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單縣羊肉湯》~張存金

黃土地作家*張存金/散文/《品味單縣羊肉湯》*黃土地文化工作室

在單縣做了七、八年地方官,一旦離開以後,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思念。不僅淳樸的鄉風民俗讓人時常感懷,就是那風味名吃羊肉湯也每每令人回味無窮。我並非美食家,幼年時家庭生活拮据,喝慣了母親用鹽調味的各種各樣的野菜湯,不自覺養成了喜歡喝湯的習慣。參加工作後,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對喝湯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漸漸的有些講究起來。小時候在農村就對單縣羊肉湯有所耳聞,但限於條件,只能停留在“望梅止渴”的幻想上。後來在鄆城工作,那時當地還找不到喝單縣羊肉湯的地方,與單縣又相距較遠,一時沒有機會涉足,就只有望“羊”興嘆了。真正得償夙願,一飽口福,還是調到單縣任職以後。第一次喝就感覺味道鮮美異常,讓我這個一向對喝湯有些挑剔的人,也不得不心悅誠服。在單縣工作那些年,不僅真真切切感受了湖西這方水土的豐實和渾厚,還實實在在體味了單縣羊肉湯的精美和高雅。

出於一縣之長的責任,為了開發傳統風味名吃的市場潛力,我曾經對單縣羊肉湯做過一番認真地考察。

追根溯源,單縣羊肉湯始創於清嘉慶年間(1807年),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最初是由徐、曹、朱三家創意開設了“三義和”羊肉湯館,以其新穎特色在單縣城裡嶄露頭角。後來不知何故三家分營,各安生業,徐家以技術優良製作精細而一枝獨秀,聲名鵲起,成為單縣羊肉湯的正宗。但由於所營項目過多,難免顧此失彼,羊肉湯生意沒有形成大的氣候。18世紀30年代中期,徐家傳人周氏、竇氏和呂氏共同籌資,聯合創建了“三義春”羊肉湯館。堅持以仁義為本,以技藝為先,不斷開拓創新,使製作工藝更臻完美。單縣羊肉湯由此名聲大噪,不僅風靡全城,而且遠揚天下。“三義春”也成為代表單縣羊肉湯的當家品牌,當時高掛於湯館門首的木牌匾額,為當地知名文人陳布經先生手書漢隸,曾經是單縣城裡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慕名而來品湯賞字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不獨名人雅士趨之若騖,就連普通百姓也頻繁光顧,人氣商機極一時之盛。應當說,“三義春”主人在單縣羊肉湯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

解放後,單縣羊肉湯被列入中華名吃菜譜,以其殊異的特質,冠冕堂皇地為湯羹一族贏得了一席之地。以湯入譜,這在門檻高嚴的美食家庭譜系中,還是首開先河。躋身於名吃行列的單縣羊肉湯,與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並稱為南腿北鴨中間湯,並以中華第一湯享譽神州。

其實,以羊肉做湯,是人類飲食的自然選擇,自古以來,相習成俗。單縣羊肉湯之所以獨領風騷,長盛久昌,主要在於其獨特的內在品質。觀其形態,汁濃色白,晶潔似乳,而且水脂交融,渾然一體。嘗其味道,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糊,清香滿溢,鮮美爽口。羊肉本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十分豐富。經過高溫乳化和藥物(佐料)調和,更凸顯其藥膳功能,古代許多養生典籍多把其列為溫補佳品。據專家介紹,單縣羊肉湯屬熱性,具有溫衷散寒、健脾開胃、醒腦明目、滋陰壯陽等功效,常喝可強身壯體,增強抗衰免疫能力。特別是飲酒之後,溫胃養神的效果尤其明顯。如果晚上飲酒過量,夜間胃粘膜受到酒精腐蝕,早晨起來會很不舒服。早餐若喝上一碗羊肉湯,恰如水漫旱田,深滋緩潤,感到透心的清爽。又似熨斗祛皺,漸燙漸平,真是通體的熨貼,一天都覺得蠻有精神。我和許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

單縣羊肉湯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品種繁多,各具其妙。往往根據出湯時配料的不同分門別類,巧立出各種名目。譬如配加有肥有瘦的羊肉叫“肥瘦湯”,配加羊腦叫“天花湯”,配加羊眼叫“眼窩湯”,諸如此類,大致可分為口條湯、肚絲湯、腰花湯、奶渣湯、肺葉湯、蜂窩湯等等,不一而足,林林總總多達72種。喝時儘可憑著各自的喜好挑選,讓人盡情盡意,大快朵頤。在湯館裡,只要聽到有人輕鬆隨意地招呼一聲:“師傅,來碗天花”,不用問,準是慣喝單縣羊肉湯的行家。

單縣羊肉湯之所以歷經百年而不衰,主要源於其精巧的製作工藝。“三義春”後世傳人告訴我,製作羊肉湯要掌握三個關鍵:一曰久熬。根據需要定量加水,燃火升溫,響鍋後陸續放入新鮮羊肉、羊雜和羊骨架,然後用急火猛攻,使之處於滾沸狀態,一鼓作氣至少燒煮4個小時。熬出的骨髓油脂與水互相撞擊,達到水乳交融,方能濃化成乳狀。久熬要的是耐心和細緻。二曰巧火。火的大小根據熬的時間和程度控制,有時連燒什麼柴添多少柴都十分講究。火小了水是水油是油,水在下而油在上,水和油不能融為一體,火太急則熬不出全味,又丟失了營養成份。巧火要的是機動和靈活。三曰精調。單縣羊肉湯的味道與眾不同,與佐料調製有很大關係。這項操作比較講究,難就難在高溫烹煮過程中,需要根據火候依次添加18種佐料,包括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丁香等,不同火候加不同的料。現代人加料只要掌握好火候和比例就行了,方式往往比較簡便,老一輩人用傳統方式投料,那嫻熟而又神秘的技巧,簡直就是精彩紛呈的藝術表演。首先將佐料研成粉末,然後分別裝入逐節留孔的竹竿內。掌廚者站立灶前,神定氣閒地揮動料竿,不同佐料便天女散花般飄入湯鍋,讓局外人看得眼花繚亂,但卻看不明白究竟什麼火候放了什麼料。據說這種祖傳的訣竅正是正宗單縣羊肉湯不輕易外傳的核心秘密。誤了火候或錯了數量,熬出湯來不是藥味出頭,就是腥羶不淨,甚或顏色變烏,質量就要大打折扣了。有些人不得真傳,巧火久熬雖然也能熬出這種色澤和濃度,卻無論如何也調不出這種味道。精調要的是細心和奇巧。

時間、調料、火候三者密不可分,巧妙結合,相互作用,才成就了單縣羊肉湯水乳交融、清香爽口的獨家風味。聽上了年紀的人說,解放前“三義春”的羊肉湯,用的全是小巧玲瓏的金邊細碗,潔白似乳的湯汁盛在裡面,如琥珀般晶瑩光亮,加之細碎的香菜點綴,乳白伴翠綠,醇香沁脾,特別誘人食慾。尤其讓人驚奇的是,倘若失手潑在桌面上,湯汁稍頃即凝結成片狀,堂倌用一根筷子就能像捲餅子一樣,輕鬆隨意地捲起挑走。水脂交融竟至達到液態固化的程度,足見文武巧火非一般之功。無怪乎凡正宗單縣羊肉湯館,都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對喝不盡興的顧客,寧可免費加肉,也不願額外添湯。

作為地方傳統名吃,單縣羊肉湯有其明顯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單縣優質的青山羊和天然的水質,用外地的羊肉或水熬製出來就要大為遜色了。單縣與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南有黃河故道,北有大沙河,水草豐美,綠樹成蔭,陽光充足,氣候適宜,是全國著名的魯西青山羊繁育基地。在這裡繁衍生息的青山羊膘肥體壯,肉質細嫩,腥羶味小。尤其是有過生育又終止繁殖的“蒙羊”和擠碎睪丸失去交配能力的“捶羯”,肉質更加豐腴肥美。單縣地處平原,水質純淨,蘊涵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許是天地作合,自然造化,優質水和優質肉給單縣人施展聰明才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遇。高天厚土,物阜畜旺,單縣羊肉湯的應運而生,可謂得天時之緣,地利之便,人傑之靈。近年來,外地開設的單縣羊肉湯館,凡能立得住叫得響者,無不憑靠了單縣之羊與單縣之水的有機結合。

這種從原產地供應羊肉和水的做法,已經成為大城市單縣羊肉湯館炫耀“正宗”的資本,雖然強化了“原汁原味”的競爭力,卻大大增加了經營成本,也帶來諸多不便。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單縣一位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敢於向傳統挑戰,大膽創新,研製成功了方便盒裝式全味羊肉湯。就是將傳統羊肉湯,經過均質、噴霧、乾燥等技術處理,使之由液態變成粉狀固體,而原有營養成分並不減少。然後加以精美包裝,即可不脛而走,銷往海內外。這就讓遠離單縣的人想喝羊肉湯時,像吃方便麵一樣即食即飲,從而使原本鎖在深閨的窈窕淑女,堂而皇之地成為外地人呼之即來隨時可餐的秀色美味。

新生代固體羊肉湯的商標註冊為“百壽坊”,足見主人的良苦用心。百壽坊原本是清乾隆年間留在單縣城內的一尊石牌坊,與毗鄰的百獅坊同屬於古老縣城的標誌性文物。百壽坊雕刻精緻,氣勢巍峨,因前後坊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而得名。實際上,牌坊與羊肉湯早已成為單縣的傳世雙絕,向為世人並列稱道。讓“百壽坊”與羊肉湯結緣,使“壽”與“湯”相得益彰,以顯現羊肉湯益壽延年的養生功效,也算是別出心裁,因緣巧合了。幾年前,我曾應囑為“百壽坊”羊肉湯館撰過一聯,上聯為“三羊開泰蘊育地利家和”,下聯為“百壽為湯頤養人瑞事興”,意在弘揚單縣羊肉湯益人壽添吉祥的人文內涵。

在單縣工作期間,有許多機會陪同上級領導和外地客人喝羊肉湯。正規的接待場所,一般環境優雅,清潔衛生,餚饌多是名師掌廚,只是羊肉湯往往品種較少,按部就班地上什麼喝什麼,不便挑選,沒有私家湯館那種自由熱鬧的氣氛。屈指可數的幾個正宗傳人,大都在私家湯館擔綱主灶。因此說,要喝好羊肉湯,還是要尋找那些有點名頭的街頭小館。

只要星期天或節假日有了空閒,我喜歡與家人一起上街喝羊肉湯。選一家知根曉底正宗可靠的湯館,找一處敞亮整潔的地方擇位而坐。最好就在臨灶的廳堂裡,置身炊煙繚繞霧氣氤氳人聲鼎沸之中,蒸騰的湯鍋裡散發出撲鼻的噴香,肥瘦相間的羊肉塊在滾湯中顫動沉浮,還沒喝就已經胃口大開垂涎欲滴了。在這種場合下,可以與平民百姓一樣,自由自在地觀行聽市,無拘無束地說桑道麻,輕鬆隨意地選菜點湯,隨心所欲地挑肥揀瘦,高興時喊上一聲“上碗肚絲”,“來份奶渣”,這才叫痛快。一旦沒有了應急趕時的浮燥,沒有了禮讓寒暄的拘謹,沒有了喝酒勸菜的客氣,沒有了公事公辦的俗套,一切都是自我做主,一切都是率性而為,這樣就可以靜下心來細喝慢飲,傾注精力邊嚼邊品了。擁有這種氣氛和心境,那才叫真正喝羊肉湯。

心靜味自芳,本來說的是茶道,喝湯又何償不是這樣。當你調動全部味覺神經仔細品味時,就會發現,不同品種的羊肉湯,其口感各具千秋,大異其趣。肥瘦湯油泛脂溢,濃香滿口;奶渣湯晶瑩細嫩,沙酥脆甜;肚絲湯肥中帶瘦,津津有味;眼窩湯黑白分明,綿爛如泥。湯汁含在口中,各種藥料的餘味混合在濃冽的香氣中,若隱若現,清香中透著微微辛涼和絲絲甘甜。緩緩吞嚥腹中,溫若腴乳,潤如凝脂,縷縷撩人的煦暖瀰漫開來,真是透體的舒爽。再把那種專門與之匹配的白麵水餅撕碎泡湯,吃起來鬆軟綿香,舒服可口。如此一口氣喝上兩大碗,讓羊肉湯的香味燻醉每一根口腔神經,讓羊肉湯的溫熱浸透腸胃,潤及周身每一處筋骨關節,直到拱出一身透汗來,那才真叫過癮。

像這樣以一介平民身份融入廣庭大眾,似乎返璞歸真,還原了自我。用那顆平常心鑑賞式地品嚐羊肉湯,就會像清代文人尤侗喜吃黃芽菜那樣,“入口甘香”,“任嚼出宮商徵羽”,直覺得金饈玉膾,皆不如眼前之物,就連嚼食的聲音,都成了曼妙之曲。一旦進入如此佳境,自然樂在其中,妙在其中,美在其中,醉在其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外地人喝單縣羊肉湯,冀求的是那種食慾的滿足。單縣人或熟悉單縣的人喝單縣羊肉湯,就不單純是尋求感官的暢快了。因為喝單縣羊肉湯,自然就想起單縣的事,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實際上成了一種伴有心理和思維活動的多維品嚐。離開單縣調到菏澤工作後,我對單縣羊肉湯的感情一如既往,有機會便邀請客人或朋友共同分享,並喜歡以主人的身份向他們敘說與其相關的軼聞趣事。民國時期,單縣羊肉湯曾讓軍閥韓復榘饞涎欲滴。後來藉故偷來單縣,一天連喝兩頓還不罷休,臨走又裝滿幾罐子捎回省衙。據說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士官田中角榮駐守單縣時,對“三義春”羊肉湯和“辛羊廟老窖”酒情有獨鍾,幾乎每天必喝。後來移駐河南商丘,相距百里,仍然騎摩托到單縣城裡飲酒品湯,差點讓游擊隊逮住。陰差陽錯,當年這位痴情單縣羊肉湯的士官,上世紀70年代竟然成為日本國首相,即位後多次訪華,對我國十分友好,並誠懇為歷史罪行悔過,這其中是否有單縣羊肉湯的作用,至今不得而知。反正,晚年他把那段貪享單縣羊肉湯的經歷寫進了回憶錄裡。解放戰爭時期,一代戰將劉伯承和陳毅轉戰南北,途經單縣,邊品味羊肉湯,邊爭相豎起大拇指,連誇“名不虛傳”。曾在湖西專署工作生活過的陳璞如、趙健民、梁步庭等,離開單縣幾十年,仍然對羊肉湯念念不忘。那些年我代表縣裡去看望他們,每次總是說不了幾句話就要提起羊肉湯。

這些年來,儘管單縣羊肉湯已遍及各地,但凡外地來單縣出發辦事的,總要想方設法過把羊肉湯癮,似乎不喝羊肉湯就等於白來單縣,似乎不來單縣就喝不到正宗單縣羊肉湯一樣。我時常想,單縣羊肉湯是單縣人創造的一道精品,不論是英雄,還是罪魁,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從中得到的都是同樣的享受。就像是生長於民間的小家碧玉,以其樸素自然的美質,贏得世人的讚賞。任憑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慕名來嘗,始終矜持端莊,不卑不亢。相信如果將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也必定能從其綽約丰姿中找到共同的感覺和希望。

單縣擁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唐代詩壇大家李白、杜甫和高適曾聯袂來遊,留下了許多帶有地方色彩的篇章。令人欣慰的是,舉凡所見之名勝古蹟,所食之名菜佳羹,大都讓他們寫進了詩行,長期以來膾炙人口,世代傳唱。只可惜現代風味的羊肉湯出世太晚,沒有趕上文人雅士的詩酒唱和,沒有遇上文壇巨擘的歡歌盛宴,因而也就錯過了大詩人的生花妙筆和古道熱腸。每念及此,我就為單縣羊肉湯抱憾,如此曠代美味,竟沒有遭逢李白的狂狷詩心和杜甫的婉轉愁腸。

喝單縣羊肉湯,品百味人生,不啻是一種高端的享受。熟悉並鍾愛單縣羊肉湯的人,不僅可以從中喝出許多歷史記憶,喝出許多奇妙聯想,還可以從中喝出許多哲理,喝出許多文化來。羊肉湯集羊肉、油、水和18種佐料於一體,生羊肉的髒氣不說,單就佐料而言,也是異味多具,生克相間。但熬出湯來卻不腥不羶,不油不膩,口味適中,恰到好處,這本身體現的就是一種和諧文化。羊肉湯加溫和投料必須嚴格掌握火候和比例,做到無過無不及,“過”或“不及”都達不到預定效果,甚至適得其反,這本身體現的就是一種中庸之道。羊肉湯柔軟滑潤如牛奶,主要依賴於從錚錚硬骨中熬出綿綿細油,高溫下水解融合,形成乳化湯汁,這本身體現的就是一種剛柔相濟。還有,油和水本是一對相互排斥的物質,長時間大火燒煮,就可使其在相互撞擊中完美結合,融為一體,這本身體現的就是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單縣羊肉湯的主要功夫在於旺火烹煮,熬不到足夠時間就出不了好湯。這充分說明,世間一切成功和美好,非經過時間和耐力的考驗,不可輕易獲得。

以象形會意為主要特徵的現代漢字,其精巧的結構多取之於現實生活。“羊”與“大”結合組成“美”,“羊”與“水”結合則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美“羹”。由此看來,羊肉做湯是人類飲食文明的一大進步,羊肉湯早就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結下了不解之緣。傳統單縣羊肉湯及新生代的製作工藝,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彌足珍貴,是單縣人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的集中展現。實際上承載的是單縣這個地方的歷史和人文,蘊涵的是這一方的風俗,這一方的文化。而文“化”了的羊肉湯,給人們帶來的就不僅僅是感官上的舒適,而是一種全方位的精神上的審美享受。品味單縣羊肉湯,與其說品的是獨具濃香的美味,毋寧說品的是富藏哲理的文化。惟其出奇制勝,方才博大精深。特別是在建設和諧社會,倡導以人為本的時代,人們普遍關注生命,關注健康,關注生活質量。既具保健功效又賦文化內涵的單縣羊肉湯,必將為越來越多的明智之士所青睞。

作者簡介:金錦,本名張存金,山東鄆城縣人,曾任菏澤市副市長、黨組成員,菏澤學院黨委書記。現任菏澤作協主席。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留校任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全委委員、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菏澤市小作家協會顧問。作品發表於《十月》《山東文學》《中華散文》《散文選刊》等,多篇入選中學生閱讀教材及各種文學選本。著有散文集《寸草難報三春暉》、《苦語》、《親情絮語》、《知命心語》《金錦散文自選集》等。《親情絮語》入圍山東省第三屆泰山文學獎。

《品味單縣羊肉湯》~張存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