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世纪,或许他才最有资格谈论人类的幸福之道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罗素的《幸福之路》。

这本短小精悍的书表达了这样一个核心道理:任何一个理性的,正常的人,都有能力获得幸福和快乐。

整个20世纪,或许他才最有资格谈论人类的幸福之道

或许在整个20世纪,罗素才是最有资格谈论幸福之道的那个人。

为什么?

首先谈论这个话题的人得有智慧。

罗素有,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而且与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等人不一样,罗素的智慧不在于惊为天人的洞见,或者是超越时代的远见,而是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提炼。他是“现实主义”的,是人类真实生活的观察者和守望者。

然后是他的普通人立场。

罗素始终站在一个普通人角度写作。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通俗著作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写的,而是以遭受世界苦难现状的普通人的身份写的,他谋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状况,表达出世人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心声。

他曾论述自己人生的三种激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遏制的同情。

罗素是悲天悯人的,但又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论述质朴真诚,而又直抵问题本质,优雅幽默而又不流于花哨繁复。最动人的是,他的文字始终情感充沛,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尼采式的超人或许调子太高,但罗素的“普通英雄”熨帖、现实,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最后,他本人是幸福的。

哲学家,大多给人高深的、离群索居的、孤独甚至疯狂的刻板印象。比如尼采、叔本华、康德。但罗素却绝对与众不同,他是快乐,始终保有英伦式的优雅和乐观。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人生赢家:

出生贵族家庭;

活了98岁;

一生7次陷入情网,5次结婚;

在数学、哲学、历史,以及社会运动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后还以哲学家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

如此幸福的人,不论是在哲学界,还是思想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幸福之道值得一读。

我们今天推荐的《幸福之路》,正是他对幸福的集中讨论。而且都落实于生活细节:如何让工作充满激情,如何用“闲情逸致”对抗迷茫和痛苦?如何消解死亡焦虑?如何摆脱嫉妒、烦闷、孤独等负面情绪?

罗素的论述风趣睿智,而且往往与常人不同,见解刁钻。我们试着提炼了其中两个幸福法则:

一,“反内省”法。

大多谈论人生的哲学都会强调内省,说什么不经过严格内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比如儒家和佛陀。

但罗素说“不”,并强调人不应该经常内省,而是要积极与外界建立链接。经常内省,不仅不会发现内在的力量,还会导致巨大的空虚。罗素称之为“拜伦式忧郁”,好像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如同看破红尘。想得多,做得少的人,最容易患上这种疾病。罗素提倡多在外界寻找乐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升维”法。

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做一定的抽离,上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获得更大的格局和视野。因此不仅缩小了眼前的痛苦,还获得了几千年文明进化的支撑,参与其中,让生命变成与历代伟人共享的午餐。

这听起来好像形而上,其实一点都不,你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看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都能达到这个效果。

要学会时不时从更大的视野看待眼前的生活,如此不仅能缩小痛苦,还能有效抵御死亡焦虑。

以上两个法则只是其中冰山一角,本书虽然短小精致,但罗素的英伦式智慧处处如星辰一般闪耀,更多的乐趣和幸福之道,需要你自己去亲身挖掘。

PS:推荐傅雷先生的译本。傅雷先生是翻译大家,而且学识渊博,见解超群,翻译罗素的《幸福之路》是再合适不过了。

整个20世纪,或许他才最有资格谈论人类的幸福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