联东西不算好但是足够多,苏联当时有战舰一千多艘,打沉一两艘军舰对苏联无关痛痒,但是却会彻底激怒苏联,然后苏联的做法应该是放弃登陆作战,改为用炮轰将阿根廷夷为平地,派上两百艘军舰,日夜不停的打,导弹打,大炮轰,炸弹扔,直到把阿根廷抹平。


优己


不得不说,70到80年代初是苏军的巅峰时期,此时间发生战争红海军可以碾压阿根廷的军事力量,虽然结果是肯定的,但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阿肯定会获得更多的飞鱼导弹,而就实战表现看,七八十年代的防空系统对飞鱼并无十分有效的应对措施,所以在阿大量使用飞鱼的情况下,苏军出现战损不可避免,但是得益于密集部署的近程导弹和近防炮,加上打打酱油的雅客38,让阿军飞到头顶扔炸弹的现象应该不会出现。水下力量过于倾斜,也没有可比性,而且阿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估计死相会更难堪一些。总之,阿毕竟军事力量有限,面对当时的超级大国,战败不可避免的。


杰克船长78791253


如果是苏联肯定打不起来,马岛战争的爆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为了缓解国内的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看准了英国在二战后极速衰落,海军实力大不如前,而低估了英国出兵的决心和可能,而马岛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和阿根廷的国家自尊,都会使国内矛盾得到缓解,阿根廷国内存在不少问题,而此时的苏联经过七十年代的发展到八十年代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使能够得到北约国家的支持,北约直接出兵援助的可能根本不存在,军事实力的差距明显,所以换成是苏联加尔铁里的军政府肯定不会也不敢。


行义脩道


81年,苏联的巅峰期啊。

苏联没有像我国一样有不首先用蘑菇,不对没蘑菇的用蘑菇,不吓唬小国我要用蘑菇的承诺。

抛开战略格局,毛子的战术是特种部队空降,给阿根廷一竿子高官突突了,然后扶持傀儡。万一飞鱼管够的阿根廷弄沉几条毛子船,逼疯了给你种俩大伊万。那就……

放入当时战略格局,古巴导弹危机的翻版而已,打不起来的。


null109099501


不可能事。苏联打马岛困难比英国大,综合实力苏联当时世界最強,但海军跟英国不在一个档次。英国没有美国帮助也打不赢。换苏联打马岛首要解决基地问题,没有基地没法打,路程比英国更运。苏联的强大是火力的恐怖,轰炸,大炮,坦克就十死无生。只要把炮火不能覆盖,阿军就必行把决战摆在海上。打成持久战即可。虽然苏军海军更好打,但强大的身躯也可能没打就把阿吓叭下。


若谷12203081


如果苏联来打,应该比英国要轻松一些吧,毕竟苏联国力最强的时候是70年代,80年代开始才走的下坡路,而且苏联具备远洋垮区域作战能力,军事实力碾压当时的英国,也有航母、核潜艇,应该比英国胜的轻松很多!


_欣懿_


如果是苏联,不管是攻方还是防方,他会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