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楓橋模式”升級版

在打造“法治湖南”升級版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楓橋模式”成效顯著。“湖南模式”多次在全國會議上被推介;人民調解工作,湖南在全國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創新,分別被中央綜治辦、全國婦聯評為“優秀創新項目”等。

近年來,湖南高度重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以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為軸心,搭平臺、建機制、抓創新,在實踐、制度、創新上成果頗豐。

《法制週報》從省委政法委獲得的數據顯示,湖南實現全省矛盾糾紛總量、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命案同比分別下降4%、17.2%、14.2%、14.4%(其中1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命案同比下降87.5%),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8%以上。“矛盾糾紛及時調處”民調得分達到93.2分,在全省綜治民調14個項目中得分最高。


湖南打造“楓橋模式”升級版

長沙醫療糾紛調解指導中心調解員正在調解室工作



細化升級“三調聯動”

湖南始於2004年探索並形成的化解矛盾糾紛的新做法,被中央綜治委、司法部和中央8大主流媒體譽為“湖南模式”,向全國宣傳推廣。

近年來,湖南打造了多角度、全方位、廣覆蓋、立體化的“三調聯動”工作升級版。常德津市市白衣鎮的“三、二、一”調解模式,是這一升級版鮮活的典型。

白衣鎮鍾靈村的鄒某與馬某因承包土地確權產生糾紛,今年4月16日來到白衣鎮綜治中心,登記了基本信息和矛盾糾紛簡要情況,雙方都認為理應確權到自己名下。當天,村委會主任田祖高組織雙方調解並作出處理意見:調查實情,報告村委會進行集體調解。

調查得知,該田塊2輪承包主是鄒某,鄒某外出務工將田荒置未種。後來組裡解決拋荒問題,馬某自願栽種並承擔上交任務。4月18日,調解委第2次調解結果認為該地塊應確權給鄒某,馬某不服。

兩天後,村支書黃松林組織第3次調解,村調解會也認為該地塊應確權給鄒某。馬某仍不同意。

村調解委將調解中的取證材料和調解記錄情況整理成冊,報請白衣司法所出面調解。

5月7日,司法所組織雙方調解,作出兩點處理意見:一是該地塊確權給鄒某;二是村委會待組裡有餘田後適當補償給馬某。

雙方接受了處理意見,在同意調解筆錄上簽字。

白衣鎮這種“三番二次一回訪”的倒漏斗式矛盾糾紛調解模式,凸顯了立體化的三調聯動模式,通過層層調解分級篩處,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把不穩定苗頭調處在鎮村層面。據瞭解,經過3次以村居為主的初級調解,90%以上的矛盾糾紛可在村組之內化解。

專業高效化解矛盾糾紛

在打造民調解升級版的過程中,湖南抓住預防矛盾化解和聚焦重點抓治理。

近年來,包括醫療衛生領域在內的重點行業和領域矛盾易發多發,考驗著社會治理水平。

困擾了維女士半年的醫患糾紛,在長沙醫療糾紛調解中心的幫助下,就1個月解決了。

維女士的母親胯關節受傷,今年1月和3月在長沙某醫院做了兩次換胯關節手術,第2次手術後出現不良反應,神經受損。維女士認為醫院在手術過程中出了差錯,要求醫院賠償近40萬元,醫院不同意。維女士多次與院方溝通都無功而返。8月,維女士有了打官司的念頭。這時,有人告訴她,成立不久的醫療糾紛調解指導中心興許能幫上她的忙。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維女士向長沙醫療糾紛調解指導中心申請了調解。長沙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組織醫學和法學專家,共同調解維女士與醫院之間的矛盾。1個月後,維女士與醫院達成調解協議。

“醫療糾紛調解指導中心就是為患者與院方建立一個專業的中間人。”長沙醫療調解委員會行政主管顧問肖建中說。肖建中原住長沙市司法局副局長,退休後閒不住當起了委員會顧問。

長沙醫療調解委員會主任李亦三曾是業務精湛的醫療人員,退休後有7年的調解工作經驗。他告訴記者,醫療糾紛案件有47%都是死亡案件,調解難度大。“調解醫療糾紛不但講究調解質量,也重視效率。”李亦三說,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規定一個矛盾糾紛至少調解3次,1個月內調解好。“一般3次是調不好的”,李亦三說,1個月沒調解好的要打報告申請延期。協議簽訂後,調解委員會辦公室有專職人員進行紀律檢查,即詢問雙方在簽訂協議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向調解員支付報酬等不當行為。“調解糾紛必須是義務的、免費的。”李亦三強調,協議簽訂後5個工作日賠付到位,調解員在5天后會做回訪和記錄。

“達成協議的,沒有一起不履行的。”肖建中說,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重大疑難案件會申請法院司法裁定。

“醫患雙方協調的結果,患方一般很難接受,第三方的介入令患方更容易接受。”湖南地礦醫院主管醫療業務的一副院長說,有了專門的醫療糾紛調解中心後,醫患糾紛能夠更好更快得到解決,醫院的秩序也好多了。

類似於醫患糾紛解決,除了建立省市縣鄉村5級人民調解組織,湖南還成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涉及醫療、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20多個糾紛易發多發領域,實現縣域全覆蓋。

高位推動強化保障

湖南矛盾糾紛化解成效顯著背後,得益於高位推動,綜合施策,以及相關保障得力。

自上而下推行,既體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更便於強力貫徹執行,形成長效機制。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大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省委、省政府把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作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的基礎工程。

《意見》下發後,湖南組織專題座談研討,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納入全省“十三五”創新社會治理規劃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加強機制建設,堅持全面聯動、創新驅動。

據瞭解,湖南全省14個市州均制定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施意見或方案,相關部門和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制度規範。

針對婚姻家庭糾紛佔矛盾糾紛總量18%左右的情況,湖南採取項目推動方式,加強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創新。2016年,在1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示範,實現縣市區婚調中心全覆蓋。聯合下發完善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意見,率先發布首部省級家庭暴力告誡實施辦法;完善省家庭暴力危機干預中心,成立省婚姻家庭諮詢師協會。

湖南還強化相關保障,在組織建設和經費保障上,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提供有力支撐。

省市縣3級綜治委都成立“三調聯動”專項組、醫療糾紛治理工作組。“三調聯動”專項組負責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動健全多元化解工作體系,由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綜治、司法行政、法院、檢察、公安、工商等10多個部門分管領導任成員,形成了高效順暢的聯動機制。

同時,湖南認真落實《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規範》國家標準,省市兩級綜治中心基本建成,縣級中心建成和在建率超過70%,網格化全面推行,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力量,形成規範高效的運行體系,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預警和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健全。

據2017年11月的統計,湖南建立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5萬多個,其中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600多個,派駐人民調解室2300多個,調解員達14萬多人,組建各類人民調解專家庫 230餘個。

湖南各級財政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經費給予必要支持和保障,人民調解委員會補助經費和人民調解員補貼經費納入預算適當安排,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經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湖南嚴格落實綜治領導責任制,對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不力,引發重大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的,實行掛牌督辦(黃牌警告)、一票否決。運用綜治考評予以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民轉刑”防範和勞動人事、婚姻家庭、農村土地、非法集資等重點領域糾紛化解等列入市州綜治考評項目,權重佔到8%以上。嚴格責任督導和追究,對因矛盾糾紛引發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命案,實行一案一查究。


來源 | 法制週報記者 倪歡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