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手持盾,一手持長矛的步戰方式在西方影視中很常見,但在中國武術槍法裡卻沒有,這是為什麼?

莫折念生


這個說法是錯的,中國也有這種戰陣,這是傳統重步兵的裝備與作戰方式,從戰國時期魏國齊國就開始有部署這種類型的兵種,比如名揚天下的魏武卒跟齊國技擊之士就是這種裝備。重步兵的全套裝備是盔甲1副,弓1張,箭1壺30支,盾牌1副,戰劍1把,部分人還會裝備長槍長矛。

重步兵戰陣進攻的戰陣排布是,第一排是大盾列陣;第二排則根據情況調整,一般是有3排的弓弩手或者長矛兵;往後則是三排的陷陣營輕步兵;再往後則全部是重步兵。打仗的時候大盾兵往前推進十丈遠,這是方便弓弩手跟長矛兵張弓射箭與衝刺投擲長矛。當弓箭射完,長矛投擲完以後,盾牌兵從兩邊分開輕步兵開始衝鋒,重步兵隨後跟上,然後弓弩手跟長矛兵也會拿上刀劍跟上。

重步兵的防守戰陣排布是,第一排是大盾列陣;第二排同樣是有3排的弓弩手或者長矛兵;第四排以後則是長槍兵;再往後便才是重步兵。打仗的時候大盾兵往前推進十丈遠,這同樣是方便弓弩手跟長矛兵張弓射箭與衝刺投擲長矛。當弓箭射完,長矛投擲完以後,弓箭手跟長矛兵往後撤退,長槍兵頂上,長槍兵會從盾牌縫隙裡捅出長槍,刺殺敵軍衝鋒的騎兵跟輕步兵。重步兵殿後,開始列陣迎敵。


優己


這個也只是在西方的影視裡面見得到,但實際的情況我們也並不瞭解。中國的槍一般都是雙手握著,因為中國的槍一般都是比較長比較重的,如果一手拿槍一手在拿一個盾的話,是無法用出槍法的,而且隻手無法發揮出來槍的作用。



中國拿盾都是配合著刀,就算是刀也是拿的單手刀而不是雙手刀,這樣的話一手拿盾一手拿刀才配合得更好。這樣配合的打法更適合近身打法,而且適合中近距離的的進攻和群攻。而外國的槍和盾一般都是那種比較短的,而且相對來說比較輕的更適合單手拿的。一手拿盾一手拿槍主要是單手前刺,並沒有多少槍法的運用方法。


其實不管是兵器的使用還是其他的文化中國和外國的都是不一樣的,畢竟不是一個國家,文化差異和槍的使用方法肯定也都是不一樣的。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體質,體格都不大相同,所以我們還是用自己的兵器配置比較好。而且我認為中國的槍法是非常的厲害。外國才有多少年的歷史,他們使用的東西根本沒有我們國家使用的時間長,所以中國使用的槍才是最強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路過的朋友請點點關注,您的一個支持就是我的最大的動力,本文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多留言指點,萬分感謝


奧輝搏擊


年輕人,你這個問題其實問得不錯,本來不想回答的,因為懶得打字,但是看看回答的人說什麼的都有,懂行的不出來說兩句,過意不去。為什麼中國沒有一手持盾,一手持槍的武藝?那外國有嗎?其實外國也沒有,這個外國包括了歐洲,亞洲,美洲,非洲這些地區,在各種外國的典籍中,劍鬥,雙手劍,或者劍盾,刀盾格鬥是作為武藝被記錄和描繪下來的,唯獨沒有槍盾術。因為槍盾只在戰陣中使用,長達4米以上的槍架在上面有弧形缺口的盾上,叢槍戳來,叢槍戳去,基本就幾個動作,這種槍陣怯者不得退,勇者不得前,講究紀律向前推進,是毫無武藝可言的。那中國不是有大槍嗎?雙手持那種。是的,有大槍的武藝,大槍基本在3.6米以內,在這個範圍內可以用武藝格鬥,大槍在古代其實比起四五米的戰陣槍還算短槍,用來前面四五米槍叢被突破的時候或者自己要突破對方時候進行某個面格鬥用的,用的是絞壓對方槍桿再突刺的技術,都是精於槍術的精兵。大槍的技術後來作為武藝流傳下來。這個時候你設想一下,3.6米的槍長,沒有馬匹,你要單手持槍,另一隻手持盾,根本抬不起槍做動作。假如換成2米槍持盾,是能做動作了,但是有1.6米的距離差距,持長槍的能夠做5,6個突刺動作了,而且雙手持槍的力量比單手要大得多,再加上力距,分分鐘把單手槍絞飛。盾槍無論是跑動,動作,技巧都遠遠不如雙手持長槍的人,沒有人會拿自己生命開玩笑,所以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壓根就沒有盾槍這種武術流傳,盾槍只存在戰陣中。


最厲害的叮噹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其實,一手持盾,一手持長矛(長槍)的步戰方式,並不是西方影視劇為了讓畫面看起來宏偉大氣,而特意構思出來的,它是真正存在的一種作戰方式,大家稱之為“馬其頓方陣”!

最早時期的戰爭,兩軍交戰,以大刀等短兵器為主,近身搏鬥為主要形態,並且主要是步軍作戰,後來,隨著騎軍的加入,短兵器的步軍就很被動,因此,開始出現一些長的兵器,如長矛,長棍,長刀,同時,因為弓箭這種兵器的大規模製造,盾牌應運而生,盾牌不僅僅可以抵禦弓箭,同時還可以抵禦騎軍的衝擊,阻擋敵人的兵器!

隨著戰爭的戰術發展,在歐洲,出現了“重騎兵”這樣的兵種,就是以騎軍為主,士兵全副盔甲,馬匹也是身覆鎧甲,士兵用的都是重型兵器,作戰的時候,採取衝擊波的作戰形式,一波一波衝擊,可以說,在重騎兵的衝擊之下,普通士兵根本無法阻擋,在這種情況下,“馬其頓方陣”作為對抗重騎兵的作戰隊形出現了!

而在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重騎兵!

秦始皇為什麼能滅六國,統一全國呢?因為他的軍隊非常強悍,首先是兵器做了改進,也就是秦矛,不單單是矛了,兩邊還帶著鐮刀,再就是長度也進行了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力學,使戰士在實戰中發揮更加靈活,殺傷力更大!



中國武術~槍法!

武術的發展,最早是以強健體魄,延年益壽作為目的而出現的,可以說,傳統武術和軍隊格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就拿武術槍法和戰場矛法來說,武術槍法講究的是“扎,彈,點,挑,刺”,而長矛講究的是“擋,刺,砸”,很多人分不清長矛和長槍的區別,其實長矛和長槍的區別,主要在兵器的杆子上面!

長矛的杆子,基本上是沒有彈力的,也就是硬度非常高,而長槍則不同,是以白蠟杆做成,所以彈性和韌性非常好。這也體現是傳統武術和戰場搏鬥的區別,傳統武術健身為主,戰場搏鬥是以殺敵自保為主!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兵種的發展發生了變化,說洋氣點就是中國和歐洲的科技樹點的不一樣!中國這邊點出了遊騎兵這個兵種,歐洲是在重甲兵種上越點越深!

中國自古以來面對草原的威脅,自然知道面對這種機動性強且具有遠程打擊的遊騎兵,這種槍盾兵種就是活靶子,所以槍盾兵自然會早早淘汰。而歐洲的面對最大的威脅就是中東地區的輕騎兵,輕騎兵相比遊騎兵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遠程打擊能力,所以發展剋制輕騎兵的重甲兵種自然是正確的選擇!

後來大家也知道,到了中國元朝遊騎兵發展到鼎盛時期,中國和歐洲發生碰撞,兵種的剋制可謂讓歐洲人吃了大苦頭!重甲步兵是活靶子,重甲騎兵追不上被風箏,想想都苦!


兇猛的懲罰


首先先和大家說明一下,現代動作花裡胡哨的武術是表演性質加健身性質的,但是古代的武術卻是實打實的殺人方法,拳拳到肉、每一招都是致命攻擊,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武術相對外國的來說不容易向外界推廣的原因之一。而且和電視上不同的是,“強大的武功戰術”並不存在於江湖,而是存在於軍隊,現在也一樣,特別是以特種兵為代表突擊兵種,用的武功是最厲害的。


在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排兵佈陣才是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特別是西方著名的馬其頓方陣,那嚴密的隊形和步伐還真不是誰都能走出來的,而且面對敵人騎兵的衝鋒必須凌威不懼,不能亂了陣型,馬其頓方陣能剋制騎兵的就在那嚴密的陣型。看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都應該知道嚴密的隊形和方陣、凌威不懼的作戰心理以及指揮官的果斷的重要性。
步兵方陣
騎兵方陣


在古代中國軍隊裡同樣將排兵佈陣使用得出神入化,可參考各家的兵書。但是中國古代軍對付騎兵最大的法寶在於弓箭和弩,從天下勁弩出於韓,但是卻在秦發揚光大,具相關記載統計,秦大型連弩的最大射程可達600米,而弓弩在宋時達到了鼎峰,最遠可達1600米,不過由於技術的斷代,這些東西只能在一些書籍上領略了。
對付騎兵,弓弩只能削弱敵人騎兵的衝鋒並不能擊退,一般情況下只要國力尚可,一般的戰術都是弓弩遠程攻擊,中程己方的騎兵衝鋒,這兩個步驟基本就可以擊垮敵人騎兵的衝鋒陣型了,如果還有剩下的就交給步兵了

中國古代最早剋制騎兵的武器之一“戈”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槍盾的缺點,靈活度不夠,槍長了,槍頭肯定重,短了,兩人貼身,你一根棍跟別人拿刀的打也打不過,而且槍盾持長槍盾一般都是用在戰陣裡的,出招就那幾種,它更應該劃分為戰陣技法,而不是武術,短槍則基本是投矛,用來遠距離打擊敵人,或者插到對方盾牌上,降低他們的靈活性。

而且古代似乎使用槍盾的軍隊也不多,外國羅馬是盾劍,矛是投矛,北歐海盜,也是圓盾加劍,中世紀英國人也是圓盾加劍。

西班牙人比較土豪,重鎧配雙手武器。

然後南美洲部落用這個比較多,至於原因……估計是因為他們不會煉製大量鐵器,所以使用青銅矛石頭斧,黑曜石製成的銅石棒配著輕型盾牌比較多吧,還有非洲就有槍盾兵,但是那戰鬥力……就那樣吧。


曉馬xiaoma


中國人從不決鬥,根本不存在武俠小說或傳統評書文化講的決鬥場面。中國人就算是有打鬥,也是突發事件比如街頭打架,街頭打架拿到什麼在手就用什麼,根本不存在預先準備武器去決鬥。正是因為沒有那麼做過,所以中國人才會把決鬥,構想得那麼令人神往,大戰三百回合,武術打鬥層出不窮綿綿不斷的神奇招式這些。日本人啥都學中國,就連中國人的虛構想象方式也全盤接收過去,他們的是拿把東洋刀插在腰間在街上閒誑。其實我們現代人的觀念全部都是從書裡記和影視上看來的,但是很遺憾,破碎了大家的感觀,那些都是不存在的東西!中國人從來不決鬥,這大家都心知肚明,有時候面臨雙方正面面對時也只是大家說好了,是切磋切磋一下,實際上拿把身上的佩劍雙方心領神會地慢慢比劃一下,講解套路拆招過程,最後兩大師父互相尊重的吹捧,佩服佩服,收場!這就是中國人。日本人也跟上中國人的思維。所以,決鬥只有應羅馬的決鬥場真實存在過。當然他們的決鬥工具也是非常科學性的。


半世紀大道


戰爭是講究成本的,也是最講究實際的,另外一個大鐵盾需要足夠的防禦能力要多重?就算用紅木的也要30-50,更別說鐵的,輕點的呵呵防禦力差很多,和盔甲差不多,如果盔甲防不住,那盾拿了也白拿。

其次,古代生產力落後,中國古代最強盛漢唐,年產鐵也就十萬斤,算去耕具菜刀等必需品,給到軍用的能有一半就很了不起了,而士兵(全國所有軍隊)都是有50萬+,平攤給每個軍人每年就1兩,一個矛頭就要2兩,還有大量箭頭也要鐵,將軍的武將鎧甲都20斤+,等等。。。能還每個兵人手一把鐵頭矛就不錯了,再者古代生產工藝落後,大多是鑄造,不是鍛造,不是沒有這種技藝,而是沒有足夠的工匠,百鍊唐刀唐代就有百鍊技法,也只有少量裝備精銳部隊,這就好比我們現代都知道飛機導彈好用,航母戰鬥群強大,可即便美國那麼強盛也就十艘在編,造不起,更養不起。

至於電影,那都是編的,古代歐洲比中國差距更大,一個重裝騎兵很牛,但養活至少他需要100個人,騎兵的全身重甲大概在80-100斤鐵,武器一把大劍,一把騎槍(騎槍木質約15斤),馬甲20斤左右,全部用鐵100斤+,按鐵礦石5成的富鐵礦算,要200斤礦石,純人力挖礦大概要3-6月,加運輸冶煉等,還有馬匹一般配2-3匹,放馬草料等等。。。。100個人力只少不多,而整個歐洲都是小城邦十萬人口的城市都少的可憐,能養多少重騎兵?一個十萬人口的城市拼盡全力也就只能養1000重騎兵,對於如中國古代動則十萬以上兵力的大戰,只能稱之為村戰。


饕餮大豬


原因如下:

1.一手持槍一手持盾力量分散,且不靈活,不利於單打獨鬥的情況。但這種方式增加了單兵防禦力。尤其是在預先擺好固定姿勢的時候,可以大幅增加抗衝撞能力。所以這種方式在戰陣中很是常見。

2.如果說戰陣的話,一手持槍(也包括刀、劍等短兵刃)一手持盾的情況在中西方均存在。在中國古代,這種方式和軍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3.西方人之所以有(準)單兵的槍+盾配置,是因為有重甲騎士。由於西方人戰爭規模通常較小、人數不多。所以騎士作戰可以看做是準單兵作戰。資料記載,以一次歐洲的較大規模的攻城戰(很常見的),圍城的一方攻打了一年多,投入騎士一百二十餘人,守城一方騎士人數接近,但民兵(類似於中國屯田制的正規軍)更多,雙方總兵力(不算守城百姓的話)達到約5000人,最後攻城方無功而返。由此可以看出,騎士其實類似長坂坡裡趙子龍的定位,即便組成戰陣,一般也就是單排(或者前後間距很大的多排),也就相當於準單兵了。這種騎士的攻擊方式一般是仗著厚重的盔甲,加上盾的正面防護,然後單手持槍,並以手臂夾住後面,然後直線衝鋒,之後調頭再次直線衝鋒。待被圍住時棄掉長槍,轉以騎士劍於馬上或馬下攻擊。這種情況其實並不適用於武術套路。在中國古代,如果鬥將,則是類似電視劇裡演的兩人,或幾人拼鬥,所以以靈活為主,基本不可能存在被圍住的情況。而不是鬥將的話,都是士兵衝鋒,武將在後的。即便少數身先士卒,喜歡領軍衝鋒的猛將,也是有親兵隨時防護在周圍,提供保護的,自然也就不用自己持盾了。至於有人說親兵打散了、打沒了的情況怎麼辦?呵呵,真要出了那種情況,那就敗了!跑不了就是被捉被殺的結局了。無數敵軍圍上來,有沒有盾牌有區別嗎?所以中國武術的槍法裡面可以說沒有槍盾並持的。

4.中國武術經歷了歷代約束,尤其是清代。持刀可以砍樹,持杖可以擔物,持弓、槍可以狩獵,所以這些兵刃是可以持有,或者限制持有的。但類似盔甲、盾牌之類,這屬於軍械,是禁止民間持有的,這進一步造成了武術中盾牌的沒落。事實上,現在流傳下來的持盾牌的武術套路,大多是從軍伍中流傳出來的。而軍隊中不強調個人格鬥技能,而是強調大軍協同、整齊劃一。所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