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為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全國很多地方都建有“中山堂”。

在蕪湖的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一座是大家熟知的,位於赭山南坡半山腰處的中山堂,而另一座中山堂卻很少有人知曉,其原址就位於現在的鳩茲廣場附近。

赭山上的“中山堂”

坐落在赭山南坡半山腰處的中山堂,始建於1933年,為廳堂式平房,原名為“皖南圖書館”。 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2年的蕪湖之行,更名為“中山紀念堂”。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圖為民國時期赭山的鳥瞰圖,其中赭塔後的建築物即為“中山紀念堂”

1937年,蕪湖淪陷後,日軍侵佔赭山,並將赭山作為日軍的警備司令部所在地。1945年,抗戰勝利後,蕪湖國民政府重新收回赭山。但此時的赭山已破敗不堪,據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4日一份《報告》記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4日

“令接收赭山蕪湖公園,上山遍勘一週,查該公園(即赭山公園)原有中山紀念堂一座,現已破壞不堪,山頂之愛晚亭亦被日寇毀損。”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組織修繕中山堂,並曾在廳堂中央懸掛孫中山先生巨幅畫像,供人們瞻仰。1954年中山堂移交赭山陶塘管理處管理。1958年,中山堂開設茶社等服務項目,向遊客開放,並曾舉辦過多次展覽。

2000年,市政府對中山堂進行徹底改建,拆除原先的舊房,新建一座中西合壁的中山堂,面積近800平方米,堂前還建一處六七百平方米的小型廣場,並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中山堂”三個大字,懸掛於門前。這也就是如今大家熟知的蕪湖“中山堂”。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圖為位於赭山上的蕪湖“中山堂”

少有人知的另一座“中山堂”

蕪湖歷史上另一座“中山堂”,其舊址位於蕪湖市中心,原北京路西端與春安路丁字形路口,南臨鏡湖,北接春安裡,坐東向西,也就是如今的鳩茲廣場附近。

1945年抗戰勝利後,蕪湖百廢待興,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元月的《蕪湖市政實施計劃綱要》中就有“建築中山紀念堂”一項。

《蕪湖市政實施計劃綱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

“本市人煙稠密,商旅頻繁,每遇紀念日、國慶日以及其他各種市民大會,天氣晴明可藉公共體育場舉行,如遇風雨即無集合場所。縱有學校、劇場,不敷應用。茲為適合環境之需要,擬擇本市中心區域建築容納三千民眾之中山紀念堂一座。”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經歷半年多,中山紀念堂於1946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正式落成。中山紀念堂在建造時,其資金來源主要以清理日偽資產為主,和地方財政撥款以及當地社會名流、富商大賈們的私人捐助,並且利用了拆除青弋江南岸道臺衙門舊宅的近3000根木材。

新落成的中山紀念堂為磚木結構,佔地3000多平方米。門面建築是二層樓,樓上是辦公室,居中處插一根茶缸粗細的木質旗杆。樓下是門廳和兩側的耳房,門廳外面並排聳立4根粗約一圍半的大圓柱,圓柱用磚砌成外粉水磨石,圓柱下是大塊青石料製成的圓形柱基,圓柱上方是平臺。

平臺下是一塊與平臺等樣大小的三面敞開的臺階,臺階由青石料堆砌而成。整個中山紀念堂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具居高臨下之勢。在上世紀40年代,可以說是蕪湖標誌性建築之一。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圖為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修建中山堂辦法》

中山紀念堂建成後,成為當時蕪湖大型集會的主要場所,並專門建有電影部,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據《中山紀念堂管理辦法草案》記載:中山紀念堂除舉行各種紀念用,其次,為國定紀念日典禮外,可放映教育電影,名人演講,舉辦文化及生產展覽會之用。

1946至1948年的9月3日,中山紀念堂均舉行了抗戰勝利紀念大會,1948年3月12日,蕪湖各界人民在中山紀念堂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23週年大會。此外,在1946年10月10日,中山紀念堂舉行了“第一屆新生活集團結婚典禮”,這可能是蕪湖歷史上舉行的第一次集體婚禮。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圖為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9日的《公函》

從“中山紀念堂”到“工人文化宮”

1949年,蕪湖解放後,蕪湖軍管會接管了中山紀念堂,改名為“解放劇場”,並上映過紀錄影片《百萬雄師下江南》。1951年底前,解放劇場兼作皖南行署的大禮堂。

1952年,蕪湖總工會接收解放劇場,在原建築基礎上進行了維修,更名為“工人俱樂部”,於1953年春節正式對外開放。據當年工人俱樂部籌備辦公室負責基建的鄧修政先生回憶:籌備之初,市總工會擬用工人文化宮之名,但外出參觀了附近幾個中等城市的工人文化宮後,因規模較小而定名為工人俱樂部。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圖為蕪湖“工人文化宮”的前身“工人俱樂部”

1958年9月19日,毛澤東主席來蕪視察時,在工人俱樂部接見蕪湖黨政軍領導幹部和群眾代表,並觀看皖南花鼓戲實驗劇團演出的皖南花鼓戲《八十大壽》。“文革”期間,工人俱樂部被改名為“毛澤東思想宣傳館”,1978年恢復原名。

1982年,拆除了原工人俱樂部二層門面樓房,在原處重新建造完成建築面積為3960.9平方米的八層高樓,並於1983年5月1日“勞動節”正式落成,從此更名為蕪湖市“工人文化宮”,以嶄新的面貌取代了昔日紀念堂的建築。

工人文化宮包括遊藝廳、茶室、展覽廳、圖書館、閱覽館、乒乓室、棋牌娛樂室、舞蹈排練廳和頂層露天涼臺,是當時蕪湖市一所綜合性群眾娛樂活動的大型建築設施,是蕪湖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2000年為建設鳩茲廣場時,工人文化宮才被拆除。

蕪湖歷史上曾建有兩座“中山堂”


圖為位於現在鳩茲廣場附近的原蕪湖“工人文化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