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廈大後,獲享“東方的哥倫比亞”,後卻被全部“兼併”

歷史上,我國誕生了很多私立大學,這些大學雖是私立,卻在學術成就上享譽世界,也培養了一大批頂尖科研人才,比如曾經的

燕京大學、光華大學(後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還有現如今的南開大學(985大學),這些大學後來要麼演變為公立大學,要麼就被全部兼併,今天小編要講的這所大學,包括師資、科研,就連校舍都被兼併,但是其曾經的實力享譽世界,被稱為“東方的哥倫比亞大學”,這所大學就是大夏大學

“脫離”廈大後,獲享“東方的哥倫比亞”,後卻被全部“兼併”

大夏大學,聽起來就和廈門大學有點關係,是的,大夏大學就是從廈門大學脫離出去的。是廈門大學的300多名師生在上海建立的一所私立性的大學,校名有“光大華夏”之意,初期學生不到300人,而且多為廈門大學的學生。初期的院系有文科、理科、教育科、商科和預科。

“脫離”廈大後,獲享“東方的哥倫比亞”,後卻被全部“兼併”

大夏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為馬君武,是我國近代第一位獲得德國的工學博士,馬君武老先生在學術上享有盛譽,與我國的國學大師蔡元培先生齊名,有北蔡南馬的美譽,在大夏大學正在興辦之際,馬君武先生應邀去籌建廣西大學,於是,便辭去了大夏大學校長職務。王伯群先生後擔任大夏大學的第二任校長。

“脫離”廈大後,獲享“東方的哥倫比亞”,後卻被全部“兼併”

大夏大學在王伯群先生的帶領下,發展很快,學校建築面積也在不斷增長,同時受到國內許多實業家的捐款,包括上海大亨杜月笙亞為大夏大學的發展而捐款。在此時期,學校也有很多知名教授,包括郭沫若、田漢等。學校也被譽為“東方的哥倫比亞大學”。在抗日戰爭時期,大夏大學的辦學一直比坎坷,先後經歷了西南三遷,並於復旦大學一起成立了我國抗戰時期的第一所聯合大學,成為復旦大夏第一聯合大學,先後輾轉貴陽、瀘州、赤水等地。

“脫離”廈大後,獲享“東方的哥倫比亞”,後卻被全部“兼併”

學校在1945年,重返上海,但是大部分校舍基本被毀,按照當時的幣值計算,大夏大學損失約為8000萬元,隨後在之前的校址上,又對校舍進行修繕。學校辦學不到6年,便在1951年的院系大調整時期,全部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就連校舍也被移交給華東師範大學。

“脫離”廈大後,獲享“東方的哥倫比亞”,後卻被全部“兼併”

如今,華東師範大學的大部分校址就是之前的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在兼併大夏大學後,其師範專業也直線上升,後來順利入選我國6所部屬師範院校。同時也是我國的985大學、211大學、雙一流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作為我國教育師範專業的優秀代表,秉承

求實創造、為人師表的校訓,不斷前進。

今日話題:大家對華東師範大學有什麼瞭解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